丁义珍坐在椅子上,手指轻轻敲着桌面,眼神却有些飘忽。
他刚挂了父亲的电话,心里那块石头算是落了地一部分,但新的难题又扑面而来。
布人?说得轻巧。
可他在青山镇举目无亲,连个能说句实话的人都没几个。真要动起手来,还得靠公安系统里的人。
他摸出手机,翻到通讯录里“祁同伟”三个字,犹豫了一下,还是按下了拨号键。
电话响了几声,就被人接了起来。
“喂?”声音带着点沙哑,还有一丝倦意。
“学长,是我。”丁义珍开门见山,“你那边方便说话吗?”
“现在还能有什么不方便的?”祁同伟笑了笑,“怎么,你在下面搞出动静来了?”
“动静不大,但有点麻烦。”丁义珍把情况简单说了几句,没提杨家,也没提资金的事,只说镇里局势复杂,需要安插几个信得过的人。
祁同伟听完,沉默了几秒,然后道:“你有问过贾叔吗?他怎么说?”
“他说让我先布人。”
“行啊,这思路对。”祁同伟语气一正,“你现在最缺的不是证据,是人。没人,你就算抓了狐狸也关不住它。”
“所以我找你来了。”
“我这边倒是有个人。”祁同伟顿了顿,“李响,你应该听说过吧?京海市公安局刑侦大队的刑警,北境兵王出身,胆大心细,敢打敢拼。”
“李响?”丁义珍脑子里迅速搜索这个名字,“是不是那个破案率全分局第一的李响?”
“就是他。”
“听起来不错。”丁义珍点点头,“但他在你那儿,怎么调过来?”
“这个你自己想办法。”祁同伟笑了,“我只能给你推荐,不能替你办事。你要真想用他,就得自己去撬。”
“我知道。”丁义珍叹了口气,“问题是,我现在连个调令都拿不到。”
“那你得动点脑筋。”祁同伟语气轻松,“比如说,借调、轮岗、交流学习……这些名头都能用。关键是你得有人肯点头。”
“钟书记那边暂时不想惊动。”丁义珍低声说,“赵立春那边更别提了。”
“那就从派出所入手。”祁同伟建议道,“青山镇派出所所长是谁?”
“姓张,叫张志明,是个老好人,但也怕事。”
“那你得换人。”
“我也想过。”丁义珍揉了揉眉心,“但现在动派出所太敏感,容易打草惊蛇。”
“那就先不动所长,先动副职。”祁同伟语气笃定,“你找个理由,比如‘基层锻炼’‘业务交流’,让李响过来当个临时副所长。等他站稳脚跟,再慢慢往上顶。”
“有道理。”丁义珍眼前一亮,“你能不能帮我写个推荐信?就说他是省厅重点培养的青年骨干。”
“可以。”祁同伟爽快答应,“但我得提醒你一句——你要用李响,就得让他放手去做。别把他捆住了手脚。”
“什么意思?”
“这家伙有个毛病,眼里揉不得沙子。”祁同伟笑了一声,“要是你让他查案子,却又怕他惹事,那还不如不用。”
“我明白。”丁义珍沉声道,“我不怕他惹事,就怕他不敢惹。”
“好。”祁同伟语气一松,“那我这就准备材料。不过你得抓紧时间运作,李响最近在办一个案子,估计很快就要结案了。”
“多久?”
“最多一周。”
“好。”丁义珍点头,“那你先把推荐信发我邮箱,我这边也开始走流程。”
两人又聊了几句,便挂了电话。
这样的人,放在青山镇,就像是一把刀,锋利,但也危险。
但他现在需要的就是一把刀。
一把能劈开迷雾、斩断黑影的刀。
他睁开眼,拿起桌上的笔,在纸上写下两个字:
**李响**
笔尖重重落下,仿佛要把这两个字刻进纸里。
门外传来敲门声。
“请进。”
进来的是党政办的小杨,手里拿着一份文件。
“丁镇长,这是县局下发的通知,说是市局要组织一次基层公安人员轮岗交流,让我们报名单。”
丁义珍接过文件,扫了一眼,嘴角微微上扬。
“来得正好。”
他翻开笔记本,找到刚才记下的“李响”二字,轻轻划掉,旁边写上一行小字:
**待调:李响,男,26岁,刑侦专业,经验丰富,作风硬朗。**
合上笔记本,他抬头看向小杨:“你通知一下派出所,让他们配合这次轮岗工作。另外,我这边会提交一个人选。”
“是。”小杨点头,转身离开。
办公室再次恢复寂静。
丁义珍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青山轮廓。
风吹进来,带着泥土和青草的气息。
他深吸一口气,嘴角露出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该磨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