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兰说着,从口袋里掏出粮票和钱。
男人接过钱票,指了指墙角的一排麻袋。
“那边都是黄豆,自己挑吧。“
王秀兰带着女儿们走到麻袋前,解开其中一个地扎口,抓出一把黄豆摊在手心里。
“玉芬,你看,这种就是好豆子。“
苏玉芬凑近看,母亲手心里的豆子颗粒饱满,颜色金黄,在昏暗的光线下泛着健康的光泽。
“要这样大小均匀,没有破损的。“
王秀兰捏起一粒放在女儿手里
“你摸摸,质地坚实,说明新鲜。“
苏玉芬认真地感受着指尖的触感,点点头。
“那怎么看是不是陈豆子呢?“
王秀兰又从另一个麻袋里抓了一把。
“你看这种,颜色发暗,表面有皱纹,就是存放时间长了。“
她拿起一粒咬开。
“听,声音发闷,不脆,这种出浆率就低。“
苏玉珍无聊地在旁边晃悠,突然指着最边上的一袋说。
“妈,这种便宜吧?都黑了。“
王秀兰走过去看了一眼,皱眉道。
“这种霉变的绝对不能要,吃了会中毒的。“
她转向售货员。
“同志,这袋豆子都这样了还卖啊?“
售货员头也不抬。
“便宜处理,爱要不要。“
王秀兰摇摇头,带着女儿们回到之前那袋豆子前。
“咱们就要这种,虽然贵点,但做出来的豆腐好。“
苏玉芬学着母亲的样子,抓起一把豆子仔细检查,又挑了几粒咬开听声音。
“妈,是这样吗?“
“对,就是这样。“
王秀兰满意地点头。
“你学得很快。“
。。。
另一边。
苏建国骑着自行车出了城,沿着乡间土路向苏家屯驶去。
来到苏家屯,苏建国在村东头一栋青砖瓦房前停下,拍了拍门环。
“赵师傅!在家吗?“
门“吱呀“一声开了,露出赵石匠那张布满皱纹的脸。
老人眯起眼睛,看清来人后立刻露出笑容。
“哟,建国啊!快进来坐。“
苏建国跟着赵石匠进了院子。
院子里堆满了各种石料和半成品,角落里一个年轻学徒正埋头凿着一块石碑。
空气中弥漫着石粉的味道。
“赵师傅,我想定做个石磨。“
苏建国开门见山,从口袋里掏出一包大前门递给老人。
“给我闺女开豆腐坊用。“
赵石匠接过烟,在鼻子下嗅了嗅,露出满意的神色。
“豆腐坊?好事啊!现在政策放开了,做点小买卖正合适。“
他领着苏建国来到工作台前,从抽屉里拿出一本泛黄的图册。
“你看看,要哪种样式的?“
苏建国翻看图册,指着其中一款直径约两尺的石磨。
“这种就挺好,不过...“
他犹豫了一下,
“城里不让养大牲口,得改成人力的。“
赵石匠捋了捋花白的胡子,眼睛一亮。
“我明白了!可以做个小型手推磨,磨盘直径一尺半就够用,再加个木架子和手摇柄。“
他拿起炭笔在纸上迅速勾勒起来。
“这样,一个人就能操作,虽然慢点,但适合城里用。“
苏建国凑过去看设计图,只见赵石匠寥寥几笔就画出了一个精巧的小型石磨。
磨盘上下咬合处还特意标注了斜纹,解释说是为了增加研磨效率。
“赵师傅真是行家!“
苏建国由衷赞叹。
“这设计太合适了。“
“哈哈,我做了四十年石匠,这点门道还是有的。“
赵石匠得意地摸了摸胡子。
“不过这种小磨盘得用上好的青石,出浆细,还不容易磨损。“
“价钱怎么算?“
赵石匠沉吟片刻。
“连工带料,算你十五块吧。三天后就能取货。“
苏建国爽快地掏出钱。
“那就这么说定了!对了,赵师傅,能不能在底座上刻个'苏记豆腐'?“
“没问题!“
赵石匠笑着收起钱。
“保准给你刻得漂漂亮亮的。“
离开赵石匠家,苏建国的心情更加舒畅。
他跨上自行车,向村外的蔬菜大棚驶去。
车轮碾过田埂,远处四个白色大棚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哥!“
苏建军远远看见哥哥,放下手中的活计迎了上来。
他晒得更黑了,但精神头十足。
苏建国拍拍弟弟的肩膀。
“怎么样,这几天还顺利吗?“
“好着呢!“
苏建军兴奋地拉着哥哥往大棚走。
“哥,你快来看看,黄瓜已经开始泛黄了,再过两天就能摘!“
掀开一号棚的塑料门帘,湿热的气息扑面而来。
苏建国眯起眼睛适应了一会儿光线,眼前的景象让他心头一热。
