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中文网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上一回我们说到,在山本五十六被击毙、美军夺得战略主动权后,华盛顿的将军们就“下一步怎么打”爆发了激烈争论。最终,在一个充满妥协和美国式财大气粗的决定下,“双轴进攻”战略诞生了:麦克阿瑟的陆军从南线的新几内亚稳扎稳打,尼米兹的海军从遥远的中太平洋长驱直入,两路大军齐头并进,目标直指东京。这个看似矛盾的战略,实则是一场内部赛马,也是一个让日本人首尾不能相顾的阳谋。现在,棋盘已经摆好,第一颗棋子,即将落下。

1943年6月,太平洋的战争迷雾中,两支庞大的舰队,在相隔数千公里的海域上,同时奏响了反攻的序曲。

在遥远的中太平洋,切斯特·尼米兹的庞大舰队正悄然驶向一个名为“塔拉瓦”的珊瑚环礁。这位冷静、理性的海军上将,像一个精密的棋手,准备在中太平洋这条最短的路径上,为他的b-29轰炸机夺取前进的棋子。他的乐章,是大洋的宽广和航母的呼啸。

而在西南太平洋与南太平洋的接壤地带,另一条平行的战线也在悄然展开。在这片辽阔的岛链与珊瑚海之间,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这位性格戏剧化、志在“重返菲律宾”的陆军上将,正沿着新几内亚北岸稳步推进,攻占一个又一个丛林与沼泽中的前哨。而在他的东翼,南太平洋战区司令、“公牛”哈尔西上将麾下的舰队,已经露出了獠牙,准备北上攻击所罗门群岛中部的新乔治亚群岛。

麦克阿瑟的乐章,是丛林的泥泞、河流的阻隔和步兵的火炮;哈尔西的旋律,则是航母与驱逐舰交织的钢铁交响。他们虽分属不同的战区,却在华盛顿和珍珠港的总参谋部统筹下,共同编织一张向拉包尔合围的巨网。

这是“双轴进攻”战略第一次在战场上真正一起展开。两条战线,一条在南边的新几内亚,一条在北边的所罗门群岛,同时向前推进。南线主要靠麦克阿瑟的陆军,一步一步沿着海岸打过去;北线由哈尔西的舰队带着海军陆战队,从岛屿到岛屿跳过去。

两条路线看似分开,其实都是奔着一个目标——拉包尔这个日本的大本营去的。它们像两把剪刀,从不同方向合拢,准备把日本在南太平洋的据点彻底切断。

对于哈尔西来说,新乔治亚群岛的战役,其意义远不止攻占几个岛屿。他的目光越过新乔治亚,投向了更北边那个更大、更关键的岛屿——布干维尔。新乔治亚,只是一个开始,一个跳板,一场为了最终目标所必须付出的血腥预演。布干维尔,那个山本五十六的陨落之地,才是彻底锁死拉包尔咽喉的终极目标。

这场战役,将在湿热的丛林和漆黑的夜海中,考验美国士兵的意志,磨练美国海军的战术,并用鲜血和代价,为后续更残酷的战斗铺平道路。

瓜岛的惨胜,给美军留下的不只是伤疤,更是血的教训。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在发动主攻之前,必须做好万全的准备,尤其是情报和前进基地的准备。这一次,他们学聪明了。

在进攻新乔治亚之前,美军先干了一件非常漂亮的前哨工作——兵不血刃地占领了位于瓜岛和新乔治亚之间的拉塞尔群岛。

1943年2月,就在瓜岛战役刚刚结束时,美军就悄无声息地登上了这里。日本人已经撤走,整座岛屿空无一人。美军迅速在这里修建了机场、雷达站,并部署了远程重炮。

拉塞尔群岛,就像一个前伸的拳头。它不仅能为即将到来的进攻提供宝贵的空中支援和雷达预警,更像一个巨大的监听站,时刻窥探着新乔治亚群岛的风吹草动。

在太平洋的无数孤岛上,散布着一群传奇人物——澳大利亚海岸监视哨。他们是经验丰富的种植园主、探险家或政府官员,自愿留在敌后,用无线电为盟军提供日军动向的实时情报。

在新乔治亚,一位名叫唐纳德·肯尼迪的监视哨,冒着生命危险,潜伏在丛林深处。他的电台,成了哈尔西的“千里眼”。

肯尼迪和他的本地助手们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日军不仅在蒙达有一个主机场,还在蒙达以西的维拉拉维拉岛和科隆班加拉岛修建了备用机场。

