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黄龙真人的元神被元始带走之后,观音菩萨就开始关注起了金蝉子的转世之身玄奘。此时的玄奘还处于年少时期,被他在金山寺的师父法明和尚收养。
虽然只是儿童时期,但是已经体现出不凡的修佛天赋了,并且心怀慈悲。观音菩萨暗中观看玄奘,看到他的表现不由的满意的点头。
观音菩萨心中生起了要考验玄奘的心思,看看这个金蝉子经过十世的轮回,究竟是真的慈悲,还是伪善。
观音菩萨看着身后金山寺脚下的的洪江心中有了主意,只见观音菩萨伸手在江中一捞,洪江龙王从江中飞了出来化为一条红色鲤鱼。
观音菩萨满意的提着手中的鲤鱼,化身为一个渔民从刚打柴回来的玄奘面前经过。玄奘看着从身边过去的渔民,手中提着的鲤鱼心中不忍,可是他并没有救那鲤鱼的打算。
这就是虎吃兔子,只是为了充饥,自己不能为了救兔子而害了老虎。但是他玄奘还是于心不忍的回头看了那鲤鱼一眼,就是这一眼让他改变了主意。
玄奘回头之时,竟然在那鲤鱼的眼中看到了泪水,这使得玄奘内心受到冲击,他一定要救了这条鲤鱼。
玄奘急忙追上那渔民,问道:“这位施主,这鲤鱼可否让与我放生?”
渔民装作面露难色道:“小师傅,我一家老小就靠打渔为生,这鲤鱼可是我今日收获,若与你放生了,我这生计可就难以为继了。”
玄奘从背上放下今天打的柴,恳切道:“这些虽不多,但是拿到集市上也能卖一点钱财,但还望施主成全我这一点善心。”渔民见他如此坚持,便接过木柴,把鲤鱼递给了他。
玄奘高兴的结果鲤鱼,捧着鲤鱼来到江边,小心翼翼地将其放入江中。那鲤鱼在水中摆了摆尾巴,竟朝着玄奘点了点头,然后游入了江底深处。
观音菩萨在一旁暗暗点头,心中对玄奘的慈悲又多了几分认可。但她并未就此结束考验,而是又施展法术,让江面上出现了一艘即将沉没的小船,船上有几个呼救的孩童,她要看玄奘接下来还会做出怎样的抉择。
玄奘听到孩童的呼救声,心中一紧。他没有丝毫犹豫,环顾四周,发现江边有一条破旧的小船。他奋力将小船推入江中,然后跳上船,朝着那艘即将沉没的小船划去。
湍急的江水让小船摇晃不已,但玄奘一心只想救下那些孩子,丝毫不在意自己的安危。终于,他靠近了那艘船,将孩子们一个一个拉到自己的船上。孩子们得救了,他们紧紧抱住玄奘,眼中满是感激。
观音菩萨在暗中观察着这一切,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看来,金蝉子的转世之身果然心怀慈悲,经过十世轮回,依旧保持着善良的本心。
观音菩萨收起法术,消失在了原地,心中已然有了定论,玄奘定能担起那西天取经的重任。而玄奘带着孩子们回到岸边后,又开始思考着接下来如何帮助这些孩子回家。
观音菩萨隐藏在虚空之中,一边观察着玄奘,一边等待着玄奘的长大。很快玄奘就到了十八岁,他的师父法明和尚将当年他从江中捞起他时的衣服及信件交给了玄奘。
玄奘看到了信件才明白自己原来也是有爹娘的,如今父亲被人害死,母亲又被恶人霸占了,无论如何自己都要将母亲给解救出来。
玄奘当下就决定去救母亲。他拜别了师父,踏上了寻母之路。一路上,他风餐露宿,凭借着信件里模糊的线索寻找着母亲的下落。
