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你家魏昌想去关刀铁卫?”
魏延点点头,
“正是,犬子见到了关刀铁卫破虎骑的英姿,神往不已。”
刘禅手里拿着两块不一样的石头,上下抛接了几次,说道:
“关刀铁卫诞生之初,是为了帮朕敛财,以商路练兵。
关刀铁卫商路主要在羌地,高原苦寒,野兽,马匪,羌部,每一样都是要命的。”
魏延虽然在刘禅面前有些拘谨,说起魏昌来可不在意:
“陛下多虑了,犬子皮实的紧,无妨无妨。”
“那我就和关淑说说,让他去试试。”
刘禅接着说道:
“文长介意朕向汉中移民吗?”
“移民?陛下是说流放囚徒过来?”
魏延疑惑道。
“囚徒?当然不是,朕说的移民,都是良家子,
或者说,朕想要军功封地,在汉中分封一些功勋田。”
魏延苦笑了一下:
“陛下恐怕要失望了,汉中战乱频繁,仅有的一些田地,也都是军屯。
四里八乡的百姓寥寥无几,恐怕也没人会想要汉中的田地吧?”
刘禅毫不在意地说道:
“事在人为,总有一些不怕吃苦的百姓。
朕要在汉中治所南郑这里划出一块地,建设工坊,将汉中武装起来。
到那时候,汉中不仅不需要外部输粮,甚至可以成为关中的支点。”
“但凭陛下吩咐。”
“战场厮杀,朕不如文长,机关巧作,朕可是深得丞相真传的。”
魏延连连拱手:
“陛下说笑了,延只是战场拼杀的莽夫,军侯才是文武兼备的帅才,
而陛下,则是心有天下高祖那样的英雄。”
“哈哈哈哈,都说文长铁面无私,奉承起来也是头头是道。”
“这都是心里话,陛下有雄主之资。”
刘禅端详着手里的两块石头,摇了摇头:
“朕要做好你们这些将士的后盾,让你们不再因器械军备不如敌人而困扰。”
“相信朕,朕最擅长的就是用钱砸死他们。”
尽管魏延听的一头雾水,但依旧陪着刘禅跑遍了整个汉中谷地。
在刘禅东奔西跑之际,从成都皇家工坊带来的工匠团,恰好和诸葛丞相同一日到达。
“相父辛苦了,朕之罪,劳烦相父从武都马不停蹄赶到汉中。”
诸葛亮的印象里,魏延从来都是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
除了先帝和关军侯,就连当年黄老将军,他也只是勉强放在眼里。
今天见到魏延如此恭敬地跟在陛下身边,差点让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诸葛亮抵达武都后,就知道了汉中这边告急,
当阳平关失守的消息传来时,诸葛亮甚至准备放弃武都,过来驰援汉中。
还好,仅仅一天之后,阳平关克复的消息跟着到达武都,
陛下力排众议驰援,马不停蹄夜翻鸡公山,
之后神兵天降拿下阳平关的事迹,让他心驰不已。
阳平关在手,汉中就安稳了一半,诸葛亮可以放心安排应对进犯武都的魏军。
更让他没想到的是,刚出奇兵断了魏军粮道,趁乱三路野战击败魏军时,
又接到了陛下山顶竖立大纛,以身为饵,破解曹真疑营计策,以步卒大破魏军甲士和重装甲骑,
之后将曹真逐出汉中,已经不能让诸葛亮惊诧了。
陛下这份心性,果决,以及卓越战机洞察能力,已经超越了先帝。
诸葛亮马不停蹄攻下了天水,留下驻守将士,就急急忙忙赶到汉中。
结果见到马谡之后,才知道还有震惊的事情。
就算是赵云这样的宿将,在大破魏军之后,第一选择也是追杀以求全功。
陛下未及弱冠,就已经能够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诸葛亮连连祷告,感谢先帝庇佑,对于振兴汉室的希望,从来没有这么足过。
国有明君,大汉之福啊!
一路上诸葛亮各种夸刘禅,刚一见面,就被他把夸赞堵了回去。
“陛下三思啊!国不可一日无君,陛下怎么能常驻汉中?”
诸葛亮心中那个超越先帝的光辉形象瞬间破碎,他不满地看向旁边的魏延,
难道魏延向陛下灌了什么迷魂汤?
诸葛亮不满的眼神让魏延感觉莫名其妙,
我安静地当着背景,一句话都没说,为什么丞相眼神带着杀气?
刘禅连忙安抚道:
“相父莫急,朕只是要在汉中驻守一段时间,工匠已经就位,
朕要把一些工坊的生产转移过来,让汉中不需要依靠成都输血,也可自给自足。”
诸葛亮没有再劝,好生安抚了一下汉中的众多将官,魏延也主持设宴,款待丞相一行人。
一时间觥筹交错,宾主尽欢。
深夜,刘禅来到诸葛亮的房间,看着还在处理政务的诸葛亮,躬身行礼:
“今日相父似乎有些话,不方便在众人面前诉说?”
诸葛亮递给刘禅一张密报。
借着油灯微弱的光亮,刘禅仔细辨别上面的字迹,
油灯随风摇曳,映照着他的脸色忽明忽暗。
“哈,江东鼠辈,真是名不虚传。”
诸葛亮也叹了一口气,
孙吴还真是猪队友啊,都这时候了,还想捅盟友一刀。
当年吕蒙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啊!
魏军入侵,身为盟友不作势呼应牵制,反而派战船前往公安,想看看有没有便宜可占。
“陛下想要如何应对江东的挑衅?”
诸葛亮试探性地问道:
刘禅揉了揉眼睛,早知道就把琉璃马灯制作出来了,光线这么暗,早晚近视眼。
至于江东鼠辈的骚操作,他真没放在心上。
“相父,江东鼠辈虽然恶心,但现在朝廷势弱,还不是翻脸的时候,朕可以忍耐。”
“还要麻烦相父坐镇成都,安抚众多世家,给朕半年时间,
朕只需半年,一定可以让汉中和蜀地连成一体。”
诸葛亮拿回密报,在油灯上点燃。
现在多事之秋,这件事还不能散布出去。
刘禅将短期计划和诸葛亮说了一遍。
诸葛亮沉吟半晌,悠悠谈了一口气:
“半年时间太久,落雪之前,陛下务必返回成都。”
刘禅考虑了一下,有成都那边工坊的经验,加上熟练工匠,应该来得及。
“可,迁南中百姓的事情还要麻烦丞相费心了。”
“陛下言重了,这是微臣分内之事。”
“微臣明日就启程回成都,旬日递送朝廷邸报给陛下,可否?”
“有劳相父了。”
诸葛亮有些无奈,陛下明明英明神武,为什么就是不愿意接手朝政呢?
刘禅也有些无奈,诸葛丞相足智多谋,料理朝政应该得心应手,
为何总想撂挑子呢?
就在刘禅刚要起很告辞,诸葛亮突然想到了什么:
“陛下,臣差点忘了一件事,攻下天水后,有一家族举族投奔朝廷。”
刘禅点点头,说道:
“能够弃暗投明,说明是心存大汉的忠贞人士,值得奖赏,丞相自决即可。”
随口问了一句:
“是什么世家望族吗?”
“非也,只是一户姜姓地方武官,征战在对抗羌人一线,
现在家族最高官职是一少年,任天水曹县中郎将,名叫姜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