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日,天刚蒙蒙亮,驻守浦口的叛军,惊讶的发现昨日横在长江之上的水师,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消息立即报到了马士英和刘良佐处,两人也是大为震惊,急忙赶到江边,只见长江之上,果然已经风平浪静。
刘良佐顿时大喜,有长江水师在江中拦着,缺少渡江工具的情况下,除非不计伤亡,不然几乎不可能越过防线。
为防止是守军的诡计,先是派遣小船和少量人员渡江侦查,等江心洲和长江南岸都传来平安无事的信号之后。
刘良佐命手下士兵,搭建浮桥,令全军渡江,而自己则是和马士英乘船快速赶到南岸,望着宏伟的南京城墙,两人都是意气风发。
“城中定是出了重大变故,先在城外扎营,今日自知分晓!”
马士英见城墙上的明军守军只是警惕的往这边看,紧闭城门,但并无攻击意图,便吩咐刘良佐在城外扎营等待。
果然,还不到中午,京营提督赵之龙便出现在安德门之上,请马士英和刘良佐入城,马士英这时警惕起来,非要见阮大铖,还要带兵进入外城。
半晌之后,安德门大开,满脸激动的阮大铖亲自迎了出来,马士英和刘良佐这才敢入城,兵马浩浩荡荡驶进了安德门。
南京城外城,说是外城,其实并未形成城市的规模,多处都是山野,居住的人家寥寥无几,更像是一大块未开发地带。
到达聚宝山之后,前方就是内城的聚宝门,入门之后,就是繁华的金陵之地,赵之龙便要求刘良佐的部队驻扎聚宝山,会派人运输补给过来。
城内不论是士绅,还是勋贵都不希望外军入城的,一直以来也是这个规矩,刘良佐自然是懂的,不过他犹豫再三,觉得留守军营,不入内城。
马士英自然知道他顾虑什么,刘良佐自然是担心城内士绅卸磨杀驴,一旦入城,性命就捏在别人手中了,只有在大营中才最安心。
当年贺人龙就是牛气哄哄,仅带来亲兵入城去见孙传庭,结果入城之后,酒都来得及喝一杯,就被孙传庭给斩了。
于是也并未勉强,向刘良佐承诺拥立新君之后,定会举荐拥立之功,在聚宝山耐心等待,加官进爵指日可待。
在路上,阮大铖向马士英讲了城内的情况,今日清晨,百官和勋贵又想去守备府前逼宫,却发现守备府大门紧闭。
觉得不对劲之后,便令随行家丁冲入守备府,却发现守备府的侍从和住在此处的福王都被关在大堂之中。
众官员一通打听才得知,监国朱聿键已经连夜带领内阁诸臣和家眷离开南京城,定王也在其中一同离去。
现在内城兵权还在魏国公手里,众官便赶去了魏国公府,没想到徐弘基直接承认了是他送的朱聿键出城。
并对诸官道:“监国之令,岂敢有违?朝堂诸事,公不复问矣,唯待新君临御已。”
意识很明确了,人就是我送出去的,合理合法,朝堂的事和我无关,不论你们拥立谁,我都支持,该干嘛干嘛去。
定王不在,诸官拥立谁?且外城还有两支凶悍的部队在虎视眈眈,于是想请马士英主持大局,但马此刻在城外。
众官便想到了阮大铖,整个南京城内都知两人的关系,于是纷纷跑到阮大铖府上请其出山,阮大铖终于扬眉吐气起来。
自从被扣上阉党之名,阮大铖犹如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别说昔日同僚,就连国子监的生员都敢当众调侃他。
如今仗着马士英和城外的叛军,阮大铖立即扬眉吐气起来,出来主持大局,先是拿着魏国公的手令,去神策门外,见了和刘泽清一起的赵之龙。
赵之龙自然也不想刘泽清的部队进入内城,刘泽清也不敢只带亲兵入城,于是做出了和刘良佐一样的选择,驻扎在外城。
赵之龙入城之后,也不敢耽搁太久,立即前往外城,准备渡江去请马士英,结果开到安德门时才知道,刘良佐部已经驻扎在城外。
几番交涉之后,终于见到了马士英,并安抚好了刘良佐部,和马士英一同进了内城,此刻众官都聚集在守备府内。
刘宗周和黄道周等一众清流也得到了消息,赶到了守备府,怒斥百官是佞臣,不顾朝廷法度,逼走监国。
马士英来到守备府之后,果断令人将几个清流请回了家,然后开始主持大局,众官又纷纷讨论拥立之事。
马士英提议,必须立即迎立新君即位,才能师出有名,既然定王不在,便立住在守备府的福王即位,事情又回到了原点。
福王不仅仅是崇祯皇嗣之外的第一继承人,也是朱慈烺等人的叔辈,皇子年幼,国家危难,叔辈登基主持大局也在情理之中。
其实朱聿键等人撤离之时,何新曾提议一并带走福王,被朱聿键拒绝,朱由崧即使不在,城中还有多位亲王。
他们要的只是一个推上去的皇帝,至于是谁,都可以商议着来,总不能将城中的亲王和郡王和家眷全部带走吧。
反正不论推上去的是谁,都是谋权篡位,法统不正,由他们去折腾吧,太子经略山东之后,定然不会饶过这些佞臣。
南堂众官纷纷赶到了朱由崧居住的门口,一听到又要迎立自己,朱由崧直接拒绝,这回可是真心实意的拒绝。
朝中众臣太可怕了,能硬生生将陛下和太子定的监国逼走,那自己冒着谋逆的风险登基是为什么?不也会当傀儡?
最终没有办法,被众官员连拖带拽的用布辇拉到了孝陵,先是祭奠了太祖皇帝朱元璋,然后又被拉到已经修缮完毕的武英殿,当天宣布就任监国之位。
此刻刚刚成立的宗理院也站了出来,代表宗室支持朱由崧就任监国,并上了劝进表,请朱由崧尽早登基大宝,君临天下。
百官和勋贵也效仿宗室,劝进表雪片一样的飞到了朱由崧的面前,朱由崧监国的位置还没坐一天,群臣就已经准备登基仪式了。
(pS:晚上还有一章,各位看官多点催更,多评论,没有打分的给打个分呀!作者已经全职,混口饭吃,全靠看官们支持!有什么意见只管提,我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