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儿子登基大典
腊月的北风卷着细雪掠过紫禁城的飞檐,江采苹站在储秀宫的望仙台上,望着远处太和殿上翻飞的龙旗。手中的密信被炉火映得通红,上面赫然写着 “年羹尧余孽欲在登基大典行刺”。她将信纸凑近烛火,看着 “弘昀” 二字在火焰中扭曲成灰烬,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娘娘,太子殿下求见。” 春桃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弘昀身着明黄龙袍走进来,挺拔的身姿与记忆中那个在她怀中啼哭的孩童渐渐重叠。“母后,” 少年唤出这个称呼时,眼中满是依赖,“儿臣今日演练登基流程,总觉得心神不宁。”
江采苹起身轻抚他的脸颊,指尖触到他因操劳而略显消瘦的轮廓。这个她一手扶持的孩子,即将登上那至高之位。“明日大典,一切有母后在。” 她从檀木匣中取出一枚刻着祥瑞云纹的玉佩,“此乃你外祖父从昆仑山求得的护心玉,贴身戴着。” 实则玉佩夹层中,藏着她用毕生灵力绘制的保命符咒。
登基前夜,整个紫禁城灯火通明。江采苹却无心欣赏这盛世美景,她将入梦符贴在每一道宫门的铜钉上,意识如青烟般穿梭在各个角落。在年羹尧余孽藏身的城郊破庙中,她看到他们正将炸药绑在马车上,计划在大典时让惊马冲撞太和殿。
“春桃,传我的命令,让御林军今夜严查所有进出宫的车辆。” 江采苹收回符咒,眼中闪过一丝狠厉。她又取出傀儡符,灵力注入的瞬间,符咒化作流光飞向城外 —— 那个为首的刺客,此刻正对着空无一人的破庙,喃喃自语着将所有计划和盘托出。
大典当日,太和殿前跪满了文武百官。江采苹身着华美的太后服饰,端坐在凤椅上。看着弘昀一步步走向龙椅,她的思绪不禁回到从前。那个在御花园里追着她要糖吃的孩童,如今终于要执掌天下。
就在弘昀即将接过传国玉玺时,突然传来一阵骚动。只见一队蒙面人骑着马,冲破宫门,朝着太和殿狂奔而来。人群顿时陷入混乱,大臣们惊慌失措地四处逃窜。
“护驾!” 江采苹一声令下,被忠心符控制的御林军立刻将弘昀护在中间。她自己则取出袖中的符咒,灵力如潮水般涌出。那些刺客的马匹突然人立而起,将他们纷纷甩落。而刺客们也仿佛被无形的力量控制,手中的武器纷纷掉落在地。
“拿下!” 随着江采苹的命令,御林军迅速将刺客制服。弘昀看着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心中对母后的敬佩又多了几分。他镇定地走上龙椅,接过传国玉玺,正式登基为帝。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山呼海啸般的朝拜声中,江采苹望着高高在上的儿子,泪水模糊了视线。前世她在清凉台受尽欺凌,这一世,她终于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手段,让儿子登上了皇位,也让江家荣耀至极。