这个情报至关重要。它告诉美军,日军的防御体系比预想的更有纵深。更要命的是,肯尼迪报告说,日军正在疯狂地加固蒙达的防御工事。电报里,他发出了急切的警告:“敌人正在把这里变成一个堡垒。再拖延下去,我们将为每一寸土地付出血的代价!”

哈尔西和他的参谋们围着地图,陷入了沉思。

直接进攻防守严密的蒙达主岛,无异于一头撞上钢板,势必会重蹈瓜岛血战的覆辙。这是他们极力避免的。

“我们不能再让士兵用刺刀去硬啃敌人的地堡了。”一位参谋说道,“我们必须利用我们的优势。”

美军的优势是什么?是强大的海军炮火和空中力量。如何发挥这个优势?答案是:找一个地方,可以让我们舒舒服服地把大炮架起来,对着蒙达轰。

目光最终落在了蒙达主岛西南方向一个叫“伦多瓦”的小岛上。

伦多瓦岛与蒙达隔海相望,最近处只有9公里。岛上地形崎岖,但有一片适合登陆的滩头。最关键的是,日军在岛上的守备力量非常薄弱。

计划瞬间成型:

第一步,以雷霆之势,闪击伦多瓦岛。

第二步,迅速在伦多瓦岛上建立炮兵阵地,部署155毫米远程榴弹炮。

第三步,用铺天盖地的炮火,把蒙达主岛犁一遍,掩护主力部队从多个方向登陆,一举拿下机场。

这个计划,充满了“从瓜岛吸取的教训”。它避实击虚,以巧取胜,力图用钢铁而不是人命来敲开胜利的大门。

6月中旬,哈尔西正式下达命令。庞大的舰队和数万名士兵,开始在瓜岛集结。攻势的前夜,一切准备就绪。

1943年6月30日,凌晨。南太平洋的夜空漆黑如墨,海面上只有舰队破浪的低沉声音。一场精心策划的闪击战,即将打响。

这次行动的总指挥,是经验丰富的里士满·特纳海军少将,他在瓜岛战役中就负责指挥登陆行动。他手下集结了超过134艘各型舰艇,包括巡洋舰、驱逐舰、运输船和扫雷艇,浩浩荡荡,一眼望不到头。

船上,是美军第43步兵师和第17海军陆战队的部分兵力,总计约3万余人。对于很多年轻的士兵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参加实战。

一位名叫比尔的陆军下士,在写给家人的信中(信后来被发现于其遗物中)描述了当时的心情:“我们挤在登陆艇里,空气中弥漫着柴油和汗水的味道。没人说话,只能听到海浪拍打船身的声音和自己‘咚咚’的心跳。我紧紧握着我的步枪,枪身冰冷潮湿。我不知道几个小时后会发生什么,我只想活下来。”

他们的目标,伦多瓦岛,由日军第229步兵联队的一个小队驻守,人数只有约300人。他们就像一群孤独的哨兵,即将面对一场钢铁风暴。

凌晨2点25分,美军的扫雷艇悄悄进入布兰奇海峡,清理航道。

黎明时分,特纳的旗舰发出了攻击信号。瞬间,数艘巡洋舰和驱逐舰上的主炮同时开火,橘红色的炮弹划破夜空,像流星雨一样砸向伦多瓦岛的日军阵地。大地在颤抖,日军简陋的工事在剧烈的爆炸中被撕成碎片。

炮击过后,第一波登陆部队冲上了海滩。

令他们意外的是,抵抗微乎其微。少数幸存的日军守备兵在短暂的交火后,迅速溃退到了丛林深处。美军几乎没有遇到任何有组织的抵抗,就成功占领了滩头阵地。

驻扎在拉包尔的日军航空兵,反应也出奇地迟钝。可能是因为天气恶劣,也可能是情报判断失误,直到当天中午,他们才派出了第一波空袭机群。

但为时已晚。美军早已在拉塞尔群岛的雷达站侦测到了他们。当数十架日军轰炸机和零式战斗机飞抵伦多瓦上空时,迎接他们的是早已在此等候多时的美军F4U“海盗”和p-40战斗机。一场激烈的空战爆发,日军损失惨重,无功而返。

