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邪致病,脉象沉小,属于少阴水病。脉象浮的是风邪所致,没有水邪而虚胀的是风水病,通过发汗病就会痊愈。脉象沉的,适宜用麻黄附子汤,脉象浮的,适宜用杏子汤。
【按语】“为气水”的“气”字,应当是“风”字,如果是“气”字,就没有发汗的道理,而且通篇并没有气水这种病症。
【注释】水邪致病,脉象沉小,属于少阴水病,现在脉象不沉小而是浮,浮主风邪,不是少阴水病。如果没有水邪而虚胀,这是风水病,风水病通过发汗病就会痊愈。风水病脉象沉的,适宜用麻黄附子汤发汗,脉象浮的,适宜用杏子汤发汗。
麻黄附子汤方
麻黄(三两) 甘草(二两) 附子(一枚,炮)
以上三味药,用七升水,先煮麻黄,去掉上面的浮沫,加入其他药物,煮取二升半药液,温服八合,一日服三次。
【集解】沈明宗说:麻黄附子汤,现在的人都不再提及,我特意提出并阐明它。麻黄、附子能通阳开窍,是治疗水病的奇妙方剂,现在的人只用肾气汤、丸之类在体内壅补,导致阳气不能宣通,越补邪气越壅滞,邪气没有出路,水肿日益加重,因咳血而死的人,不知有多少。
杏子汤方
麻黄(四两) 杏仁(五十个) 甘草(二两,炙)
用七升水,先煮麻黄,减少二升,去掉上面的浮沫,加入其他药物,煮取三升药液,去掉药渣,温服一升,出汗后就停止服药。
有人问:黄汗这种病症,身体肿胀,发热,出汗而且口渴,症状类似风水病,汗液沾湿衣服,颜色正黄如同黄柏汁,脉象沉,是怎么得的这种病呢?老师回答说:因为出汗后进入水中洗浴,水从汗孔侵入人体而得病,适宜用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治疗。
【注释】这是承接上文黄汗病,进一步详细说明症状,以明确治疗方法。黄汗病属于湿邪致病,所以身体肿胀;属于风邪致病,所以发热、出汗而且口渴。症状类似风水病,是说面目出现浮肿。汗液沾湿衣服,颜色正黄如同黄柏汁,是说汗出粘黄。脉象沉,说明是因水邪而得病。探究得病的原因,是出汗后进入冷水中洗浴,寒凉之气侵入体内,遏止郁积汗液在肌肤腠理之间,从土气蒸化而出,所以汗色发黄。适宜用黄芪、桂枝解散肌表之邪,以固护卫气;用白芍、苦酒收敛汗液,以摄纳营气,营卫调和,病就会痊愈。
【集注】程林说:出汗时毛孔张开,进入水中洗浴,寒凉的水寒之气就会潜藏留在腠理皮肤之中,从而导致身体肿胀、发热。汗出沾衣如黄柏汁,会使津液内竭,所以出汗而且口渴。身体肿胀虽然类似风水病,但风水病脉象不沉,汗不发黄,口不渴,这是它们的差异之处。
李升玺说:按出汗后洗浴于水,只是偶然列举的一个病因。大概黄汗病是由于脾胃湿邪久蕴生热,积热形成黄色,湿热交蒸而汗出。
魏荔彤说:黄汗病,是汗出颜色发黄但身体不发黄,与发黄的病症不同。
尤怡说:黄汗病与风水病相似。但风水病脉象浮,而黄汗病脉象沉;风水病怕风,而黄汗病不怕风,这是二者的区别。其汗沾湿衣服,颜色正黄如同黄柏汁,则是黄汗病独有的症状。风水病是风气在外与水气结合,黄汗病是水气在外与热气结合,热被水遏止,相互郁积交蒸,汗液就发黄。用黄芪、桂枝、芍药三味药,行阳气以滋养阴气,使营气调和而卫气周流,大概是想让营卫之气畅行,从而使邪气全部散发。
