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晴月换上绿裙,为韩枫整理好衣裳,韩枫握住晴月小巧的双手,望着这位倾国倾城的新妇,轻轻抚过晴月额前的发丝。
“心怡在家静候佳音,莫要太过忧虑。”
杨枫面带柔情地说道。
“夫君,你安心出征,我定每日为你祈福!”
新婚燕尔,杨枫便不得不与心怡作别,离开将军府。陈靖与马浩已在门外等候多时,三人一同入宫觐见皇上。
“大将军,有我在朝中,前线之事你可无忧。前几日传来消息,邯城已被敌军攻破,陈胜与张角拥立李辰为王,宣告赵国复国。照此趋势,巨鹿郡恐也难逃其手。”
“李辰不足为虑。”
杨枫淡然回应,事实确实如此。自李辰复国以来,杨枫率军连连击败赵军,最终将李辰围困于巨鹿城中。
马浩接着说道:“李辰我倒不担心,眼下有一事需留意。皇上新登大宝,诛杀赵高逆党,而赵高弑君篡位之事,远在边疆的长城军团尚未得知。”
“驻守北郡的王雷,乃王翦之孙,王贲之子,三代忠良,皆为帝国栋梁。我担心,若朝中无人前去告知此事并加以安抚,王雷可能会心生异念,这对朝局不利啊!”
杨枫这才想起王雷。自蒙毅被冤杀后,王雷便接管了蒙毅麾下的长城军团,这是一个常年驻守北部边疆,时刻防备外敌的军团。
杨枫思索片刻,觉得确有必要派人前去通知。尽管王雷一家三代皆对大秦忠心耿耿,但突然换主,难免会让王雷对杨枫产生别样看法。
咸阳宫内,
“皇上,前线战事紧急,杨枫特来辞行。”
杨枫向子轩躬身行礼,子轩也深知当前局势。各国纷纷复国,天下一统不过数年,这些六国的遗老遗少,趁着大秦风雨飘摇之际纷纷揭竿而起。
“老师辛苦了。朕本想老师新婚燕尔,应在咸阳多留几日,但如今局势危急,前线战事,一切就拜托老师了。”
“为皇上和大秦尽忠,乃杨枫分内之事,不敢言苦。”
御史大夫马浩随即奏道:
“皇上,微臣有一事禀报。如今朝廷初定,赵高逆贼已除,但仓促之间,朝廷格局大变,蒙毅遭赵高陷害,微臣担心驻守北郡的王雷军团不明真相,对朝廷产生误解。
王雷三代为将,为大秦立下汗马功劳,忠诚毋庸置疑。但如今朝廷初立,如此大事,微臣认为应派遣使者,代表皇上前去抚慰,表彰王雷将军及将士们戍边的辛劳。”
婴儿王点头应允,确实,几乎遗忘了此事。长城守卫军在边疆驻守,抵御匈奴,功绩显赫。麾下三十万勇士,自陇西起,历经北地、上郡、云州、九原、雁门、上谷,守护着帝国的北境。
自春秋战国起,北方的赵、燕两国便直面匈奴。历经数百年,匈奴虽未正式建国,内部无统一政权,但这些游牧民族天生骁勇善战,骑术精湛,一旦集结,短时间内便能号令数十万大军,其势不可小觑。
一统天下后,始皇命李将军率三十万大军北伐匈奴,击退七百里,令胡人不敢南牧,士不敢弯弓。后又命其修筑万里长城,筑起永久性军事防线,将匈奴阻于长城之外。
婴儿王深知李将军镇守边疆责任重大,当即赞同李谋士的提议。
“李将军镇守边疆,责任重大。朕初登大宝,理应前去慰问。何人可担此任?”
张将军望向一旁的赵谋士,决定先派自己的心腹赵谋士前去接触这位将门之后,这对日后联合行动大有裨益。在张将军看来,李将军自出现至被项将军击败,似乎并未展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
但转念一想,李将军面对的是破釜沉舟的项将军。
巨鹿之战,李将军的二十万长城守卫军作为主力围攻巨鹿,张将军则率二十万刑徒军驻守棘原。张将军原计划吸引各国兵力攻打李将军,自己则率主力突袭联军,与李将军里应外合,扫平联军。
未曾想,项将军仅率三万楚军精锐,破釜沉舟,竟将李将军二十万大军击溃。不仅如此,张将军派去救援的两员大将也被楚军所杀,李将军本人亦被项将军活捉。此乃张将军判断失误,否则,四十万大军,怎会落败?
