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府集结完毕的三百余支游击小队,挥师南下,开赴豫南之地已有五日,紧接着,后续的队伍也马不停蹄,相继奔赴豫北、晋南一线,宛如一条条钢铁洪流,奔赴各个战场。
如今,局势愈发清晰明了,诸多股东眼见河南收复已然胜利在望,彼此相视,眼中满是欣慰与笃定,对此基本已毫无异议。
回首豫东以区区三日之功,就已重归大明。当地的诸多俘虏及流民、金银财帛,如同百川归海一般,纷纷汇聚入京畿之地。
待清查核算完毕,所获钱财一一如实纳入公账,这一清点可不得了,竟然共计两千六百万两白银之巨,那些财物堆起来简直如同小山一般,耀得人睁不开眼。
再看户部那一众官员,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可到了财物估值的关键时刻,那真叫一个藏龙卧虎。
面对名家字画,他们或轻轻展开卷轴,眯着眼,细细品鉴那笔墨神韵、印章落款;
或是对着古董珍玩,翻来覆去地查看,从材质纹理到工艺细节,无一遗漏。
哪怕是最为稀罕、刁钻古怪的物件,他们也能凭借深厚的专业功底,精准鉴别,迅速给出详尽价值,一旁围观的众人见状,无不啧啧称奇,频频点头赞叹。
此番战役获利之丰厚,远超众人起初的本金投入,诸位股东得知这个消息后,那激动的神情简直难以言表。
有的股东兴奋得满脸通红,双手握拳在空中挥舞;
有的则是喜极而泣,用丝帕擦拭着眼角的泪花;
还有的在原地来回踱步,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发财了、发财了。
在这股狂热的喜悦氛围下,对于增派人手投入作战的提议,他们愈发踊跃积极,纷纷抢着要为后续战事添砖加瓦。
当下,放眼望去,战场上派出的兵力已然接近十五万之众,密密麻麻的营帐在各地星罗棋布。
而在后方,那后续的招募行动仍在如火如荼、紧锣密鼓地持续推进,新队里众人个个意气风发,准备奔赴战场建功立业。
究其背后缘由,陛下已重新将陕西纳入战略规划之中。
众人对此都心知肚明,陕西可是闯军的起家根基之地,那底蕴深厚得很呐!
如今,那西安城已然沦为贼寇盘踞的巢穴,一想到城中曾经的繁华,料想必定积聚了如山的财富,只要拿下,便可让己方实力大增,是以众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都盼着能早日进军陕西。
在这风云变幻的局势之下,豫、晋、秦三地藩王势力如今宛如被迷雾笼罩,究竟身处何种境地,众人心里都跟明镜似的,却又都默契十足地选择缄口不言,仿佛那是一片禁忌之地,轻易不敢触碰。就拿豫东来说,开封府已然翻遍,可曾有见到周王府之人?
营帐内,众人围坐,提及藩王之事,皆是一脸凝重,欲言又止。
只因时至今日,那高高在上的皇帝陛下始终未曾有一道相关旨意如甘霖般降下,众人就像在黑暗中摸索的行者,完全无从知晓朝廷心底究竟打着怎样的算盘,又打算如何处置那些藩王府的诸多事宜。
他们个个低垂着头,眉头紧锁,脸上写满了敬畏与惶恐,哪里敢凭借着臆想随意揣测圣意。
毕竟,这些年的风风雨雨大家都看在眼里,鞑虏如饿狼般屡屡进犯中原,所过之处,生灵涂炭,而皇室宗亲更是首当其冲,屡遭重创,家族血脉折损得七零八落,惨不忍睹。
回首往昔,那一段段惨痛的历史仍历历在目。
就说鲁王、德王一族吧,当初被鞑虏无情屠戮,整个家族几乎被屠戮殆尽,那血腥的场景仿佛还在众人眼前闪现。
可即便如此,崇祯皇帝仍怀着一颗坚韧的心,在那山河破碎、风雨飘摇之际,费尽心机,派遣无数人手,如同大海捞针一般,四处找寻幸存的血脉。
终于,于崇祯十六年,德王府的传承在众人的期盼中得以重新延续,宛如一盏将熄的灯火又被重新点燃;
次年,鲁王府也在不懈努力下恢复了建制,让众人看到了一丝希望的曙光。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面对晋、豫、秦三地这般错综复杂、艰难困苦的局势,朝廷就像一位疲惫不堪的巨人,实在是有心无力,分身乏术。
虽说如今整体形势稍有好转,可一想到三地藩王后裔,众人的心头便笼罩上一层阴霾。
在这连年战火、动荡不安之中,他们究竟还能余下几人呢?
是蜷缩在某个隐秘角落,苟延残喘,还是早已在硝烟中灰飞烟灭?
没有人知道答案,唯有那无尽的叹息声,在营帐内悄然回荡。
自开封城在游击队的雷霆攻势下被成功集火攻破后,整个开封府境内瞬间就如同被点燃的火药桶,局势彻底沸腾了起来。
无数游击小队们如同夜空中闪烁的繁星,又似山林间敏捷的猎豹,星罗棋布地散布在各个角落,时不时就从暗处闪现,杀得敌军措手不及,四下出没的身影让敌人胆战心惊。
从大名府出发的三万人,穿越开封府,若饿虎扑食一般的姿态,分出几十条路线,直捣汝宁府。
彼时的汝宁府,刚刚经历连番战火的洗礼,城垣之上弹痕累累,城内百姓疲惫不堪,经济凋敝,早已元气大伤。
很多小城连集结的千人队伍都无法挡住,只能低头接受屠戮,伍长以下的乱军成为他们的战利品,城内百姓麻木地看着游击队进入。
虽然没有受到骚扰,却没有什么开心的表情。这些年来,明军来了又走了,闯军走了又来了。
他们早已苦不堪言,对于未来是迷茫无助的。
淮滨、固始、商城、新县、信阳等地更是不堪一击,这些小城池的防御力量本就薄弱,在精锐之师的冲击下,就如同狂风中的烛火,不堪一击。
守军们望着潮水般涌来的明军,心中的防线瞬间崩塌。
不出三日,继开封府之后,汝宁府全境再度回归大明版图。
三百余支小队稍作休整、重新分配兵力后,马不停蹄地向着南阳进发,继续执行自己的发财大计。
当豫东、豫南两地相继挣脱阴霾,重回大明王朝的朗朗治下之时,豫东南那里有座归德府,却仿佛被一层诡异的迷雾所笼罩,诡谲离奇地陷入了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
瞧这归德府,地理位置那叫一个得天独厚,西北方向紧紧挨着刚经历战火洗礼的开封,西南一隅又与同样局势动荡的汝宁毗邻而居。
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放眼望去,此地竟不见一支游击小队的身影进驻,仿若被世人遗忘的孤岛。
这般奇特的景象,不出意外地引发了一连串令人啼笑皆非、荒诞不经的事儿。
且看那盘踞在归德府内的一万多名乌合之众,本想着趁乱世浑水摸鱼,占山为王,可如今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凄惨悲凉。
就说雎州、柘城、郸城等地的乱军吧,这些个头脑发热、利欲熏心之徒,以为有机可乘,竟贸然集结队伍,大张旗鼓地带队前往汝宁府劫掠财物。
哪曾想,他们刚踏入汝宁府境内,就一头撞上了大明王朝的百人精锐小队。
这些精锐小队已经身经百战,自信心爆棚,个个如猛虎下山,见着这群乌合之众,哪会手软?
三两下就将他们一举生擒,还缴获了大量财物。
这下可好,这些乱军反倒成了明军的“意外之财”,为其提供了丰厚的“战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