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刘海中总与自己作对,难保这老狐狸不使诈,谁能保证呢!
阎家三兄弟向来胆小,断不会做出这样的事。
他们与我无冤无仇,即便知道我家有值钱之物,也绝不会冒此风险。
最可疑的应是何雨柱,这家伙一直对我心存芥蒂,如今见我风光,怕是故意为之,让我心烦意乱。
确实,就是他。
许大茂越想越气,狠狠给自己一巴掌。
为何要将东西放在这里?还搁了三天?不对!四天前傻柱便已请假去津门,人不在京城,怎会拿走我的东西?难道是刘海中耍了手段?或者真如阎家所为?
许大茂满脑子猜测,但此事属于黑吃黑,他不敢声张,只能暗中观察。
若查明是谁所为,定要对方付出代价。
然而无论怎样,此事他绝不会善罢甘休,必须彻查到底。
事实上,许大茂完全猜错了。
东西是贾建设取走的。
他早已派人监视许大茂,对方收了多少礼、占了多少便宜都了如指掌。
大家或许忘了,许大茂受伤时,贾建设曾挪动过柜子。
此刻的贾建设心情极佳,不仅让许大茂短期内难以疏通关系,还额外收获了一笔财富。
嘿嘿,这种好事真该多发生几次。
那小小的箱子装满金条和贵重首饰,贾建设心中窃喜。
这些东西对如今的他来说不算什么,但从许大茂那里夺来,却格外痛快。
当天还未下班,于莉就告知老爷子让他今日过去。
于是下班后,他便直奔老爷子的院子。
去时自然不会空手,毕竟他并不缺这些。
天气炎热,食欲不佳,他只带了些水果,尤其是车头挂的两个大西瓜,十分醒目。
这是老三家的最爱。
刚踏入院子,小家伙像颗小炮弹似的冲过来,嚷嚷着要帮忙提西瓜。
自家儿子如此懂事,贾建设满心欢喜。
他简单问候了老爷子后,便将东西搬到厨房。
今日想换换口味,正好带了些黄瓜回来,那就做个炸酱面吧。
每到夏天,他都偏爱这一口。
没多久,手擀面和炸酱便准备妥当,只需将面条煮熟即可。
这样的简单活计,自然交由于莉处理。
在这个年代,做饭多是女人的事,不像后世这般。
有人或许会质疑,但若看看对面楼里,每逢饭点下厨的不还是男人居多?
于莉对眼下的生活很是满足。
她认为此生最明智的选择便是成为贾建设的妻子。
平日里,她只需上下班,若是贾建设不在家,也就为几人做饭而已。
粮食无需担忧,孩子由老爷子照看,丈夫也能时常陪伴左右。
这样的日子,曾是她不敢奢望的,怎会不满?
贾建设再次回到院子,见老爷子正悠闲地坐在葡萄架下,摇着蒲扇躺在躺椅上。
他也笑着坐到另一张躺椅上。
小家伙端着一盘西瓜走到石桌前,“太爷爷,吃瓜。”“爸爸,你也吃。”懂事的小家伙先递给老爷子一块,再递给他一块。”乖孩子,你也尝尝。”“太爷爷,我帮你挑块软的。”老爷子宠溺地选了块中间的西瓜递给小家伙,小家伙欢欢喜喜接过,祖孙三人愉快地享用起西瓜……
这些年,老爷子的身体虽依旧硬朗,但已不如从前般精力充沛。
他愈发喜爱这个重孙,贾鸿江(小名小机灵)。
正如贾建设预料,老爷子已开始为小机灵铺设未来之路。
不出意外,日后小机灵定会在军中发展。
贾建设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将来西南会有场战役。
只盼自家小机灵那时别被卷入其中!
算了,现在提这些还太早,等时机成熟再谈吧!吃完西瓜。
于莉察觉老爷子有话要对爸爸说,便过来抱走了小机灵。
“建设,我听说你在农村有人脉,跟我说说那边的情况。”秦老直截了当地问。
贾建设愣了一下,不明白老爷子为何突然提到农村。
但秦老向来不会害他,所以他简略介绍了刘庄村的情况。
他和小王村的关系复杂,怕秦老多心,便只挑了些可以提及的内容说了。
听完后,秦老未作声,只是皱眉沉思。
这时,于莉端来了两盘小菜——一盘花生米,一盘卤肉,放在石桌上,又去厨房取来两个杯子和一壶酒。
酒壶不大,只能装四两。
贾建设和秦老各自倒了二两白酒。
贾建设觉得夏天喝白酒不如冰镇啤酒痛快,但秦老偏爱此味,尤其讨厌啤酒的口感,所以他只好勉强陪着。
喝了一会儿,秦老开口道:“建设,你近期去趟刘庄村看看情况,若无太大变动,帮我安排三人过去居住。
记得提醒村民多多关照。”
此言一出,贾建设立刻放下酒杯。
看来绿色大院的计划开始了。
“遇到麻烦了吗?”秦老见贾建设沉默,问道。
安排几人下乡并非易事,那是三条人命啊!他们每日都要吃饭,去了农村就得自力更生。
别说是否会被村民接纳,就算勉强维持生计,一年下来挣的工分可能都不够填饱肚子。
这些问题都需要贾建设想办法解决。
这不是短期行为,大探索时期至少还要持续九年半,普通人自然会感到棘手。
秦老知道贾建设有能力,但他如今还需养家糊口。
因此,贾建设一直没说话,秦老认为他必有难处。
“老爷子,困难倒不是没有……”
主要我忧虑他们往后的生活。
“你也清楚,再过几年我就要赴港了。”
“这三个城里人下乡,等我去港之后就没人管了。”贾建设坦率地道出顾虑。”你不必操心,你只需负责他们两年。”
“两年后他们该适应了,毕竟都经历过艰苦日子。”老爷子沉吟片刻后回应。
“若如此便好。”
“刘庄村不用我去,前阵子才刚见过村民,那边受的影响不大,您尽管安心。”
“您告知我何时去刘庄村就好,我得先备好住处,这三人是一家人吗?”
