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阳已落,夜色如墨。战后的大营里,篝火点点,映照着士兵们疲惫却兴奋的面庞。东南方向虽仍有敌军残部活动的消息,但此刻,陆昭决定暂缓追击,先稳人心。
“将军,战俘安置已完成,伤兵也妥善处理。”徐逸策马归来,声音透着几分倦意,却掩不住眼中的清明。
“好。”陆昭点头,“接下来,是时候办一场庆典了。”
话音落下,陈虎咧嘴一笑:“终于轮到咱们放松一下了?打了这么久的仗,弟兄们都快忘了什么叫痛快喝酒。”
“不是为了放松。”陆昭语气沉稳,“是为了凝聚人心。我们刚拿下大胜,但各路盟友、新收编的部队、百姓,都需要一个共同的记忆,一个归属感。”
徐逸眼中闪过一抹赞许:“你是想借这场庆典,把大家真正拧成一股绳。”
“正是。”陆昭目光扫过营地,“不只是庆功,更是立信。”
三日后,玄启边关重镇旧址上,旌旗飘扬,鼓声震天。来自各方的将士、百姓汇聚一堂,临时搭建的广场上,彩棚林立,酒肉香气四溢。这场战后庆典,不仅是胜利的宣告,更是一场团结的宣言。
筹备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
各路盟友来自不同地域,风俗各异,有的崇尚武力展示,有的偏爱文乐歌舞。在场地布置与流程安排上,几方代表争执不下,甚至一度剑拔弩张。
“你们北方人就知道舞刀弄枪,连个正经礼节都不懂!”南方盟军将领冷哼。
“那总比你们只会吟诗作对强!”北军将领怒目而视。
场面一度陷入僵局。
陆昭站在一旁,默默观察,随后开口:“既然是庆典,就要让所有人都能参与其中,感受到归属感。”
他转向徐逸:“你去协调,尊重各地习俗,融合进整体流程。若实在无法统一,便分区域举行各自擅长的表演。”
徐逸点头应命,连夜召集各方代表商议,最终敲定庆典方案:主会场设于中央广场,由陆昭亲自主持开场;分会场则分布在四周,分别展现各地特色,包括北地勇士的角斗、南疆姑娘的舞蹈、东域的战鼓、西域的胡琴……
庆典当天清晨,阳光洒落在新建的高台之上,陆昭身披银甲,缓步登台。
众人纷纷肃静,目光投向这位年轻的统帅。
“这一战,是我们所有人拼死打下来的。”他的声音洪亮,穿透人群,“没有哪一个人的功劳最大,也没有哪一路军队最弱小。我们并肩作战,才换来了今日的和平。”
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欢呼。
“我知道,有些人心里还有疑虑,担心未来是否安稳,担忧自己的位置是否会被人取代。”陆昭目光如炬,“我在此承诺——只要为这场胜利流过血的人,都将被铭记,都将在这片土地上拥有属于自己的位置!”
掌声雷动,许多人热泪盈眶。
随着号角响起,庆典正式拉开序幕。
首先是南北两军的联合演练,铁骑交错,刀光剑影间展现出默契的配合。紧接着是东域战鼓队登场,鼓声如雷,震撼人心,仿佛将人带回战场。
当南疆女子跳起轻盈的舞步时,不少战士看得入神,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
“这才是活着的味道。”陈虎端着酒碗,一边喝一边笑。
“你这粗人,也会感慨?”徐逸摇头笑道。
“怎么不会?打仗的时候,谁不想活着回家,看老婆孩子跳舞呢。”陈虎抹了把脸上的酒渍。
庆典进入高潮时,陆昭特意安排了一场模拟战斗表演。由他亲自带队,与几位年轻将领进行实战演练。动作凌厉,招式干脆,赢得满场喝彩。
“这才是真正的英雄!”有百姓激动地喊道。
“他们用命保护我们,我们也要用真心拥护他们!”另一人附和。
夜幕降临,灯火通明。篝火燃起,众人围坐畅饮,歌声此起彼伏。
陆昭坐在主位,望着眼前这一切,心中却并未完全放松。
他知道,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就在庆典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一名斥候悄然来到徐逸身边,在其耳边低语几句。
徐逸神色微变,随即起身走向陆昭。
“什么事?”陆昭低声问。
“探子回报,敌国权臣内部确有动荡,有人提议趁我们庆功之际,集结残部反扑。”
陆昭眉头微皱,却没有立刻下令备战。
“让他们来吧。”他淡淡道,“现在,我们需要的是稳定,而不是急于再战。”
徐逸看着他,若有所思:“你是想……借这场庆典,彻底稳固民心?”
“不错。”陆昭眼神坚定,“只有人心稳了,才能真正无惧任何反击。”
庆典尾声时,陆昭再次登上高台。
“这一战结束了,但我们脚下的路还很长。”他环视全场,“从今往后,我们不仅要守住这片土地,更要让它变得更好。我会设立新的治理机构,招募贤才,修筑城池,重建家园。”
人群中响起阵阵欢呼。
“同时,我也希望各位盟友能继续携手同行。”陆昭郑重道,“未来的合作项目已经在规划之中,我们将共建贸易通道、共享资源、共御外敌。”
掌声如潮,气氛热烈至极。
就在这时,远处忽然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一人飞奔而来,脸色焦急。
“将军!”斥候翻身下马,单膝跪地,“东南方向,敌军残部果然开始集结,人数正在迅速增长!”
众人哗然。
霍去病站起身,手按剑柄,目光锐利:“是否立刻出兵?”
陆昭沉默片刻,嘴角缓缓扬起一丝冷笑。
“让他们聚吧。”他缓缓说道,“越多越好。”
他抬头望向远方,眼神深邃。
“这一战,还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