登基大典结束后,江采苹被尊为太后,入住慈宁宫。当她踏入这座曾经让她胆寒的宫殿时,心中感慨万千。曾经的太后在这里谋划着各种阴谋,如今,这里成了她的天下。
然而,江采苹知道,这只是开始。新帝登基,朝堂上各方势力蠢蠢欲动,后宫中也不乏妄图攀附的妃嫔。她让被忠心符控制的宫女太监们严密监视着宫中的一举一动,又通过入梦符探查大臣们的心思。
在一个月圆之夜,江采苹站在慈宁宫的庭院中,望着漫天星辰。弘昀悄悄走到她身后,为她披上一件披风:“母后,这些年您辛苦了。” 江采苹转身看着儿子,眼中满是慈爱:“只要你能坐稳这江山,母后再辛苦也值得。”
“儿臣定会让大清国富民强,不负母后所望。” 弘昀握紧拳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江采苹欣慰地点点头,从袖中取出一本医典和符咒秘籍:“这是母后毕生所学,你收下。日后若有危难,或许能派上用场。”
看着儿子郑重地接过秘籍,江采苹知道,她的使命还未结束。她将继续在这深宫之中,用自己的智慧和符咒,为儿子保驾护航,守护这来之不易的江山。而她,也将以太后之尊,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7.2 执掌后宫新局
慈宁宫的铜鹤香炉升起袅袅青烟,江采苹将密报凑近烛火,看着 “咸福宫与景仁宫宫女互殴” 的字迹在火焰中蜷曲成灰。雕花窗棂外传来更夫梆子声,已是子时三刻,而案头堆着的宫务奏折仍有尺许高。她转动着拇指上的翡翠扳指,想起今早请安时,新晋的祺嫔当众嘲讽皇后服饰寒酸,满殿鸦雀无声时,唯有自己袖中傀儡符悄然发烫。
“太后娘娘,内务府总管求见。” 春桃挑开湘妃竹帘,冷风卷着雪粒子扑进殿内。年过五旬的刘德全跪在金砖上,蟒纹补服还沾着夜露:“启禀太后,御膳房食材又短缺了,各宫都在争抢……” 话音未落,江采苹已将账本甩在他面前,泛黄的纸页上,敬事房上月的胭脂水粉开销竟比国库赈灾款还多。
“从明日起,” 她用护甲敲了敲 “翊坤宫” 三字,“各宫主位月例减半,多余银两分拨给浣衣局。敢有异议者,便让她们来慈宁宫领二十板子。” 见刘德全还欲开口,她突然冷笑:“听说你侄子在吏部当差?若是再办不好差事,哀家可不介意让他去守皇陵。”
天未破晓,咸福宫的哭嚎声便刺破晨雾。江采苹端着鎏金茶盏,看着被侍卫拖进来的两名宫女。左边的脸上抓痕交错,右边的发间还沾着粪便,正是昨日密报中互殴的主角。“掌嘴四十。” 她淡淡开口,在众人惊愕的目光中取出一张画满符文的黄纸,“但念在初犯,可用此符代替刑罚。”
那符纸触到宫女皮肤的瞬间,化作流光没入眉心。原本哭闹不止的两人突然安静下来,眼神空洞地重复:“是丽嫔指使我们闹事,她说要搅乱后宫,让太后顾不上选秀……” 消息传开时,丽嫔正在梳妆,听闻此事,手中的玉梳 “啪” 地摔成两半。
然而真正的考验来自选秀。当礼部呈上秀女名单,江采苹的指尖在 “富察?明玥” 的名字上停顿许久。这个与富察皇后同族的女子,其父在朝堂上与丞相结党,名单末尾还附着兄长密信:“此人若入宫,恐成大患。”