贾建设毫不犹豫地收留了三人。
这是好事。
他知道这些人非同一般。
其中许多人将来会被重用。
到时这份人情价值连城。
凭我的财力,多养活几个人轻而易举。
权当是对未来的投资!
“哈哈!好、好、好!”
“他们并非一家人,都是我从前的手下。”
“给他们安排个住处即可,若想成家,他们会自行解决。”听罢贾建设所言,老爷子顿时宽慰不少。
次日下班后。
贾建设前往刘树根家。
刘树根一听此事,没加思索便答应接纳三人。
看似简单的事,实则不然。
若非贾建设出面,刘树根绝不会同意。
这是给大队增加三口人的事啊!
这些人来了后要挣工分、分口粮。
在当时,粮食对农村人来说性命攸关。
况且刘庄村土地贫瘠,收成不佳。
幸好靠近山林,每年还能弄些山货贴补。
这些年多亏贾建设帮忙,高价收购了不少山货,才让村民多赚些钱贴补家用。
“树根叔,我想找套院子,村里有人卖吗?”
和刘家交往多年,贾建设也不隐瞒,直接谈房子。
“若有单独一处,倒是真有一处。”
“只是位置不太好,挨着山林,又很破旧。”
\"不行,我找人帮你建几间。”刘树根毫不推辞,直截了当地提议。
这些年来,贾建设对村子的帮助不少。
老人们早就叮嘱过,有能力就要尽力满足他的合理需求。
贾建设思索片刻,觉得这三人不宜居住太好的房子。
屋子稍旧无妨,只要不漏风、不漏水即可。
若偏僻些反倒更好,可以避免打扰村民,自己送东西时也不怕被人看见。
至于盖房?他也觉得可行。
在附近置办一处房产,一旦遇到紧急情况也有个藏身之地。
最好再准备一辆运输车藏于山洞,真要逃离也能迅速南下。
这计划很稳妥,毕竟“狡兔三窟”嘛,在城外备一套房很有必要。
\"树根叔,那片山坡上的房子我定了。”贾建设说道。
\"到时你让人修缮一下就行,能住人就好。
至于盖新房,我看秋天过后帮你建个小三间的院子如何?地点也选在山坡那边。
万一将来无处可去,这里至少有个落脚之处。”贾建设笑着补充。
\"好得很,你要是真搬来刘庄村,全村人都欢迎。”刘树根爽快回应。
其实刘树根一听便懂,如今世道复杂,贾建设未雨绸缪是明智之举。
事情谈妥后,贾建设留下部分款项和随行礼物便离开了。
刘树根对此习以为常,贾建设从未亏待过他们,这也是双方长久以来保持信任的基础。
处理完毕,贾建设返回城里向老爷子汇报。
只等这些人入住刘庄村!
一周后,
老爷子的三位旧部——洛军、冯同、赵三抵达刘庄村。
三人看似瘦小,但精神矍铄。
他们只带了一卷铺盖,乘坐一辆吉普车来到村口便无人理会。
这待遇已算不错,换了别人恐怕得挨顿显摆一番。
贾建设陪着刘树根,领着三人来到他们今后的住处。
这里是一个简单的院子,两间土坯房被土墙围住,已不能再简陋。
贾建设并非不愿改善居住条件,但他们的到来有特殊目的。
倘若有人检查,破旧的院子自然更容易应付,总比整洁的好院子惹人注意强。
这院子靠近山脚,刘树根早派人修缮过。
贾建设与三人并不熟悉,不清楚他们是否擅长农活,便嘱咐刘树根多关照。
“三位叔叔,这位是刘庄的村长刘树根,我和他是老朋友了。
你们若有什么难处,可以直接找他;若是他无法解决,也可以托人通知我。”
既然接纳了三人,便要尽力解除他们的顾虑。
“今后还请多多依靠刘村长。”洛军代表三人礼貌回应。
“不必客气,既然是建设的叔叔,以后我们就是兄弟。
有任何困难,请直接告诉我。”
“今天大家先休息,整理行李,明天便可开始工作。”刘树根补充道。
第二天开始工作并非刁难,反而是好事。
加入生产队意味着有了基本保障。
三人连声道谢,至此才感到安定。
贾建设帮忙清理房间,刘树根见他们一无所有,便打算送些红薯充饥。
贾建设抽空出去一趟,给每人带回一床被子,这是当初为了应对紧急情况特地准备的。
虽非上等棉被,却比他们自带的强得多。
三人朴实无华,收下后表示感谢。
不久,刘树根送来一些红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