登陆行动看起来完美无缺,但战争永远充满了意外。

当天晚上,一架日军鱼雷机利用夜色掩护,超低空突防,成功地躲过了雷达和防空炮火。它投下的一枚鱼雷,不偏不倚地击中了正在外围警戒的运输船“麦考利”号。船身被炸开一个大口子,迅速下沉。

更具讽刺意味的悲剧还在后面。

入夜后,为了防备日军的“东京快车”(夜间驱逐舰运输队),美军派出了自己的pt鱼雷艇进行巡逻。在混乱的夜色中,几艘pt鱼雷艇的艇长,把已经弃船、正在被拖行的“麦考利”号残骸,误判为日军潜艇。

他们毫不犹豫地发射了鱼雷。

“轰!”的一声巨响,这艘本可以被拖回港口修理的运输船,被自己人的鱼雷彻底送入了海底。

尽管有这些小插曲,但伦多瓦的闪击战,总体上是一次巨大的成功。美军以极小的代价,拿下了这个至关重要的炮兵阵地。工兵们立刻上岛,开始修建码头和道路。巨大的155毫米榴弹炮,被一门门地拖上岸,炮口直指海峡对岸的蒙达机场。

真正的绞肉机,即将启动。

拿下了伦多瓦,只是开胃菜。真正的主菜,是海峡对岸那个让美军指挥官们魂牵梦绕又头疼不已的目标——蒙达机场。

蒙达机场,不是一个普通的野战机场。它是日军在中所罗门群岛的核心枢纽,是拉包尔航空兵南下的最重要中转站和前进基地。拿下它,就等于斩断了日军在所罗门群岛的空中支援动脉,让后续的进攻变得事半功倍。

反之,如果拿不下它,美军的舰队和地面部队,将永远暴露在日军的空中威胁之下。

所以,蒙达,必须拿下。

然而此时的美国人不会想到,蒙达机场距离海岸线虽然只有短短的8公里,而就这短短的8公里,美军却走了一个多月!

7月1日,美军部署在伦多瓦岛的炮兵阵地开始怒吼。成吨的炮弹越过海峡,在蒙达地区掀起一阵阵火雨。

7月2日,美军主力,主要是第43步兵师,从蒙达主岛的几个不同地点登陆,开始了钳形攻势。

然而,战斗一开始,就陷入了噩梦。

第43步兵师是一支国民警卫队部队,缺乏严格的训练和实战经验。当他们一头扎进新乔治亚那片从未被开发过的原始丛林时,瞬间就迷失了方向。这里没有路,只有纠结的藤蔓、齐腰深的沼泽和永无止境的倾盆大雨。士兵们的军靴几天就泡烂了,皮肤因为潮湿而溃烂,疟疾和痢疾迅速在部队里蔓延。

一个士兵在日记中写道:“雨,雨,还是雨。我们已经一个星期没有见到太阳了。周围的一切都在腐烂,包括我们的精神。我们看不到敌人,但感觉他们无处不在。每一棵树后,都可能藏着一支要命的步枪。”

更可怕的,是日军的防御。

驻守蒙达的日军指挥官,是佐佐木纹次郎少将。他是一个顽固且经验丰富的防御专家。他利用丛林作为天然的屏障,修建了数以百计的,由椰子树干、钢筋混凝土和珊瑚礁构成的地堡。这些地堡位置隐蔽,交叉火力互相掩护,形成了一个几乎无法逾越的防御网络。

日军白天躲在地堡里,用精准的冷枪和机枪火力,大量杀伤进攻的美军。到了晚上,他们就化整为零,发动小规模的渗透和夜袭,用手榴弹和刺刀,不断骚扰疲惫的美军,让他们无法休息。