在寻找的过程中,玄奘遇到了不少困难,也遭遇了一些心怀不轨之人的刁难,但他凭借着慈悲之心和修佛所得的智慧巧妙化解。
终于,在江州知府府衙,他找到了母亲。然而此时的母亲已被那害死父亲的人折磨得不成人形。见到玄奘拿出信件后,母亲殷温娇又惊又喜,可又担心玄奘会被恶人伤害连忙叫玄奘离开。
殷温娇知道儿子长大了,有着自己的想法。殷温娇的父亲为当朝开国丞相殷开山的女儿,殷温娇连忙写了一封信让玄奘带回京城交给他父亲,让他父亲带人来救她。
玄奘接过信件,深知时间紧迫,辞别母亲后便日夜兼程赶往京城。快到京城时,却遭遇一伙神秘刺客的阻拦。
这些刺客武艺高强,招招致命,玄奘虽不会武功,但他心中慈悲,并未反抗,而是不断诵经感化。刺客们听着经文,竟渐渐放下武器,面露悔意。
原来,他们是被江州恶人重金收买。玄奘以慈悲化解危机,继续赶路,实则是观音菩萨在虚空之中看到玄奘有危险,利用障眼法将他们给强行渡化。
到了京城,玄奘顺利见到外公殷开山。殷开山看到女儿的信,怒发冲冠,立刻点齐三千左吾卫,与玄奘一同赶往江州。
江州知府听闻消息,妄图负隅顽抗,但在左吾卫的强大攻势下,很快便被擒获。玄奘终于救回母亲,一家人得以团聚。
殷温娇看到殷开山也是泪流满面,叫道:“爹爹,女儿不孝,这么多年竟然没有做到为人子女的责任。”
殷开山安慰道:“孩子,这不怪你,如今恶人已除,咱们一家人团圆就好。”玄奘也在一旁宽慰母亲。
此时殷温娇看着自己的父亲有人照顾,儿子也有了自己的归宿,就想着前往洪江陪自己的夫君陈光蕊去。
殷温娇对着殷开山道:“父亲,我们回去的时候能走水路吗?我想前往洪江祭奠我的夫君。”
玄奘听了也开口道:“母亲,难道我父亲就是在洪江被贼人害死的?”殷温娇流泪的点着头。
玄奘深吸一口气对着殷开山道:“外公,我们能走洪江吗?我也想去祭奠一下我的父亲。”
殷开山看着女儿和外孙如此坚持,便答应了。一行人乘船来到洪江,殷温娇和玄奘在江边摆好祭品,开始祭奠陈光蕊。
突然,江水翻腾,一条巨大的红色鲤鱼跃出水面,正是当年玄奘放生的那条。鲤鱼在空中化为洪江龙王,他感激地对玄奘说:“小师傅,当年多亏你救我一命,如今你父亲陈光蕊被我藏于水晶宫中,虽然他阳寿未尽但是这么多年在江中不见天日,需得高僧超度才能还阳。”
玄奘听闻,连忙问道:“施主,我父亲的身体你能给我吗?”殷温娇听了也是十分激动的看着洪江龙王,洪江龙王也不磨叽,直接手往洪江一捞,陈光蕊的身体出现在船上。
洪江龙王对着玄奘道:“大师,这是你父亲的身体,被我用定颜珠给保存着肉身,这么多年没有一点的损坏。”
玄奘看到陈光蕊的身体和自己一模一样的面容,就知道这一定是自己的父亲,立刻开始诵经超度。
随着玄奘的诵经声,陈光蕊的魂魄从江中飘出,在佛光的照耀下,他的灵魂逐渐与身体开始融合,陈光蕊的眼皮有着颤动,有苏醒的迹象。
最终,陈光蕊成功还阳,一家人相拥而泣。观音菩萨在虚空之中看到这一幕,满意地笑了,她知道玄奘不仅心怀慈悲,还有着深厚的佛缘,取经大业,非他莫属。
最后陈光蕊带着殷温娇在殷开山的运作之下,被调到京城为官。本想让玄奘还俗陪伴在身边,可是这么多年的青灯古佛为伴,再加上金蝉子的转世,他又怎么可能会还俗?