选秀那日,坤宁宫的金砖被踩得发烫。明玥身着鹅黄旗装盈盈下拜,鬓边的东珠随动作轻晃,倒真有几分富察皇后年轻时的风采。“听闻姑娘擅琴?” 江采苹拨弄着护甲,看着对方指尖在琴弦上跳跃。琴声渐急时,她悄悄将一粒安神丹混入茶中,“请用茶。”
明玥接过茶盏的刹那,江采苹袖中的忠心符悄然发动。此后半月,这位备受瞩目的秀女每日都在御花园 “偶遇” 丞相之子,终于在某次私会时被侍卫当场抓获。当明玥哭着喊出 “是父亲让我勾引大臣” 时,江采苹正坐在慈宁宫修剪兰草,剪刀落下,残叶飘入火盆,发出 “噼啪” 轻响。
后宫的暗潮尚未平息,前朝的折子又掀起波澜。丞相上书弹劾太后干政,称其插手内务府采买。江采苹看着折子上龙飞凤舞的字迹,突然笑出声。三日后,早朝时分,被忠心符控制的御史大夫当众揭发丞相贪污库银的罪证,铁证如山之下,丞相一家锒铛入狱。
处理完此事,江采苹却并未放松。她深知,后宫与前朝本就盘根错节。于是,她开始推行新规:设立女官学堂,教授宫女诗书礼仪;在各宫安插 “监察女官”,实则是被忠心符控制的心腹;甚至将部分前朝奏章引入后宫,让皇后及诸位嫔妃学习治国之道,美其名曰 “为皇上分忧”。
然而,最棘手的还是皇帝的后宫平衡。新帝登基三年,虽勤勉政务,却迟迟未立太子。祺嫔恃宠而骄,多次暗示自己腹中胎儿是 “祥瑞之兆”;而贤良淑德的皇后,背后是手握兵权的将军之父。江采苹看着跪在慈宁宫的两位后妃,心中已有计较。
她先是让太医院 “无意间” 透露祺嫔胎像不稳,需静心养胎,实则暗中命人在其饮食中加入微量药物,延缓胎儿发育。同时,将皇后接入慈宁宫同住,亲自教导其管理后宫之道,还不时在皇帝面前夸赞皇后的贤德。
一日,皇帝前来请安,江采苹故意让他撞见皇后在批阅奏折,条理清晰的批注让皇帝大为赞叹。此后,皇帝来坤宁宫的次数渐渐增多,而祺嫔在失宠后,竟妄图用巫蛊之术诅咒皇后,却不知她的一举一动,都在江采苹的掌控之中。
巫蛊之事败露那日,祺嫔被打入冷宫。江采苹站在宫墙之上,看着暮色中的紫禁城,想起初入宫时的自己。那时的她不过是清凉台的一个小侍女,任人欺凌。而如今,整个后宫都在她的掌控之下。
但她知道,这还远远不够。边疆战事又起,朝中势力蠢蠢欲动,皇帝虽已能独当一面,却仍需她在背后辅佐。江采苹摸了摸袖中的符咒,转身走向灯火通明的慈宁宫。新的挑战还在前方,而她早已做好准备,继续在这波谲云诡的后宫与朝堂中,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7.3 太后的自在人生
慈宁宫的海棠开得正盛,江采苹斜倚在湘妃竹榻上,指尖轻轻叩着紫檀木几,听着春桃念着新送来的折子。暖炉中沉香袅袅,将满室萦绕得静谧悠然。自从祺嫔被打入冷宫,后宫难得有了这般安宁的光景,各宫妃嫔安分守己,朝堂之上,在她与皇帝的配合下,也逐渐步入正轨。
“太后娘娘,皇上求见。” 春桃的声音传来,打断了江采苹的思绪。只见弘昀身着常服,快步走了进来,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笑意:“母后,儿臣今日处理的那桩漕运贪墨案,多亏了您前些日子的教导,那些大臣都心服口服!”
