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夜的日记,清晰记录下他沉重的心绪:“吾今年五十有八,一生起伏,所受屈辱,以今日为最。抗战八载,虽历经艰险,未有如今日之危局。若军权分散,则民族危亡矣。事已至此,唯有奋力求强,方能挽此颓势。愿主佑我湘省战事顺利,若得胜利,必于南岳峰顶立大铁十字架一座,以报主恩。”
次日清晨,未等回复花旗方面的电文,他便急电林译,严令务必在当晚之前收复长沙。一旦攻克,他将亲自为其授勋,并即刻签署晋升中将的委任状。
时至此刻,他唯有奋力一搏,以求扭转战局。同时,他电令王司令麾下第二十四集团军抽调主力迅速开拔。
那么,为何薛司令心中早已在途的部队,直到此时才真正动身?原来,此前他曾密令王司令严守湘赣边境,绝不可让日寇突破。
湘赣边境防线绵延六百余里,尽管薛司令麾下有第七十三军、第七十四军、第七十九军及第一百军,但这四个军在连年激战中损失惨重,总兵力仅约七万余人,空有架子,实力大不如前。面对如此漫长的防线,王司令丝毫不敢大意。
因此,此前所谓的“出兵”,不过是小股部队虚张声势。直至接获此令,王司令才下令第一百军李军长率部驰援。实际上,真正出发的援军,仅有一个军,不足两万人。
收到这份电文,辞公心绪难平。昔日的师生情谊,到如今终于迎来了收获的时刻。林译若只是一个师长,尚不过是一枚棋子;可一旦升为军长,便是嫡系。
如今林译再晋中将,他麾下的部队,终于敲定下来,皆归林译统帅。成了集团军司令,便彻底成了辞公的左膀右臂、心腹之人!这层关系,非得用心经营、好好拉拢不可。
洋人来电中,对岳阳、长沙两地机场格外重视,更足以说明林译在此战中的关键位置。事不宜迟,辞公当即下令:命自滇省出发的航空队携带充足弹药,全力策应前线作战;同时致电w将军,协调运输机与铁路联运,将大批武器火速送抵战场。
最后,他更派遣亲信携密信登机,赶赴岳阳,设法转交林译。这一切的安排与投入,都必须让林译清楚地知道——这番苦心,绝不能白费。
然而,收到电报后最懵的,还是龙文章。
他当然清楚,拿下岳麓山炮兵阵地本是步好棋。居高临下,火力可覆盖整个长沙周边。可现实却给他出了道难题:他手里,根本没有像样的炮兵。
岳麓山上的火炮早就设定好了射击诸元,原本是用来封锁鬼子进攻路线的。如今阵地易主,炮口还是朝着原来的方向。要是就这么开火,岂不是在帮倒忙?
更麻烦的是,榴弹炮和迫击炮、迫击炮根本不是一回事。后者临时学几下还能凑合用,可这些重炮,非得克虏伯训练出来的专业炮兵才能驾驭。
龙文章手下大多是匆匆编组的轻步兵,仅有的几个“炮兵”也是半路出家,玩个九二式步兵炮还勉强。那玩意射程近点,拿望远镜看看弹着点就能修正。可眼前这些大家伙,没人会使。
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一名炮手突然指着垫桌脚的一本册子大叫:“握草!这东西居然在这儿!有救了啊!”
龙文章一把将册子抽出来,拉着炮手急切地问道:“这玩意儿有什么用?能帮我们打炮?”
“能啊!这是射表!有了它,咱们就能打!”迫击炮手语气斩钉截铁。
原来,民国初年本有正规的炮兵科,但随着北伐以来战事日益频繁,连黄埔的炮兵训练也越来越“速成”。结果常常是一发炮弹打出去,能偏出二里地。
直到后来引进普鲁士整训体系,为让炮兵能快速掌握重炮操作、避免在战场上边打边修反而暴露阵地,才开始在部队推行“射表”。说白了,就是一本简易查询手册。
目标距离几公里、方向多少,按表一查,就能快速设定参数。上面写得明明白白:定装弹怎么打,分装弹用几号药包,清清楚楚。这是当时最能快速形成战斗力的速成训练方法。
照着射表打,只需稍作修整就能命中目标。只要炮兵识字、懂点基本原理,就能打得有模有样。既省炮弹,更省时间。国军的老炮兵都认得这东西,谁能想到,它竟一直被垫在桌脚下。
意识到射表的关键作用,龙文章立刻派人全线搜查阵地,把其他火炮的射表全都找出来,交给懂行的人尽快熟悉、调整参数。绝不能让这些好不容易到手的重炮,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成了摆设。
此时,林译的先头部队已抵达预定进攻位置。这支部队以湘籍官兵为主体,并补充部分俘虏以充实兵力,总兵力达三个步兵团,另配属一个炮营与一个工兵连,全面贯彻林译“湘人守湘省”的建军理念,以凝聚士气、激发斗志。
每团约有官兵三千余人,采用“一连三排九班”的加强编制,下辖三个营共十五个步兵连,另设一个直属团部的反坦克连,配备六挺美制12.7毫米重机枪。
全团合计十六个连,每个连轻重武器搭配齐整,共装备9挺轻机枪、2挺重机枪与2门60毫米迫击炮,具备较强的独立作战能力。
炮营则以轻型火炮为主力,编有一个107毫米迫击炮连、一个82毫米迫击炮连,以及一个美制75毫米榴弹炮连。在当时的国内战场上,这样的火力配置堪称轻步兵部队中的顶尖水准。
他们的对手,是日寇第58师团所属的吉磨支队,隶属吉磨智元指挥。该支队以第57旅团为基干,并配属一个山炮大队。该炮兵大队下设六个炮兵小队,每小队31人,各装备两门75毫米山炮,具有较强的战场火力支援能力。
此役堪称“硬碰硬”的一场较量,林译对此极为重视。开战前,他特意强调:全体人员必须拿出破釜沉舟的决心,不计代价发起猛烈攻势;只要能坚持二十四小时,后续部队一到,便能形成合围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