翠绿的黄瓜藤爬满了支架,一根根嫩黄瓜垂挂其间,顶花带刺,泛着诱人的光泽。
“这长势...“
苏建国蹲下身,轻轻抚摸一根黄瓜,触感坚实饱满。
“比我想象的还要好!“
苏建军咧嘴笑了。
“吴二埋汰天天盯着,浇水施肥一点不含糊。哥,你看这黄瓜,比夏天市场上卖的还水灵!“
苏建国沿着田垄慢慢查看,不时拨开叶片检查果实。
黄瓜、西红柿、韭菜、小白菜,每一株都生机勃勃。
二号棚里的西红柿已经开始泛红,像一盏盏小灯笼挂在枝头。
三号棚的韭菜翠绿挺拔,散发着浓郁的香气。
四号棚的小白菜叶片肥厚,脉络清晰。
“建军,你做得太好了。“
苏建国由衷地说道。
这是他重生后的第一次创业,看到成果如此喜人,内心的激动难以言表。
苏建军挠挠头,不好意思地笑了。
“哥,这都是按你说的做的。我也就是看着,别让人偷了或者糟蹋了。“
走出大棚,苏建国深吸一口新鲜空气。
这个季节,市场上基本只剩下白菜萝卜了,而他的大棚里却孕育着如此丰富的蔬菜,一定能卖个好价钱。
“当家的,吃饭了!“
王桂香的声音从远处传来。
她挎着个竹篮,步履轻快地走来,脸上带着明媚的笑容。
“是桂香来了。“
苏建国笑着迎上去。
王桂香揭开篮子上盖的布,一股诱人的香气立刻飘了出来。
“刚炒的韭菜鸡蛋,还热乎着呢!“
三人坐在田埂上,就着玉米面饼子吃了起来。
韭菜鲜嫩,鸡蛋金黄,简单的食材却有着令人满足的美味。
苏建国狼吞虎咽地吃着,突然注意到弟弟手上新增的几道伤痕。
“建军,手怎么了?“
苏建军下意识地把手藏了藏。
“没事,就是昨晚有人想偷菜,追的时候蹭的。“
“什么?“
苏建国放下筷子。
“有人来偷菜?“
王桂香叹了口气。
“可不是嘛,这几天晚上总有人在大棚附近转悠。建军和几个小伙子轮流守夜,都没怎么睡好觉。“
苏建军连忙说。
“哥,你别担心,就几个小毛贼,被我吓跑了。现在村里人都知道咱们这有人守着,不敢来了。“
苏建国点了点头。
村里人大部分都是好的,但也有些个别人家,见不得别人过得比自己家好,更是想占便宜。
吃完饭,苏建国再次检查了一遍蔬菜的长势。
他蹲在一株西红柿前,轻轻捏了捏果实,估算着成熟度。
“建军,我看再有两三天就能摘了。“
他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泥土。
“这样,三天后的早上,你带着第一批菜进城。一号棚的黄瓜先摘两百斤,二号棚西红柿一百五十斤,三号棚韭菜八十斤,四号棚小白菜一百斤。“
苏建军立刻掏出个小本子记下来。
“哥,这么多菜,拖拉机得跑两趟吧?“
“不用。“
苏建国指着田埂边的菜筐。
“多准备些这样的菜筐,底下垫上稻草,上面盖湿布,一车能装五百斤没问题。“
他弯腰拨开一片黄瓜叶。
“这头茬黄瓜长得密,摘两百斤都算少的。“
“拖拉机我都检查好了,加装了木板围挡。“
苏建军用铅笔头点了点本子。
“就是怕路上颠簸,把西红柿磕坏了。“
苏建国从口袋里摸出半包皱巴巴的香烟。
“所以得凌晨摘,趁着露水没干就装车。西红柿单独装箱,每层垫上稻草。韭菜和小白菜打捆后喷点水,用苇席裹着。“
他划着火柴,抽了一口烟道。
“咱们这反季节菜金贵,品相就是价钱。“
王桂香抱着刚摘的黄瓜走过来。
“大哥,你尝尝这个。“
翠绿的黄瓜掰开时发出清脆的响声,断面渗出晶莹的汁水。
苏建国接过尝了口,清甜的滋味立刻在舌尖漫开。
“好瓜!“
苏建国眼睛一亮。
“这样的黄瓜,在国营菜店最少能卖五毛一斤,咱们拉到自由市场...“
他和弟弟交换了个眼神,两人不约而同露出笑容。
苏建国思索着,随后对苏建军道。
“你凌晨三点开始摘,要保证新鲜。五点装好车,争取六点前到城门口,我在那儿等你。咱们先去东单市场,那里人多,价格也好。“
“保证没问题!“
苏建军信心满满地说。
苏建国点点头。
“对了,赵师傅那儿定了个石磨,到时候一起拉过去。玉芬打算弄个豆腐坊,正好用上。“
所有事情都处理完,苏建国也是离开了苏家屯,返回了四九城。
夕阳西下。
苏建国骑着自行车拐进了胡同口。