江采苹微笑着起身,为儿子整理了一下衣襟:“皇儿如今愈发沉稳了,这是好事。不过,朝堂之上波谲云诡,切不可掉以轻心。” 说着,她从案头拿起一本古籍,“这是母后整理的历代明君治国之道,你拿回去好好研读。”
弘昀恭敬地接过书,眼中满是孺慕之情:“儿臣谨记母后教诲。对了,儿臣听闻母后近日在研习茶道,今日特意带来了西湖龙井新茶,还望母后品鉴。”
江采苹闻言,兴致盎然:“正好,哀家新得了一套汝窑茶具,咱们今日便来试试这新茶。” 两人移步到偏殿,江采苹亲自煮水、洗茶、冲泡,动作优雅娴熟。茶香四溢间,母子二人谈天说地,气氛温馨融洽。
享受着这般天伦之乐的同时,江采苹也并未完全放下对后宫和前朝的关注。她时不时会让被忠心符控制的心腹,暗中探查各宫动静。一日,她通过入梦符发现,新晋的容常在与一个神秘道士来往密切,似乎在谋划着什么不可告人的事情。
“春桃,去把容常在叫来,就说哀家想听她讲讲民间趣事。” 江采苹放下手中的画卷,眼神中闪过一丝冷意。容常在到来后,表面上毕恭毕敬,可言语间却透着些许心虚。江采苹不动声色地与她闲聊着,暗中却将傀儡符准备好。
在谈到家乡的庙宇时,容常在眼神飘忽,说话支支吾吾。江采苹抓住时机,灵力注入傀儡符,瞬间控制住了她。在傀儡符的作用下,容常在将一切和盘托出。原来,她受前朝一位失势王爷的蛊惑,企图用邪术诅咒皇帝,以换取荣华富贵。
“大胆逆贼!” 江采苹拍案而起,“来人,将容常在打入天牢,严加审讯!” 随后,她又命人彻查此事,将与容常在勾结的道士和幕后主使一网打尽。经过此事,后宫众人再次见识到了太后的手段,愈发不敢有二心。
解决了这桩麻烦事,江采苹决定放松一下。她带着一众宫女太监,前往皇家园林游玩。园子里繁花似锦,湖水波光粼粼,江采苹漫步在小径上,感受着微风拂面,心情格外舒畅。她还命人在湖边支起画架,亲自作画,将这美景尽收笔下。
正当她专注作画时,突然听到不远处传来争执声。原来是几个宫女在争抢一朵盛开的芍药花。江采苹放下画笔,走了过去。那几个宫女见是太后,吓得立刻跪地求饶。
江采苹并未责罚她们,而是语重心长地说:“花儿虽美,可若为了它伤了和气,便失了赏花的本意。你们且记住,在这宫里,和睦相处才是最重要的。” 宫女们听后,羞愧不已,纷纷认错。
回到慈宁宫后,江采苹继续享受着她的悠闲时光。她开始学习昆曲,请来宫中的老太监教她唱腔和身段;又在宫中开辟了一块小田地,亲自种植草药,研究新的丹药配方。日子过得充实又自在。
然而,平静的生活总是会被打破。边疆传来战报,敌国进犯,战事吃紧。皇帝忧心忡忡地来到慈宁宫,向江采苹请教对策。江采苹仔细分析了局势,给出了合理的建议:“皇儿,如今当务之急是选拔良将,稳固防线。哀家听闻,镇远大将军之子骁勇善战,可堪大用,你不妨考虑一下。”
在江采苹的辅佐下,皇帝迅速做出决策,派遣新将领前往边疆。同时,江采苹也没闲着,她让太医院准备大量的伤药,又命人在宫中设立祈福坛,为前线将士祈福。
经过数月的苦战,前线终于传来捷报,敌军被击退,边境恢复安宁。皇帝大喜,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并在宴会上当众夸赞太后的英明决策。江采苹坐在主位上,看着满殿的欢声笑语,心中感慨万千。
岁月如梭,转眼间,江采苹在太后之位上已度过数十载。她看着自己一手辅佐的皇帝将国家治理得繁荣昌盛,看着后宫在自己的管理下井井有条,心中满是欣慰。闲暇时,她会带着孙儿们在宫中玩耍,给他们讲述自己年轻时的故事,教导他们为人处世的道理。
在一个宁静的午后,江采苹坐在慈宁宫的花园中,看着夕阳西下,晚霞染红了半边天。她轻抚着身旁的古琴,缓缓弹奏起一曲《清平乐》。琴声悠扬,在空气中回荡,诉说着她这跌宕起伏却又精彩纷呈的一生。她知道,自己从一个清凉台的侍女,走到太后之位,历经无数艰难险阻,但如今,她终于可以真正地享受这自在人生,看着自己守护的一切,在岁月中静好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