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方
黄芪(五两) 芍药(三两) 桂枝(三两)
以上三味药,用一升苦酒与七升水混合,煮取三升药液,温服一升,服药后会有心烦的症状,服到六七天症状就会缓解。如果心烦不停止,是因为苦酒的阻滞作用。
【方解】服药后心烦,是因为苦酒收敛汗液太过急切,汗出于心,急切止汗,汗就不能外出,所以心烦。到六七天症状缓解,是正气恢复而邪气自行消退。
【集解】魏荔彤说:古人称醋为苦酒,并非另有叫做苦酒的东西。美酒醯,就是家里制作的社醋,也就是镇江红醋。另外,质量差些的醋,就是白酒醋,各地都有,总之以社醋入药。
尤怡说:苦酒阻滞,是说药力想要运行但不能立刻运行,经过长时间药力积累才能自行发挥作用。所以说:服到六七天症状就会缓解。
黄汗病,两条小腿自然发冷,如果小腿发热,这属于历节病。进食后出汗,又身体常常在傍晚睡觉时有盗汗出现,这是劳气病。如果出汗后反而发热,时间久了身体皮肤必然会变得像鱼鳞一样粗糙,发热不止,必然会生恶疮。如果身体沉重,出汗后身体随即变轻,时间久了必然会身体肌肉跳动,肌肉跳动就会胸中疼痛,又从腰以上部位必然出汗,腰以下无汗,腰髋部松弛疼痛,感觉好像有东西在皮肤中,严重的人不能进食,身体疼痛沉重,烦躁,小便不利,这就是黄汗病,用桂枝加黄芪汤治疗。
【按语】这是承接上文黄汗病,详细申述其症状。但文义不连贯,必定是错简,不予解释。
桂枝加黄芪汤方
桂枝 芍药(各二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黄芪(二两)
以上六味药,用八升水,煮取三升药液,温服一升,片刻后,饮用一升多热稀粥,以辅助药力,盖上被子保暖使身体微微出汗,如果不出汗就再次服药。
寸口脉象浮而迟,浮脉主热,迟脉主潜藏,热与潜藏相互搏结,叫做沉。趺阳脉象浮而数,浮脉主热,数脉主停止,热与停止相互搏结,叫做伏。沉与伏相互搏结,就叫做水。沉表示络脉虚弱,伏表示小便困难,虚弱与小便困难相互结合,水就流到皮肤,从而形成水肿病。
【按语】此条文义不连贯,不予解释。
寸口脉象弦而紧,弦表示卫气运行不畅,就会恶寒,水不能正常流通,流走在肠间。
【按语】此条必定有脱简,不予解释。
有人问:患者苦于水病,面目、身体、四肢都浮肿,小便不利,诊脉时不说水病,反而说胸中疼痛,气向上冲咽喉,感觉如同吃了烤肉,应当伴有轻微咳嗽气喘,确实像老师所说,那脉象是什么样的呢?老师说:寸口脉象沉而紧,沉主水病,紧主寒,沉与紧相互搏结,病结在关元部位,开始时病情轻微,年富力强时没有感觉,阳气衰弱之后,营卫之气相互干扰,阳气受损阴气旺盛,凝结的寒邪微微发动,肾气向上冲,咽喉堵塞,胁下急剧疼痛。医生认为是流饮病,而用峻下之法,气逆冲击的症状没有去除,疾病没有治愈;后来又用吐法,导致胃家虚烦,咽喉干燥想喝水,小便不利,水谷不能运化,面目、手足浮肿,又用葶苈丸利水,当时病情稍有好转,饮食过度后,浮肿又像以前一样,胸胁部疼痛,症状好像奔豚病,水液泛滥,就出现咳嗽气喘。应当先攻击上冲之气,使其停止,然后治疗咳嗽,咳嗽停止气喘自然会痊愈,先治疗新出现的病症,旧病放在后面治疗。
【按语】此条文义不连贯,不予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