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
一条山路上。
五名盗匪正在夕阳下慢慢走着。
一名无眉盗匪忍不住缩了缩脖子,此时还是二月,天目山上还是有些冷的:“头,你说首领为啥要我们化整为零,在独松岭上逍遥不好吗?”
“首领不是说了吗,这次官军必来围剿,毕竟我们袭击了朝廷的几个皇子,再说伤亡的兄弟太多了。
这战我们伤亡过半,去了三千人,伤亡超过一千五百人啊,我们统共有多少,不过四千五百人啊,现在剩下的三千人手守不住那里啊。”
被唤作头的盗匪解释道,心中暗想这名无眉盗匪兄弟怕是首领说时没听清楚吧。
“诶,兄弟们这次太惨了,感觉当年和李靖打的时候,也没这么惨过。”另一名盗匪说道。
“哼,那些人鼓动首领,说是有厉害的高手出手,我们就是去捡功劳的,那有哪般容易。”另一名矮小盗匪怒声说道。
“没办法啊,碰上玄甲军了,玄甲军可是李二亲军,装备精良,均是以一挡百的存在,别说我们了,那班海匪、还有那些杀手也没讨好,也都是伤亡惨重啊。”
众匪听了,顿时沉默下来,心中各有所思。
夕阳西下,众匪的身影慢慢拉长。
“嗖”“嗖”“嗖”“嗖”,几支箭矢倏然间从上方树中爆射而来。
三名盗匪顿时倒地,另两名劫匪拿出盾牌挡住,“嗖”“嗖”“嗖”又是几支箭矢从后方疾射而来,这两名劫匪后腰顿时被劲箭破体而入,眼睛一翻,不甘倒地。
他们明白,他们完了,果然片刻后,前后方的树上同时跳下来七八条大汉,几人下来后均是快速向五人扑去,毫不犹豫挥下钢刀,盗匪们的大好头颅便离体而去。
“得手了,把他们身上的腰牌取下,我等去那个德清州里领赏赐去。五个盗匪值百两银子了。”
随着杀匪令的发布和持续发酵,宁静的天目山迎来更多不速之客,都是一些身形矫健之士,来人三五成群,来自四面八方,进了山后都是默契地开始在山上搜寻盗匪。
又是一个黄昏,残阳如血。
山中一处河流中。
三名盗匪正自水中摸鱼,这对他们不是什么难事,很快,几尾肥鱼就入了手,正要从水中划出。
“嗖”“嗖”“嗖”“嗖”,数支箭枝忽然从岸边怒射而来,顿时全身剧痛,重新坠入水中,紧接着脖颈一凉,便是没了知觉。
一处山洞中。
已是半夜寅时,十数名盗匪在洞中正自睡的正香,两名在门口的值守人员脑袋也是一上一下地在打盹,两团黑影忽然飘了过来,短剑一挥,两名值守人员便即了帐。
又是几团黑影迅速上前,与两团黑影一起进入山洞,山洞里顿时成了修罗场,片刻后,只听洞中哈哈大笑的声音。
“割了脑袋、取了腰牌,走,我们几个去杭州领赏便是。”
一处山间庙宇前。
六七名汉子正在走着,一名刀疤汉子边走边说:“大哥,前方有处庙宇,我们可以进去休息一下,他瞄的,这班王八糕子这是跑那里去了,找了两天了,也没找到人。”
“嗯,可以进去,前面的几个刀握紧了,后面的拉开弓,保持警戒,小心这里有人。”大哥模样的汉子说道。
几人顿时小心翼翼起来。
忽然,前面两人感觉脚下一松,同时身体开始迅速下陷,顿时大喊:“你们快跑。”
但是貌似来不及了,庙宇上方出现数名盗匪,“嗖嗖嗖”的弓箭声传来,只是一轮,后面几人均自中箭,勉强把手中弓箭射了出去,只听“啊”的一声,看来有盗匪中箭了,
又是几名手上拿着刀和盾的盗匪上前一阵乱砍,几人顿时毙命。
...
天目山已成为前来杀匪的赏金猎人与盗匪的修罗场,李恪对此自是浑然不知。
此时的李恪已离开杭州,沿着长江上溯,由于此前洛阳水师死伤严重,此时的航程由杭州水师负责护送。
杭州水师的一位云姓校尉找到李恪,见了礼后,说道:
“蜀王殿下,从此到益州,一路沿着长江西行,抵达上游后有两条路线:
一条是到了戎州沿着水路北上,到了嘉州后再改由陆路到益州;
另一条是到了泸州水路北上,到了富阳改由陆路到益州。
相比而言,第一条线路要远些,但更加安全些,第二条线路要近些,但此条水路上有几外礁石,航运可能不太安全。”
李恪听了,想了想,“你的意见呢?”
“建议还是第一条路线,虽然远了些,但胜在安全。”
“可以,如你所说,还是要安全为上。”
这一日,船队行至鄂州,看见江中矗立着一块大石头,奔流的江水在此被劈为两半,李恪此时正与众人闲聊,看到这一幕,轻叹了一声,说道:
“这是龙蟠矶啊,又叫龙蟠石,此石仿若自天自降,生生长在水道中央,且体积庞大,成为长江上的航运杀手。
从下游往上游航行还好,还只是稍有不便。
但从上游往下游时,由于上游水流湍急,船只到了这里很难止住速度,便是容易碰上这石头,所以大家以后航行至此时,都要加以小心。”
身边云校尉说道:“蜀王殿下此言不差,我等吃水上这碗饭的,最害怕的便是各种明暗礁石,长江航运上每年舟毁人亡的不在少数,尤其是在上游各支流上。”
此时前来喝茶的有权万纪、马周、李愔,还有不知脑筋哪里抽了的李元轨也来了,众人看到这巨大的石头横在江心,不由有些惊奇,李愔不由问道:“哥,这大石头有多大?你可知晓?”
众人不由暗自说道,你这却是为难你哥了,他也不是神仙啊,如何能知?。
却不妨李恪说道:“我在一本杂书看过,书名忘了,此石,长80尺、宽33尺、高47尺。”
众人均是暗自赞叹李恪的知识广博,同时又是心中齐齐暗骂,这还能叫石头么,说是小山也不过了啊,这要是在航运时撞上了,无论多结实的船只,保证也要成为纸片片。
便是云校尉看向李恪也不由有些佩服,龙蟠石极为有名,吃水上这碗饭的没有不知道的,但却是从来没有人知道这块石头多大。
即使是他,也只是知道这石头很大,心中有个模糊的概念,但巨石的尺寸却是不知,没想到李恪身为皇子,还是第一次来到长江,却是能知道此巨石的尺寸。
此时因为这块石头的关系,上流江水至此流速减缓,几名水师便挥舞起渔网,渔网拖起时已满是大大小小的江鱼,鲜活乱蹦的,看来长江此时水产其是丰盛。
众人这一路走水路,各种大小鱼类吃了不在少数,只是黄河上的水产有着一股淡淡的黄泥味,长江上的却是没有。
云校尉说道:“长江上有鲥鱼、刀鱼和河豚三大特产,被称为“长江三鲜”,若是能网到,我等却是有口福了。”
李恪也是微笑,鲫鱼肉质细腻,吃起来味道确实颇为鲜美,只是后世已经很难吃到野生的鲫鱼,更多的是人工养殖的。
————我是分割线————
(本书第一卷终,明日开启第二卷,感谢各位读者看官们的加书架、催更和评论,李恪在此鞠恭拜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