美军的攻势,几乎在第一天就停滞了。他们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前线的糟糕表现,让坐镇后方的哈尔西上将勃然大怒。他直接给第43步兵师的师长发了一封不留情面的电报,然后把他给撤了。

美军第14军军长奥斯卡·格里斯沃尔德少将亲赴前线,接管了指挥权。同时,经验更丰富的第37步兵师也被紧急调来增援。

但即便如此,战况依然没有太大改观。士兵们的士气跌到了谷底。根据军医的报告,因为“战地神经症”(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而后撤的士兵,数量一度超过了真正的战伤人员。

蒙达的丛林,变成了一台不折不扣的“绞肉机”。它不仅在碾碎士兵的肉体,更在摧毁他们的精神。美军原以为一周就能拿下的目标,现在看来,遥遥无期。

当陆地上的战斗陷入僵局时,战争的另一个主角——海军,在漆黑的夜海之上,展开了同样血腥的搏杀。日军为了给蒙达守军输送增援,再次派出了他们最擅长的“东京快车”。

“东京快车”是美军给日军夜间驱逐舰运输队起的绰号。这些驱逐舰利用其高航速,在夜幕的掩护下,冒死冲进所罗门群岛的狭窄水道,为被困的岛屿运送兵员和物资。

7月4日,也就是美国独立日这天,日军决定发动一次大规模的运输行动,增援蒙达。

7月5日晚,日军第三水雷战队司令秋山辉男少将,率领10艘驱逐舰,分成两队,满载着陆军士兵,高速驶向库拉湾。

他们不知道,美军第36.1特混舰队,在海军少将瓦尔登·安斯沃思的指挥下,早已张开大网,等待着他们。安斯沃思手下有3艘轻巡洋舰和4艘驱逐舰。他的王牌,是旗舰“海伦娜”号轻巡洋舰,该舰装备了新式的火控雷达,能在黑夜中精确锁定目标。

7月6日凌晨1点36分,美军舰队的雷达屏幕上,出现了清晰的光点。安斯沃思没有丝毫犹豫,他要用巡洋舰的6英寸主炮,给日本人一个惊喜。

“开火!”

凌晨1点57分,美军舰队的所有火炮同时怒吼。“海伦娜”号在短短几分钟内,就打出了上千发炮弹。炮弹的闪光,瞬间照亮了整个海湾。

日军旗舰“新月”号驱逐舰,几乎在第一时间就被命中,燃起大火,迅速沉没。秋山辉男少将随舰阵亡。

美军似乎取得了压倒性的开局。然而,日本人最致命的武器,此时才刚刚登场——93式“长矛”鱼雷。

就在美军巡洋舰猛烈开火,炮口的闪光暴露了自己位置的一瞬间,幸存的日军驱逐舰,已经悄悄地发射了致命的鱼雷。

凌晨2点03分,正在欢庆胜利的“海伦娜”号,舰身剧烈地抖动了三次。三枚日军鱼雷,准确地命中了它的左舷。伴随着惊天动地的爆炸声,这艘战功赫赫的巡洋舰龙骨断裂,在短短几分钟内就断成两截,沉入了海底。超过160名水兵随舰遇难。

混乱中,残余的日军驱逐舰趁机冲到岸边,成功地将1600名士兵和物资送上了岸,然后高速脱离了战场。

库拉湾海战,从战果上看,是一场奇怪的平局,甚至可以说是日军的战术胜利。美军击沉了日军旗舰,但自己也损失了一艘宝贵的巡洋舰。而日军,虽然付出了代价,却成功地完成了增援任务。

这场海战,再次暴露了美军夜战战术的缺陷:过分依赖雷达和炮火,却忽视了对日军致命鱼雷的防范。

海上的对决,还远没有结束。

库拉湾的战斗,只是个开始。一周之后,同样的地点,同样的黑夜,一场规模更大、更为惨烈的夜战再次爆发。日本人不甘心失败,美军则渴望复仇。

7月12日,日军再次组织了一支强大的“东京快车”编队,试图为科隆班加拉岛(蒙达的后援基地)运送1200名援军。

这次的旗舰,是“神通”号轻巡洋舰,由伊崎俊二少将指挥。他手下还有5艘驱逐舰和4艘担任运输任务的驱逐舰。伊崎深知美军雷达的厉害,他制定了周密的计划,希望能利用鱼雷,一雪前耻。