一天的奔波让他有些疲惫,但想到即将蔬菜的大收获,他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轻微的“咯吱“声。
胡同里飘荡着各家各户准备晚饭的香气。
就在他即将到家门口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前方。
晓梅穿着一件浅粉色的确良衬衫,领口开得极低,露出精致的锁骨。
她手里拎着个竹篮,正站在水井旁,似乎刚洗完衣服。
阳光斜照在她身上,勾勒出窈窕的曲线。
“苏叔!“
晓梅看见苏建国,眼睛一亮,立刻放下手中的活计,快步迎了上来,脸上堆满了甜腻的笑容。
“您这是从哪儿回来啊?“
苏建国刹住车,单脚支地,淡淡地看了她一眼。
“刚从村里回来。“
他的声音平静,不带任何情绪。
晓梅走近几步,身上飘来一股浓郁的雪花膏香气。
她刻意地撩了撩耳边的碎发,露出白皙的脖颈。
“苏叔,今天怎么没见明富啊?“
她故作天真地问道,眼睛却紧盯着苏建国的反应。
苏建国的眼神瞬间冷了下来。
他早就知道这女人打的什么主意,现在居然还敢当着他的面打听他儿子。
“明富回学校了,住校。“
苏建国直截了当地说,声音低沉而有力。
“以后都不会常回来了。“
他特意加重了最后几个字,试图打消这个寡妇那些多余的想法。
晓梅脸上的笑容僵了一瞬,但很快又恢复了甜腻。
“哎呀,那真是太可惜了。“
她假装惋惜地叹了口气,眼睛却滴溜溜地转着,显然在打什么主意。
突然,她向前迈了一步,距离苏建国只有半臂之遥。
“其实啊,苏叔...“
晓梅的声音突然变小,带着几分暧昧。
“我一直觉得,像您这样的成熟男人才更有魅力。“
她的手指不自觉地拉着衣角,眼神却大胆地在苏建国身上游移。
苏建国冷笑一声,这女人变脸比翻书还快。
他太清楚这种把戏了。
儿子没戏了,就转向老子?
真是打错了算盘。
“晓梅同志。“
苏建国沉声道,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我劝你把心思放在正道上。胡同口风大,小心闪了舌头。“
晓梅被这直白的拒绝弄得脸色一阵红一阵白,但她不甘心就此放弃。
眼珠一转,她突然“哎哟“一声,假装脚下一滑,整个人向苏建国倒去。
苏建国反应极快,侧身一让,晓梅扑了个空,差点摔在地上。
她狼狈地稳住身形,胸前的扣子不知何时又解开了一颗,露出更多雪白的肌肤。
“苏叔~“
晓梅的声音甜得发腻,带着刻意的娇嗔。
“您怎么也不扶人家一把?“
她故意拉长声调,眼神中满是挑逗。
苏建国面无表情地看着她表演,内心毫无波动。
这种拙劣的勾引手段,在他眼里简直可笑至极。
“我年纪大了,眼神不好。“
苏建国冷冷地说。
“看不清路的人,最好自己小心点。“
晓梅脸上的笑容终于挂不住了。
她从未遇到过如此油盐不进的男人,往常那些手段在这个男人面前竟然毫无作用。
一股恼羞成怒的情绪涌上心头,但她强压着没有表现出来。
“苏叔,您真会说笑。“
她勉强挤出一个笑容,又向前凑近一步。
“其实我一直很仰慕您这样的男人,成熟稳重,又有本事...“
她的手装作不经意地搭上了苏建国的车把。
苏建国低头看了看那只涂着鲜红指甲油的手,眼中闪过一丝厌恶。
他猛地一抬车把,晓梅猝不及防,手被甩开,踉跄着后退了两步。
“时间不早了,我该回家了。“
苏建国看都不看她一眼,推着自行车就要离开。
晓梅急了,快步追上来拦住他。
“苏叔!您别急着走啊!“
她的声音突然带上了一丝哭腔。
“我...我一个人带着孩子,婆婆又不好相处,日子真的很难...“
苏建国停下脚步,转头看着她。
晓梅以为有了转机,眼中闪过一丝得意,立刻装出一副楚楚可怜的样子。
“您不知道,自从我丈夫走后,我们孤儿寡母的...“
她用手帕擦了擦根本不存在的眼泪。
“要是能有您这样的男人照顾。。我。。我什么都愿。。“
“晓梅同志。“
苏建国打断她。
“我妻子还在家等我吃饭。“
说完,他头也不回地推车离开。
晓梅站在原地,脸上的表情从假装的柔弱迅速变成了狰狞。
她盯着苏建国远去的背影,心里越想越气。
随后直接咬牙切齿地低声咒骂道。
