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上又弹出一条新留言。
“我们厂的恒温湿房玻璃,四个月不到就漏气了,密封条发霉变脆,能不能推荐一款耐用点的?”
刘好仃盯着这行字,手指在键盘上敲了两下,随即打开《工业场景需求筹备进度表》。文档里五条任务已经全部打钩,最新一条是昨天下午加进去的:“确认高湿专用胶条供货周期”。
他点进供应商系统,准备查看发货状态,结果跳出一行提示:**该型号产品已暂停接单,恢复时间待定。**
刘好仃眉头一皱,翻出上周的采购邮件记录。三天前对方还回信说库存充足,可今天不仅官网页面下架,连联系人电话也转到了语音信箱。
他立刻拨通王姐的号码。
“你那边有没有收到胶条断供的消息?”
“没有啊。”王姐声音从听筒里传来,“我还等着用这批样品做客户回访对比呢。”
“现在拿不到了。”刘好仃把屏幕拍了个照发过去,“原厂突然停供,说是上游原料出了问题。我们手头这点库存,撑不了两次测试。”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秒,“那咱们不是卡住了?”
“先不急。”刘好仃靠在椅背上,“备用名单上还有几家,我去翻一下合同档案,你马上查查他们最近有没有更新报价单。”
挂了电话,他又在群里拉了个临时语音。
“老陈,你在吗?”
“在,在翻旧订单。”老陈的声音很快响起。
“帮我查一下三年内合作过的密封材料供应商,重点看有没有签过应急调货条款。另外,把所有用过耐高温边框的客户订单再筛一遍,看看有没有人自己换过胶条品牌。”
“行,我这就弄。”
“老周呢?”
“刚从工地回来,正洗相机。”老周接得干脆。
“等会儿可能要跑一趟龙岗,有家备用厂说能提供替代样品,但我得确认性能能不能扛住高压冲洗和长期潮湿。你准备好测试流程,样本一到马上进箱。”
“没问题,老化箱已经预热了。”
语音结束,办公室安静了几秒。刘好仃重新打开进度表,在“材料供应”那一栏旁边画了个红三角,备注写道:“主渠道中断,启动b计划”。
王姐的消息紧接着跳进来:“两家备用商回复了,一家没货,另一家有现货但型号不一样,推荐了两款替代品,发了参数表过来。”
刘好仃点开附件,眉头越皱越紧。两款材料标称耐温八十度,可关键指标里“湿热老化后粘接保持率”这一项空着,技术说明书写着“视工况调整使用”。
“这种话等于没说。”他小声嘀咕了一句,转头给老周发消息:“别等快递了,你现在就去龙岗那家厂取样,来回争取六小时内搞定。带上相机,拍清楚每卷胶条的批次号和包装标识。”
老周秒回:“出发。”
刘好仃又给实验室打了电话,让技术人员提前准备好水汽渗透率检测仪和模拟冲洗装置。他知道,这种临时替换的材料,光看纸面数据没用,真正拼的是实际表现。
一个小时后,老周发来一张照片:仓库货架上摆着两卷深灰色胶条,标签上印着陌生的品牌名。
“拿到了,正在往回赶。”
刘好仃回了个“好”字,起身走向实验室。
设备已经就位,两个测试舱分别设定了两种环境:一个是四十度、百分之九十五湿度的恒定环境,模拟中药提取车间;另一个则是间歇式高压喷淋,模仿肉类加工厂每日三次的清洗流程。
样品送到时还没到下班点。老周一头汗地冲进来,把两卷胶条和厚厚一叠技术资料放在操作台上。
“厂家说A型更软,贴合性好;b型硬一点,抗压强,但他们都没做过超过七十二小时的湿热测试。”
“那就我们来试。”刘好仃戴上手套,“按标准流程来,先测初始粘接力,再进舱。”
两小时后,第一轮数据出来了。
A型材料在模拟湿热环境中四十八小时后,边缘开始起泡,剖面检查发现内部已有微小分层现象;b型虽然外形完整,但在高压冲洗测试中出现了轻微渗水痕迹,显微镜下能看到胶体与玻璃接触处有细微剥离。
刘好仃站在观察窗前,看着第二轮加压测试正在进行。水流撞击在玻璃接缝处,像小锤子一下下敲着人的神经。
“不行。”老陈站在他旁边摇头,“客户那边要求至少半年不出问题,这材料顶多撑三个月,尤其在天天冲水的地方。”
“问题是,我们现在没别的选择。”刘好仃盯着屏幕上的压力曲线,“原厂不发货,备用料又不达标,等于两条腿都绊住了。”
王姐这时走进来,手里拿着打印出来的客户咨询汇总:“今天又有六条类似提问,三个来自食品厂,两个医药仓储,还有一个是电子封装车间。他们都明确说了,现有产品用不到半年就得换。”
“说明需求是真的。”刘好仃点头,“可我们拿不出解决方案,就不能回应。”
“要不然……先推一款加强版密封工艺?”王姐试探着问,“不换材料,就在施工环节多加一道处理?”