陈光蕊和殷温娇见玄奘心意已决,也不再强求。而玄奘在家人团聚后,更加坚定了修佛之心,回到金山寺继续潜心修行。
观音菩萨看到这里,知道玄奘的取经大业要开始了。玉帝派文曲星君下凡,投胎成了袁守城在京城之中给人算命。
一个渔民每日都要找袁守城算命,算泾河之中哪里能够捕到鱼。这日,渔民又来找袁守城算卦,得了准确方位后欢天喜地准备去捕鱼。泾河龙王得知此事后勃然大怒,他觉得这袁守城坏了水族的规矩。
于是,泾河龙王化为人形,去找袁守城算账。袁守城算准了他的身份,还算出了次日降雨的时辰和点数。泾河龙王不信,与袁守城打赌,若算错便砸了他的卦摊。
回到泾河后,玉帝旨意传来,降雨的时辰和点数竟与袁守城所算分毫不差。可泾河龙王为了赌约,私自更改了降雨时辰和点数。
结果触犯天条,被玉帝判了斩刑,监斩官正是唐丞相魏征。泾河龙王慌了神,向唐太宗李世民求情,李世民答应帮他。
然而到了行刑之时,李世明虽然强行将魏征拉着下棋,拖延魏征的时间。他也知道李世明的意思,下棋时故意睡着元神出窍,魏征在梦中斩杀了泾河龙王。
泾河龙王的魂魄怨恨李世民言而无信,夜夜来扰。李世民因此重病,为了驱鬼,便让秦琼、尉迟恭守门,后又命人画了二人画像贴于门上。
可是凡人之躯怎么可能每日不睡觉,时日一长秦琼与尉迟恭也受不了。李世民无奈,只能去金山寺寻找高僧超度泾河龙王。
最后找到了玄奘,玄奘不仅给李世民解决了泾河龙王,还让李世民游历了一翻地府,并且还给李世民延寿二十载。而这一切,都在观音菩萨的预料之中,她知晓,取经的契机即将到来。
观音菩萨见时机已到,化作游方僧人,带着锦襕袈裟和九环锡杖来到长安。在玄奘超度前太子李建成与李元吉的法会上,她高声叫卖:“此袈裟价值五千两,锡杖价值两千两,非有德有行之高僧不可受用。”
众人皆惊其昂贵,无人敢买。消息传至宫中,李世民正为泾河龙王之事心烦,听闻有如此宝物,便派人将僧人与玄奘都请入宫中。
观音菩萨向李世民讲述了西天有大乘佛法,能超度亡灵、消灾解难。李世民心动不已,当即决定派人前往西天取经。
李世民询问谁能担此重任,玄奘挺身而出,愿为大唐求取真经。李世民大喜,当即封玄奘为御弟圣僧,赐号三藏。观音菩萨见玄奘主动应承,露出欣慰之色,将锦襕袈裟和九环锡杖赐予玄奘,称此二宝可保他取经途中免受毒害,逢凶化吉。玄奘感激接过,郑重表示定不负所托。
次日,李世民率文武百官为玄奘送行。玄奘骑上白马,手持锡杖,身披袈裟,告别众人,踏上了漫漫取经路。
观音菩萨看到这里,满意的点了点头。很快唐玄奘就来到了大唐的边界,看着眼前的高山。虽然唐玄奘心中害怕,但是想到了唐皇李世民的交代,内心之中动力无限。
唐僧牵着白马,就向着山林闯了过去。还没走几步,就遇到一只吊额大白虎拦路。
唐僧心中一惊,双腿不禁微微颤抖,但他很快稳住心神,双手合十,轻声念起了经文。那吊额大白虎张开血盆大口对着唐僧一声大吼,就要对着唐僧扑过去。
这时候一只羽箭从唐僧的身后飞出,射在了那大白虎的身上。原来是早已被安排好的六值功曹化身猎户,前来拯救他唐僧。
那老虎被一箭射在脖颈之间,老虎一声惨叫倒在地上,很快就没了声息。唐僧回头看到一名猎户在自己身后,对着猎户道:“多谢施主搭救之恩。”
猎户走上前来,对着唐僧说道:“大师莫怕,这山中野兽众多,我可护送你一程。”唐僧感激地点点头,与猎户一同继续前行。
一路上,猎户向唐僧讲述着山中的各种危险和奇闻轶事。并且告诉唐僧这前方就是两界山,也叫五指山。据传说这山中镇压着一只猴子,他没有去过大山深处,不知道真假。
唐僧听闻两界山镇压着猴子,心中不免好奇又有些担忧。二人继续往前走,渐渐靠近两界山,一股神秘而压抑的气息扑面而来。
突然,一阵惊天动地的吼声从山中传出,仿佛能震碎人的魂魄。猎户脸色大变,对唐僧说道:“大师,这猴子怕是真的存在,我只能送您到这儿了。”说完,猎户便匆匆离去。
唐僧硬着头皮继续前行,只见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矗立在眼前,山上有一块巨大的石碑,刻着“五指山”三个大字。
走近些,唐僧看到一只毛发金黄的猴子被压在山下,只露出一个脑袋。猴子看到唐僧,眼中闪过一丝光芒,大喊道:“师傅,你若救我出去,我便保你西天取经!”唐僧犹豫了一下,想起观音菩萨的嘱托,便走上前去。
他伸出手,轻轻触碰了一下猴子头上的符咒,刹那间,符咒光芒大作,山中响起一阵巨响,猴子竟真的从山下挣脱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