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落在册子上,“第一批合作农户,通过验收”几个字清晰可见。我正准备翻到下一页,安排接下来的种植计划,顾承安从院外跑进来,脚步急。
“娘,林婶说官差来了。”
我抬头看了看天色,才刚过卯时。官差这时候来村里,很少见。
顾柏舟听见动静,放下手里的锄头走过来。他脸上带着疑惑,“是不是镇上出了什么事?”
我没答话,把系统终端塞进袖口,起身往门口走。刚走到院中,就看见一个穿着青布长衫的中年男子站在晒场边上,身后跟着两名随从。他没穿官服,但站姿笔直,神情沉稳。
林婶在一旁陪着,见我出来,赶紧迎上来,“云悦,这位大人点名要找你。”
那人转过身,目光落在我身上,微微拱手,“可是云悦姑娘?”
“我是。”我回了一礼。
他从怀中取出一份黄绸卷轴,打开后递给我看,“奉陛下之命,寻访能兴农事、安民生之人。听闻你以一户之力,带起整村耕作之风,所产粮蔬品质上乘,销路畅通,百姓称颂。今边疆连年干旱,三州九县秋收不足三成,粮价飞涨,民不聊生。朝廷急需有人统筹民间粮源,平抑市价,稳定民心。”
我低头看着那卷轴,上面盖着朱红印鉴,字迹工整。这不是假传圣旨。
“王大人?”我问。
他点头,“正是在下。”
我握紧了手中的册子。昨天还在为五斤山菌定标准,今天却被告知千万人吃不上饭。
“您让我做什么?”
“入京面圣。”他说,“陛下想听你的想法。若可行,将委以重任,协调南地余粮北调,打通商路,遏制囤积。”
我脑子一下子空了又满。种田是为了过好日子,可现在,这个“好日子”被推到了更大的地方。
顾柏舟不知何时站到了我身后。他的声音低,“朝廷那么多官员,为何非要找她?”
王大人看了他一眼,语气平和,“正因为她是百姓出身,懂土地,懂收成,也懂人心。官吏看账本,她看的是泥土干湿、种子发芽。”
我没说话,转身往屋里走。
厨房里,顾雅柔坐在小凳上剥豆子,动作认真。灶台上的锅还温着,是早上煮过的米汤。我站在门边看了会儿,伸手摸了摸系统终端。
屏幕亮起,地图展开。南方几片绿区还算稳定,但北方大片土地泛起暗红,标注着“缺水”“减产”“粮价异常”。一条条运输路线灰着,显示中断。
系统弹出提示:“特殊任务已更新:临危受命·救荒第一策。任务要求:提出有效供粮方案。奖励:未知。失败惩罚:能量值冻结七日。”
我闭了下眼。
这不是生意,也不是争地盘。这是命。
晚上,我和顾柏舟坐在院中。月亮还没升上来,院子里很静。我说了朝廷的难处,也说了我的犹豫。
“我不怕做事。”我说,“但我走了,这边怎么办?陈砚能撑住运营,李商人能跑销路,可万一有人趁机捣乱呢?赵财一直盯着我们的地。”
他蹲在地上,用小石子摆了个圈,又推倒。
“你说孩子们将来吃什么。”他终于开口,“我也想过。要是真到了那天,一口粮都买不起,我们种再多田也没用。”
我看着他。
“你去。”他说,“我把家看好。等你回来。”
我点点头。
第二天一早,我摊开纸笔,在桌上列出要交接的事。采购由陈砚接手,生产归李商人协管,品控让林婶盯着,账目交给村塾先生核对。每一项我都写清楚责任人和流程。
我去晒场看了一趟新搭的中转棚。棚子结实,四角固定,防雨布也备好了。吴老汉送来的第二批菌子昨夜已入库,标签齐全,泡发测试合格。
王大人站在棚下等我。
“我跟你去。”我说。
他松了口气,“陛下果然没看错人。”
“但我得五天。”我说,“这五天内,我要把事情安排妥当。不能前脚走,后脚乱。”
“可以。”他点头,“我在驿站等你。”
我转身朝家走,路上遇见李商人赶车进村。他跳下车,满脸焦急,“听说你要进京?那边到底怎么了?”
我把情况简单说了。他听完,眉头皱得很紧。
“要是北方断粮,咱们这边也会被哄抬价格。”他说,“到时候不只是卖不卖得出去的问题,是自家人都吃不起粮。”
“所以我要去。”我说,“而且我希望回来时,不只是救一次灾,是要让粮食流通有章法,不让任何人再靠囤货发财。”
他沉默一会儿,说:“那你得带上我认识的几个行脚商名单。他们跑长途,知道哪些路通,哪些关卡卡得狠。”
我记下了。
回到家,我打开系统,在“合作农户管理模块”里新建一条记录。名称:临时应急调度组。分类:跨区域协作。备注:用于灾期粮蔬调配试点。
提交后,状态显示:待激活。
我退出系统,拿起笔,在新的一页写下:“救荒要务,始于足下。”
顾承安跑进来,手里举着一片树叶,“娘,你看这个叶子像不像船?”
我接过来看了看,是片柳叶。
“像。”我说,“能载人。”
他咧嘴笑了,转身又跑出去。
顾雅柔从屋里走出来,站在我身边,小手轻轻拉住我的衣角。
我摸了摸她的头。
中午,我把陈砚叫来,把排班表重新划了一遍。重点标出每日巡查时间、留样登记和突发应对流程。他又问了些细节,我都一一解答。
下午我去看了仓库。所有库存清点完毕,干粮、种子、药材分类存放,标签清楚。我让顾柏舟带人加固了门窗,又在墙角放了驱鼠的草药包。
天快黑时,我坐在书桌前,最后检查一遍交接清单。每一条都写了执行人、监督人和截止时间。我在最下面加了一句:
**若遇紧急调粮,优先启用吴氏山菌与南坡菜园。**
笔尖停了停,我又补上:
**通信每日一次,不得延误。**
窗外风吹着竹帘晃动。远处传来狗叫声,接着是孩子喊爹的声音。
我合上册子,放在灯下。
王大人明天还会来问进度。五天时间,我能做的都得做完。
顾柏舟走进来,手里拿着一件厚外衣。
“夜里凉。”他说,“别熬太晚。”
我嗯了一声。
他没走,站在桌边看了会儿那本册子。
“你写的字比以前多了。”他说。
我笑了下,“事情多了,自然要写。”
他点点头,把衣服搭在我肩上,转身出去了。
我重新打开系统,进入“种植指南宝典”,搜索“抗旱作物”。页面跳出几种耐旱种子信息,其中一种标记为“可试种”。
我点开详情,看到生长周期和所需水量。
正要记录,系统突然震动一下。
新消息弹出:
【紧急预警:北方三郡降雨持续偏少,预计未来十五日内无有效降水。建议启动应急供种计划。】
我盯着那行字。
手指慢慢收紧。
笔掉在纸上,墨迹晕开一小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