而美军方面,安斯沃思少将的舰队也得到了补充。他现在指挥着3艘轻巡洋舰(包括新西兰的“利安德”号)和多达10艘驱逐舰。他们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决心要用一场无可争议的胜利,彻底掐断“东京快车”。

7月13日凌晨1点,双方舰队再次在库拉湾狭路相逢。

这一次,安斯沃思学聪明了。他命令驱逐舰先行发射鱼雷,然后再让巡洋舰开火。

然而,意外再次发生。美军驱逐舰发射的鱼雷,无一命中。

就在这时,日军旗舰“神通”号犯下了一个致命错误。为了确认目标,它打开了探照灯。那道刺眼的白光,在漆黑的海面上,就像一个巨大的靶心,瞬间暴露了自己的位置。

安斯沃思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目标‘神通’号,集火射击!”

三艘盟军巡洋舰的雷达同时锁定了“神通”号。在短短18分钟内,超过6000发炮弹(包括巡洋舰主炮和驱逐舰的5英寸炮)像暴雨一样倾泻在这艘不幸的日舰上。

“神通”号几乎立刻就变成了一片火海。它被炸得千疮百孔,舰桥被夷为平地,船身燃起熊熊大火,照亮了半个夜空。最终,这艘巡洋舰断成两截,带着伊崎少将和近500名官兵,沉入了海底。

击沉了日军旗舰,美军似乎胜券在握。但他们又一次低估了日本海军的“夜战文化”。

就在“神通”号吸引了全部火力,英勇地走向毁灭时,其他的日军驱逐舰,已经悄无声息地完成了战斗部署。他们冷静地测算距离,向着火光冲天的美军舰队,发射了整整31枚“长矛”鱼雷。

复仇的时刻到了。

鱼雷如同水下的毒蛇,悄然袭来。美军的“圣路易斯”号和“火奴鲁鲁”号巡洋舰被击中舰艏,遭受重创。新西兰的“利安德”号巡洋舰更是被一枚鱼雷击中,引发大火,几乎沉没。美军的一艘驱逐舰也被击沉。

在美军舰队陷入一片混乱之际,日军的运输队再次趁机靠岸,成功地将1200名援兵送上了科隆班加拉岛,然后扬长而去。

科隆班加拉夜战,是一场战术上更为复杂的战斗。美军击沉了日军一艘巡洋舰,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但自己也付出了3艘巡洋舰和1艘驱逐舰或重创或沉没的惨重代价,而日军的增援行动,又一次成功了。

这些血腥的夜战,让美军深刻地认识到,要赢得太平洋战争,不仅需要技术上的自信,更需要战术上的不断学习和调整。通往胜利的道路,每一步都铺满了钢铁的残骸和年轻水兵的生命。

海上的拉锯战,虽然惨烈,却无法改变陆地上力量的天平。随着美军增援部队和重型装备的不断抵达,蒙达日军的末日,终将来临。

到了7月底,美军在蒙达前线已经集结了超过两个师的兵力。格里斯沃尔德少将重新制定了攻击计划。这一次,他们不再是零敲碎打,而是准备用绝对的优势兵力,发动一次总攻。

8月5日,黎明。

美军所有的火炮、天上的轰炸机、海上的军舰,同时向日军最后的防线,进行了长达一个小时的毁灭性轰炸。

随后,步兵在m4“谢尔曼”坦克的掩护下,发起了冲锋。坦克用它坚固的装甲,顶着日军的机枪火力,直接冲到地堡前,用主炮近距离轰击。紧随其后的工兵,则用火焰喷射器,将长长的火龙,灌进地堡的射击孔里。

在这种“坦克+火焰喷射器”的组合拳下,日军经营了一个多月的坚固堡垒,一个个地被拔除。

当天下午,一面星条旗,终于在千疮百孔的蒙达机场上空升起。

经过了长达一个多月的血战,美军终于拿下了这个战略要地。代价是超过1000人阵亡,数千人受伤。

当疲惫不堪的美军士兵走进机场时,许多人直接躺倒在跑道上,任凭雨水冲刷着他们满是泥污的脸。一个士兵后来回忆道:“我们没有欢呼,什么都没有。我们只是太累了。我们赢了,但感觉就像输了一样。”

