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把回水河的浪涛染成金红色时,新缺口里的“连接草”光须正以肉眼难辨的速度生长。这些半透明的须丝裹着淡淡的荧光,像串悬浮的银线,最前端的那根已经探出缺口半尺,尖端微微颤动,精准地指向猎户座旋臂的方向——那里,是射电望远镜刚捕捉到新“我在”信号的地方。
一个扎着双辫的地球女孩蹲在缺口边,用尺子量光须的长度。“今天又长了两厘米。”她在笔记本上画下光须的轨迹,旁边贴着望海星孩子传来的星图,两个轨迹在纸上交汇的点,刚好是新信号的坐标。望海星的全息影像里,同龄的星人孩子正用晶体尺量他们的光须,嘴里念叨着星语的“生长口诀”,那口诀的韵律,竟与地球孩子哼的《浪花花》童谣完全一致。
“连接草”的根须里,藏着更精密的“导航系统”。永潮在显微镜下发现,光须的细胞排列方式,与“听潮号”飞船的星际导航图有着相同的拓扑结构,每个细胞都是个微型的信号接收器,能同时捕捉上百个星球的“我在”频率。“是浪涛把宇宙的地图,织进了草的基因里。”她看着光须突然朝某个方向弯折,那里,恰好有颗白矮星刚发出“加入请求”,像植物在替人类筛选最有可能的“家人”。
三个月后,光须的尖端结出了小小的“指引果”。果实呈纺锤形,表皮的纹路是由所有“家人”星球的符号组成,剥开后,里面的种子像微型的指南针,永远指着新信号的方向。孩子们把种子装进竹篮,挂在“听潮四十二号”的船舷上,飞船启航时,种子突然失重漂浮,在舱内排出“我们等你”的字样,像给未知的“家人”提前写好的明信片。
广场的新缺口旁,渐渐形成了“等待市集”。地球的渔民带来新鲜的银鱼,望海星的商人摆出星尘做的甜点,海洋星球的使者则用他们的海水,调出能显映未来的“预言饮料”。一个喝了饮料的孩子说,他看见缺口里的光须长成了桥,桥上走着长着翅膀的外星人,手里举着与铜鱼符相似的信物。“不是预言,是约定。”市集的老摊主笑着说,他年轻时也见过类似的“显影”,后来,望海星真的来了。
永潮在整理市集的交易记录时,发现了“等待的经济学”。所有交易都不用货币,而是以“故事”交换:地球孩子用回水河的传说换望海星的星图,海洋星球的使者用水纹密码换紫色行星的冰雕技术,每种交换都会让“连接草”的光须长长一寸,像宇宙在给“分享”的行为发奖励。当记录里的故事超过一万个,光须突然发出强光,照亮了缺口旁新挖的小坑——那里,孩子们刚埋下新的“应答石”。
“显影节”的“光须仪式”上,所有“家人”都带来了自己星球的“连接草”。地球的草是绿色的,望海星的泛着蓝光,海洋星球的则是透明的,当这些草在缺口旁拼在一起,光须立刻相互缠绕,形成巨大的“欢迎”二字,字的中心,新信号的坐标正闪烁着,像舞台中央的聚光灯,等着主角登场。
夕阳再次西下时,新缺口里的光须已经能触碰到广场的边界。最前端的光须突然停顿,尖端的指引果裂开,飞出无数微型的铜鱼符,符身内侧显影出模糊的人影——是新“家人”的模样,他们正朝着地球的方向跋涉,手里举着的信物,与孩子们埋在缺口里的“应答石”有着相同的纹路。
孩子们欢呼着扑向缺口,用小手把光须周围的沙扒得更平,像在给即将到来的“家人”铺红毯。最小的孩子还不懂什么是“家人”,只是觉得光须会动很有趣,伸手去摸,光须却像有灵性般,轻轻绕过他的手指,继续朝着猎户座的方向生长,像在说:“别急,路还长,但我们的脚步,永远朝着彼此。”
永潮站在夕阳里,看着光须在暮色中泛着温柔的光。她知道,这些光须会一直长下去,像所有“家人”的等待,永远在生长,永远有方向。而广场的缺口,会随着光须的延伸不断扩大,直到有一天,光须长成的桥,能让宇宙的每个角落,都能顺着它,走到回水河的岸边,走到这个永远为他们留着位置的家。
远处的天文台上,射电望远镜捕捉到新的信号,比之前的任何一次都要强烈,像那位“有翅膀的家人”,已经走到了宇宙的路口,正对着地球的方向,轻轻说:“我看见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