“糊弄人不行。”刘好仃摇头,“以前谁家窗户漏风,打点玻璃胶就觉得好了,结果三个月又漏。我们现在是奔着长期口碑去的,不能走回头路。”
他说完,转身在白板上写下几个字:“缺材料,怎么办?”
然后自答:“要么找到靠谱替代品,要么从结构上想办法绕过去。”
老陈忽然抬头:“等等,我记得去年有个客户订过非标窗,他们自己换了进口胶条,后来反馈说用了快一年都没事。订单编号我还能查到。”
“赶紧找。”刘好仃眼睛一亮,“要是有人已经验证过可行方案,我们就不用从零开始了。”
老陈立刻回工位翻档案。刘好仃则坐回电脑前,新建了一个表格,标题是《应急材料评估记录表》,下面列了四项:形变表现、密封稳定性、抗冲击能力、预期寿命。
A型和b型的数据填进去后,两项都卡在“预期寿命”这一栏上。
“差就差在这儿。”他指着屏幕对刚回来的老周说,“不是做不出来,是活得不够长。”
老周擦了擦脸上的汗:“要不再试试别的厂家?深圳周边总还有做特种密封的吧。”
“联系方式我都查过了,八成失联,剩下的报价翻倍,交期一个月起步。”刘好仃叹了口气,“我们现在最缺的不是钱,是时间。”
话音刚落,老陈抱着一叠资料快步走来:“找到了!去年七月,东莞一家医疗器械厂定制过十套防潮窗,他们自行提供了胶条型号,叫‘ht-800’,配套使用了一种双层过渡层结构,售后记录显示至今无故障。”
“ht-800?”刘好仃迅速记下,“有技术参数吗?”
“有,我打印出来了。”老陈递过一张纸,“而且最关键的是——这材料现在还在产,官网显示有现货。”
刘好仃接过纸扫了一眼,呼吸微微加快。耐温一百二十度,湿热老化测试达五百小时无明显衰减,抗蒸汽剥离性能标注为“优异”。
“这个可以试。”他说,“马上联系厂家,先买一小批样品,同时让实验室准备匹配它的粘接工艺测试。”
王姐立刻掏出手机:“我这就下单,加急配送。”
“别光靠配送。”刘好仃补充,“还是那句话——时间不等人。老周,明天一早再去一趟,亲自取回来,顺便问问他们有没有现成的应用案例。”
老周点头:“明白,这次不光拍照,我还录视频。”
刘好仃回到座位,把新信息补进进度表,在“材料供应”旁划掉红三角,改成一个问号,后面写上:“ht-800是否适配现有结构?待验证。”
他刚保存完文档,手机震动了一下。
低头一看,是系统推送的新留言。
“您好,请问贵司能否提供一种能在高温蒸汽环境下连续使用六个月以上的密封窗?我们车间目前每周都要检修一次漏水问题,非常影响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