一位从蒙达前线撤下来的伤兵,在野战医院接受采访时说:“在这个岛上,有100种东西能要你的命,而日本人只是其中一种。我宁愿再面对一个日军机枪地堡,也不想再得一次疟疾。那种从骨头里透出来的寒冷和高烧,是比敌人更凶猛的魔鬼。”

蒙达虽然失守,但日本人还在做最后的挣扎。他们试图向科隆班加拉岛输送更多的援军。

8月6日夜,又一支“东京快车”——4艘日军驱逐舰,驶入了维拉湾。

这一次,迎接他们的,是一支由6艘美军驱逐舰组成的“猎杀小队”。这支小队的指挥官,弗雷德里克·穆斯布鲁格上校,已经彻底吸取了前两次夜战的教训。

他制定了全新的战术:一组驱逐舰负责用鱼雷进行首轮攻击,另一组则埋伏在侧翼,等鱼雷命中、敌军陷入混乱后,再用火炮进行“补刀”。绝不轻易开炮暴露自己。

事实证明,这个战术非常成功。

美军驱逐舰利用雷达优势,抢先发射了鱼雷。日军的3艘驱逐舰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接连被命中,瞬间爆炸起火,沉入海底。只有1艘驱逐舰侥幸逃脱。而美军,毫发无损。

“维拉湾海战”,是一场教科书般的完胜。它标志着美军终于学会了如何应对日军的夜战,并开始在战术上超越对手。

更重要的是,这场战役的胜利,催生了一个革命性的战略思想——“越岛作战”,或者叫“蛙跳战术”。

哈尔西和麦克阿瑟看着地图,突然意识到:既然我们已经能有效切断日军的海上补给线了,为什么还要一个一个地去攻占所有岛屿呢?科隆班加拉岛上还有上万日军,但他们的补给已经被切断了。我们为什么要去跟他们硬拼呢?

答案是:不用打了。

我们可以绕过科隆班加拉这个“硬核桃”,直接去打下一个更重要的目标。把岛上的日军围起来,让他们自生自灭,饿死、病死在丛林里就行了。

这个“越岛作战”思想的成形,是新乔治亚战役最大的战略遗产。它将大大加快美军的反攻速度,并节省下无数美国士兵的生命。

随着蒙达机场的失守和维拉湾海战的完胜,日军在新乔治亚群岛的抵抗,实际上已经宣告失败。残存在科隆班加拉岛上的一万多名日军,成了一支被遗忘的孤军。

8月底,美军的工兵部队迅速修复了蒙达机场。几天后,第一批F4U“海盗”战斗机呼啸着降落在跑道上。美军的航空兵,终于把利剑,插到了拉包尔的咽喉之下。

漆黑的夜里,几艘幸存的“东京快车”驱逐舰,载着少数高级军官,悄悄地从所罗门群岛撤离。它们带着满身的伤痕和失败的耻辱,像一群丧家之犬,灰溜溜地驶回拉包尔的港口。船上的水兵们沉默不语,他们知道,那个他们曾经称霸的“夜海”,如今已经不再属于他们了。

战略主动权,已经彻底易手。

在瓜岛的指挥部里,哈尔西上将的目光,已经从地图上的新乔治亚,移向了更北边那片巨大的、深绿色的岛屿。

他的手指,重重地点在了上面。

“布干维尔,”他说道,“下一步。”

新乔治亚的血战,只是一个漫长阶梯的第一级。更严峻的考验,更宏大的战役,正在前方等待着他们。而布干维尔岛,这座山本五十六的葬身之地,即将成为埋葬日本帝国在南太平洋最后希望的坟场。