鉴于此,张将军意识到必须提前了解李将军,而赵谋士正是最佳人选。
“陛下,臣以为,赵谋士可担此重任。他口才出众,定能将咸阳城近况向李将军解释清楚。陛下登基,正值拨乱反正之时,李将军定会忠心拥戴陛下。”
婴儿王望着赵谋士,心中踏实。
“好,就派赵长史前去。朕特赐你节钺,见节钺如朕亲临。顺便视察边疆郡县,代朕慰问戍边将士。”
赵谋士拱手道:“臣遵旨。”
城池终于重现繁华盛景,李赫率领三万铁骑踏上征途,而赵谋则朝着城池西北,沿着大道疾驰向北。
沿大道北上,快马加鞭不过旬日即可抵达北地郡。
……
北地郡,群山连绵,峰峦叠嶂,一座座堡垒依山而建,蜿蜒曲折,绵延不绝,此乃动用数十万民夫,历经十数载修筑的雄伟长城。
每一座堡垒之上,均有全副武装的秦军士兵屹立,他们目光坚定,望向长城之外,一旦有外敌入侵的迹象,各堡垒便会相继点燃烽火,不出十日,敌情便会传递至皇上面前。
山脚下,地势稍显平缓,一座城池坐落其间,正是李勇驻守之地。
赵谋一路北上,马不停蹄,终于风尘仆仆地抵达李勇驻地。
赵谋跃下马来,手持符节,秦军卫士见状纷纷跪拜相迎。
城内,李勇正在府邸研读兵书,此时的他已过不惑之年,比李赫稍长几岁。
其父李靖,在平定南方大国后退隐,国家一统次年,李靖仙逝,始皇帝在位十年后,李勇之父李绩亦离世,未料两年后,始皇帝崩逝,二世皇帝即位,随即赐死大将军蒙恬,李勇承袭李绩爵位,因其家族两代名将,被二世皇帝启用,接替蒙恬统率长城军团。
“报,将军,城外有都城使者到来,手持符节,请将军迎驾。”
李勇一脸虬髯,面容粗犷,身材魁梧,双手如铁,腰间悬挂一柄秦剑。
“有使者到来,速去迎接!”
李勇大步流星至城门口,望见使者车队,又见赵谋身着文士衣裳,符节在风中摇曳作响,连忙抬手示意。
“有失远迎,李勇拜见使者大人。”
李勇躬身,单膝跪地,身体微向符节倾斜。
“李勇将军请起。”
李勇起身,引赵谋入城。
“使者大人一路辛劳,请入府叙话。”
将军府邸,大堂之中。
李勇猛然抽出腰间宝剑,脸色骤变,怒不可遏。
“奸贼高桧,竟敢弑君篡位,吾誓要亲手诛杀此贼!”
赵谋似乎早已料到此景,起身轻声对李勇言道。
“李勇将军息怒,高桧奸贼已在都城被五马分尸,全城百姓皆目睹此景。”
李勇骤然变色,未曾想就这么悄无声息间,自己的上司已更迭,一时之间,他难以接受这个事实。毕竟,身为镇守边疆、统领三十万大军的主帅,李勇对于这等突如其来的上司变动,自是满心诧异。
张谋仔细观察着李勇的神色,心中暗自思量,这位帝国名门之后,显然继承了其父辈的忠诚。
“李勇将军不必如此动容,如今赵贼已除,丞相赵明大人与上将军韩风联手拥立新君即位。新君乃子楚公子之后,仁德兼备,深受大秦百姓拥戴,皆盼新君登基后,能一扫前朝积弊!”
闻听此言,李勇这才渐渐冷静下来,一番沉思后,他也明白,大局已定。赵明此人威望素着,身为帝国丞相,昔日更是得到先皇的极度信任,实在没有必要去怀疑他。
至于新即位的君主,对于李勇而言,他效忠的是大秦,至于谁来当这个皇帝,他作为一个军人,无权置喙。更何况,这位新君,也是先皇的嫡系子孙,从即位的正统性来看,胡亥本就名不正言不顺,如今死在赵贼手中,也算是罪有应得,谁让他将大秦搞得四分五裂呢?
但李勇注意到韩风,这个仅仅崛起于朝堂之上不到一年的年轻人,便从平叛的将领一路晋升为上将军,如今统领三十万大军征讨四方逆贼,短短时间内,便接连击败楚王刘胜,又连克魏、齐两国,立下赫赫战功,如同繁星般闪耀在李勇的眼前。说实话,李勇心中难免有些嫉妒,他家三代为将,祖父李靖更是大秦一统天下的首功之臣,李勇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
“既然陛下已经顺利登基,又有赵明丞相辅佐,本将不敢多言。只是如今我大秦外有匈奴虎视眈眈,内有各国逆贼蠢蠢欲动,形势日益严峻。想我祖父一生征战,为大秦立下汗马功劳,而我如今只能镇守边疆,实在是惭愧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