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铺子里,店家高兴地把钥匙交给了沈青云,“姑娘,多谢多谢。”今儿真是顺利,卖了出去明天就可以出发了。
告别了店家,沈青云把铺子门关了起来,明天要让齐霄南来这里换一把锁。
买了这铺子,沈青云的资产就大幅度地缩水了,后面想买什么可就要仔细考虑了。
把山楂从沈青舟的怀里拎了起来,八斤重的东西,沈青舟抱着还是有些艰难的。
沈青舟甩了甩酸胀的双手,好奇地问道:“阿姐,这个铺子我们买来做什么。”
“不知道,还没想好,先放着呗。”沈青云确实没想好要做些什么,卖菜?或许是可以,但是菜价格便宜啊。
现在的物价虽然稍微有点贵,但是不会在上涨了,米价这段时间都一直在下降。
等到这批稻子成熟了,说不定就恢复正常价格了。
……
回到了家里,陆茂正在洗菜,菜大多数是自家自个种的,简单清洗一下就可以。
现在他清洗的是长工们的菜,主要就是量大管饱。
陆茂也会替自家夫人省钱,肉是一三五能吃,其他都是素菜。偶尔他还会出去捞鱼,捞到多少吃多少。
开始刚来的时候,每天煮饭他都能累趴下,太久没煮大锅饭了,而且还是全包的。
慢慢的他速度越来越快,自个空闲的时间就多了。
“夫人,回来了。”陆茂看了看山楂,“呦,这山楂不错。”食材的好坏,陆茂是看一眼就知道了。
“嗯,做点冰糖葫芦,剩下的你看怎么弄就怎么弄。”沈青云说道。陆茂不仅会炒菜,还会做糕点,还挺好吃的。
沈青云最近的零嘴都改成了这个。
“家里的糖还有多吗?”家里就只有麦芽糖,还是去年冬天在山谷里熬出来的。
陆茂去看了看,出来说道:“还够做一点,用完这些就没了。”
“那行,你把它用完,我在做一点麦芽糖。”
陆茂惊讶地看着沈青云,没想到夫人连制糖的法子都会。这让他心里更加确定了,他没来错地方。
这里是真的好,陆茂已经很久没享受到过这般自由了。买什么菜,自己说了算,煮什么也是自己决定。
钱多事少,主人家和气,他真的是太满意这份工作了。
而且每天都有这么多人吃自己的东西,顿顿空盘,这让陆茂心里有这极大的满足感。
作为厨师,他就最喜欢看别人吃他煮都饭了。
陆茂把小部分的山楂做成了冰糖葫芦,纯麦芽糖其实不好做冰糖葫芦。
但是陆茂有自己独特的方子,把这个冰糖葫芦给做成功了。
还有一小部分做成了山楂糕,后面等下的这些就全部做成了山楂片,留着以后慢慢吃。
沈青云对此赞不绝口,“陆茂,你太厉害了。这山楂片和酸枣片还是些许有些区别的。”
但这两样,沈青云都喜欢吃。
陆茂还没听说过酸枣片,他问道:“夫人,酸枣片是什么。”
“酸枣做出来的,现在还没有,等秋天我们进山去找找。”沈青云可惜地说道:“之前的我早就吃完了,去年没能多找点囤一点,要不然还能给你尝一尝。”
陆茂笑了笑,“没事夫人,今年你记得带我去看看这酸枣糕啊,我还没见过呢。”对于没见过的吃食,陆茂也抱着极大的兴趣所在。
平日里得空的时候,他还会自己掏腰包买点食材回来研究新的吃法。
沈青云保证说道,“好说,好说。”
……
夏天的早晨天亮得比较早,在丁文的催促下,丁五早早地就把丁文送来到了沈青云家里。
他来得很早,比长工来得还都要早一会。
沈青云家还没开门,赵有粮憨笑道:“东家一会就来开门了,要等等。你也是来上工的吗?”
丁五摇摇头,“我送我儿子来找舟哥儿。”
赵有粮了然,来找小东家的。他好意提醒道:“小东家可能没起来这么早,你要在等等了。”
“嚯,没事,等就等吧。”
赵有粮说得不错,陆茂很快就来开门了。长工来得早,他起来煮的早餐也早。
他一般都是晚上提前把主食给煮好,今天就热一热。大伙来也不是干等吃饭的,而是把院子地里的卫生给打扫了,该扫地的扫地,洗菜的洗菜。
一时之间,所有人都动了起来,还有人到后院里把菜给浇水了。
去后院的有一条专门的小路,可以绕过厢房和主卧,所以他们也没打扰到沈青云。
自打赵有粮早上来的时候做出了表态,沈青云家里的卫生都不用自己搞了,就连后院的菜地都有管了。
赵有粮其实没有想这么多,沈青云对他们太好了。他只想在多报答一点,多干点活。
沈青云虽然说一开始包吃两餐,但一段时间下来,早上不吃东西就去下田干活太饿了,晚饭不提供让长工饿着肚子回家她也觉得也不好。
所以她干脆改成了一天三餐,早餐无非是一些粥和馒头,晚餐也是如此。只有中餐,才是干饭,糙米饭里面混着红薯。
粮食消耗也没这么快,现在依旧是够吃,还不用到外面去买。
等到这一批稻子收起来,能吃的主粮就更多了。
丁五觉得有点尴尬,似乎好像就自己一个人空闲着。他让丁文坐在凳子上,连忙跑到灶房给陆茂烧火。
在陆茂的邀请下,丁五和长工一起吃了顿早饭,齐霄南起来了。
齐霄南是知道丁五要来的,沈青舟一回来就迫不及待地和他说了。在沈青舟眼里,齐霄南很像他父亲,沈青舟已经忘记了自己父亲长什么样了。
和丁五聊了几句,齐霄南也出去上值了。
齐霄南走后,李文政也出来了,他也知道丁五和丁文,招呼了两声。
也出门了,他今天要去看看番茄的长势。李文政虽然经常扑在田里,但沈青云没让他干太多活,而是监督,分配任务的工作,平时在做点轻松的活计。
李文政也不过十二岁,这么小的年纪,农活做多了,可是长不高的。
在沈青云的再三劝阻(恐吓)下,他终于放弃了每天下田干活的想法。在田里忙一个时辰后,李文政拿起带来的竹筒,在田里读起来书来。
偶尔还会带上笔,记录作物的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