315中文网推荐阅读:薄厚人生穿越成弥勒怎么办小宋腾龙风雨话东周主神快穿:黑化男神,宠入骨开局就杀了曹操科举文抄公的快乐你想象不到冰火两重天之黄金面具器焰嚣张汉末天子我有一个巫师世界三国:身为反贼,没有金手指执手春江修士遍地走,你管这叫红楼!大明孽子东鸦杂货店他不过是见色起意罢了孟婆也是蛮拼哒!唐时月大梁往事千宋吓人,群里竟都是古代大佬嫡女毒妻大唐:列强竟是我自己小王爷威武大明优秀青年呆王溺爱萌妃不乖我与暴君相伴的日子无敌皇太孙绿罗也是罗马从士兵突击开始的最强兵王秦草独断万古三国:从隐麟到大魏雄主大明征服者弃妃魅天下回到明朝当王爷贞观卖纸人回到大宋做山匪抗日之铁血兵魂扶蜀洪荒:成圣从坐稳皇位开始三国之银河射手为质三年你不管,我毒计反戈你后悔啥大明杀戮吞噬一切亮剑之我是炮兵(抗战之我是炮兵)大秦之召唤群雄重生之横扫天涯在明末继续建设美丽中华寻秦记
315中文网搜藏榜:铁甲轰鸣内一穿就成绝世高手爱妃,本王俯首称臣穿越宋朝,他们叫我弑君者穿越之建设世界强国三分天下?问过我身后十万铁骑吗汉末大混子系统:重生大明,开局倾家荡产我在大明得长生我是曹子桓抗战之重生周卫国秦时之血衣侯传奇开局茅草屋,终成女相医品狂妃凤舞霓裳:绝色太子妃墓园崛起女帝穿今不好惹三国时空门,我,继承了河北袁家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成为战神身为p社玩家的我,润到美洲种田虽然开挂我还是要稳异界战争之超级军团系统重生之傲仕三国陛下,饶了貂蝉吧,你阳气太重了北明不南渡三国开局之一炮害三贤大唐说书人:揭秘玄武门,李二懵了大秦:扶苏!手握三十万还不反?大周九皇子皇贵妃她向来有仇必报抗战之杀敌爆装系统大唐霸道太子李承乾华夏鼎世大乾:帝国独裁者三国之魏武元勋我欲扬唐锦绣嫡女的宅斗攻略手握帝国时代,系统疯狂暴兵大唐:超时空,长乐晋阳小公主!穷鬼的上下两千年三国:努力就变强,我一刀败吕布给异世界一点钢铁洪流的震撼!水浒之小孟尝抗战:龙国无敌军团明末体内寄生个修真者给我戴绿帽,杀你全家套餐走起大唐:我老婆是武媚娘袁术天下圣主降世:开局狗符咒护体九公主她靠撒娇搞定六界大神
315中文网最新小说:玄德公,你的仁义能防弹吗?水浒之往事随风铁骑红颜:大秦霸业清宫秘史十二章穿越古代异界争霸世子凶猛:谁敢和我抢女人?巨宋说好打猎养未亡人,你这都快登基了我让高阳扶墙,高阳为我痴狂我,秦王世子,用盒饭暴出百万兵人在乱世:我靠打猎成为卧龙三国:魂穿刘禅,工业经贸兴汉室奉旨当里长:百姓的明义我在北宋教数学一品弃子,从边军小卒到镇国大将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永乐入梦我教我自己当皇帝穿越东齐,从匪窝杀奔庙堂苟活乱世,从深山打猎到问鼎中原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大明镇国公:从燕王护卫到摄政王大宋:开局金军围城,宰相辞职不良人之大唐麒麟侯大宋:朕的专利战横扫1126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幸福生活从穿越开始我李承乾,在大唐和李二斗智斗勇带着基地闯三国命理探源【译注】边军悍卒:开局被女将军盯上了大明:我崇祯,左手枪右手炮王伦逆天改命称帝谁主噬心穿越古代我的空间有军火:请卸甲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科举:我的过目不忘太招祸!这破系统非要我当皇帝史上第一祸害从边陲小将到帝国战神大明:人在洪武,复活常遇春物流之王之再续前缘水煮大明开局逼我替兄参军,拒绝后打猎养妻!穿越大秦:红颜助国兴乾元盛世系统大明锦官梦状元一心打猎,皇帝三顾茅庐我在大明洪武当神仙铁血龙骧:从将门遗孤到开国圣主龙吟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