“老不死的!装什么清高!活该你儿子是个废物!“
精心策划的计谋接连失败,让她内心的愤怒几乎要喷薄而出。
苏建国走到家门口,深吸一口气,将刚才的不愉快抛在脑后。
推开院门。
王秀兰正坐在院子中央的石桌旁,面前摊开着一大堆黄豆,她手里拿着一把小筛子,正在仔细地筛选豆子。
苏玉芬坐在一旁,手里捧着一本笔记本,认真地记录着母亲说的每一句话。
“妈,这样筛出来的豆子真的会更好吗?“
苏玉芬抬头问道,眼睛里闪烁着求知的光芒。
王秀兰停下手中的动作,拿起一粒饱满的黄豆在阳光下看了看。
“当然,豆子要颗粒饱满,没有虫眼,这样做出来的豆腐才细腻。你看这粒,颜色金黄,形状规整,就是好豆子。“
她说着,又拿起另一粒有些发黑的豆子。
“这种就不能要,发霉的豆子做出来的豆腐会有苦味,还可能吃坏肚子。“
苏玉芬点点头,认真地在本子上记下“豆子要金黄饱满,无虫眼霉变“。
她的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神情专注得连苏建国进门都没注意到。
“当家的回来了。“
王秀兰先看到了丈夫,笑着招呼道。
苏玉芬这才抬起头,看到父亲站在门口,立刻放下笔跑了过去。
“爸!石磨的事情怎么样了?“
她的眼睛里闪烁着期待的光芒,双手不自觉地绞在一起,像个等待礼物的小女孩。
苏建国看着大女儿急切的样子,忍不住笑了。
“放心,都办妥了。赵师傅答应三天后就能做好,还特意设计了手摇式的,适合城里用。“
“真的?“
苏玉芬激动得差点跳起来。
“太好了!!“
她转身跑回石桌旁,兴奋地对王秀兰说。
“妈,爸说石磨三天后就能到!我们可以开始准备其他东西了!“
王秀兰也被女儿的情绪感染,笑着点头。
“好,好,咱们先把豆子挑好,等石磨来了就能直接用了。“
苏玉芬又拿起笔记本,飞快地写着什么,嘴里还念叨着。
“还得准备大锅、纱布、模具...“
就在这时,苏玉珍从屋里走出来,懒洋洋地靠在门框上。
看到姐姐兴奋的样子,她撇了撇嘴。
“不就是个破石磨嘛,至于高兴成这样?“
苏玉芬沉浸在喜悦中,没注意到妹妹的嘲讽,继续规划着。
“妈,您说我们第一天做多少豆腐合适?我想先试试二十斤...“
“二十斤?“
王秀兰惊讶地抬头。
“会不会太多了?刚开始还是少做点好。“
“不多不多。“
苏玉芬信心满满地说。
“我已经算过了,咱们这条胡同就有三十多户人家,再加上附近的,二十斤肯定能卖完。“
苏玉珍看着姐姐兴高采烈的样子,心里越发不是滋味。
她阴阳怪气地说。
“爸就是偏心,大姐要开豆腐坊,又是给钱又是买石磨的。我想买个供销社的工作,爸就说没钱。“
院子里顿时安静下来。
苏建国皱起眉头,看向小女儿。
“玉珍,你这是什么话?“
“本来就是嘛!“
苏玉珍撅着嘴,声音提高了八度。
“大姐要什么有什么,我就想要个工作都不行!“
王秀兰连忙打圆场。
“玉珍,别这么说,你大姐这是正经做生意...“
“什么正经生意!“
苏玉珍打断母亲的话。
“不就是个卖豆腐的嘛!我可是要去供销社当售货员,那是正经工作!“
苏建国的脸色沉了下来。
“玉珍,你大姐是靠自己的双手挣钱,有什么不好?你想要工作,可以自己去考,为什么要花钱买?“
“现在谁不是花钱买的?“
苏玉珍不服气地反驳。
“我们同学王芳,她爸就花了一千块给她买了个纺织厂的工作!“
“那是他们的事。“
苏建国声音严厉起来。
“我不是开银行的,没那么多钱给你买工作。“
苏玉珍的眼睛一下子红了。
“你就是偏心!大姐要什么你都给,到我这就没钱了!“
“玉珍!“
王秀兰站起身,想要安抚小女儿,却被苏建国拦住了。
“让她说。“
苏建国沉声道。
“我倒要听听,我怎么偏心了。“
苏玉珍见父亲这个态度,更加委屈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
“大姐吵架带孩子回家,你二话不说就收留她,她要开豆腐坊,你马上给钱买设备,我呢?我就想要个工作,你都不肯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