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唰地一下抽出腰间佩剑,雪亮的剑锋直指京城方向,“挡我者,死!”
“将军!”几个老成持重的将领还想开口。
“闭嘴!”谢云景剑锋一转,扫过众人,“谁再敢言退,惑乱军心,立斩不饶!”
众人被他这疯魔的样子吓得一哆嗦,到嘴边的话又生生咽了回去。
完了,将军这是真急眼了,九头牛都拉不回来了。
只有宋清远看着谢云景的癫狂模样,心里重重叹了口气。
现在的谢云景,脑子里除了救沈桃桃,已经装不下任何东西了。任何阻拦,都会被他视为敌人。
宋清远上前一步,在谢云景血红的目光注视下,抱拳躬身,声音异常平静:“末将……遵命。”
他知道,拦是拦不住了。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竭尽全力,帮谢云景把这盘几乎必输的棋,走出一线生机。
谢云景见宋清远没再反对,眼中的疯狂稍微褪去一丝,他重重拍了拍宋清远的肩膀,什么都没说,一切尽在不言中。
宋清远直起身,再转身面对众将时,脸上已经恢复了惯有的冷静,他语速极快,
“张寻听令,立刻点齐你部所有轻骑,为全军前锋。多派斥候,前出五十里侦查,遇小股敌军,速战速决,遇坚固城防,不可强攻,立刻回报。你的任务是以最快速度扫清障碍,探明敌情。”
“末将得令!”张寻抱拳领命,转身飞奔点兵去了。
“李虎妞!”
“末将在!”
“你率夜枭营,携带所有火油,弩箭,紧随前锋之后,负责清除敌军暗哨,破坏沿途烽燧桥梁,务必保证大军行踪隐秘,速度不减。”
“明白!”李虎妞一抱拳,眼中闪过凶光,也快步离去。
“徐相!”宋清远看向徐佑。
徐阶叹了口气,知道事已至此,只能尽力补救了:“老臣在。”
“粮草辎重,就拜托徐相了,十日之粮,已是极限,请徐相务必统筹后方,想尽一切办法,保障粮道畅通,哪怕只能送来三五百石,也是雪中送炭。”
“老臣……尽力而为。”徐相重重顿首,他知道这任务有多难。
宋清远一道道命令发出,原本有些慌乱的将领们渐渐找到了主心骨,各自领命而去。
谢云景看着宋清远在极短时间内将混乱的局面稳住,他知道,有宋清远在,行军打仗不会出大乱子。
他现在满脑子只有一个念头:快!再快一点!桃桃,等着我,我一定来救你。
他一把抓过亲兵递过来的马缰,翻身上马,对着集结起来的亲卫队吼道:“走!”
马蹄声如雷,卷起漫天尘土。
谢云景一马当先,冲出了虎牢关,向着那个龙潭虎穴般的京城,义无反顾地扑去。
他就像一支离弦的箭,没有任何回头路。
宋清远看着谢云景绝尘而去的背影,又看了看身后那些北境儿郎,心里沉甸甸的。
这一去,是真的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了。
他深吸一口气,也翻身上马,对身旁的副将沉声道:“传令中军,跟上将军,记住,我们的时间不多,每一步都不能错。”
“是!”
大军开拔,烟尘滚滚。
虎牢关渐渐消失在身后。
前路漫漫,吉凶难料。但此刻,没有人退缩。
因为他们的主帅,已经用行动告诉所有人:这一仗,不是为了江山,不是为了功名,只是为了一个人。一个值得他们拼上性命去救的人。
宋清远策马奔驰在队伍中,寒风吹拂着他的脸颊,他望着谢云景那决绝的背影,心中默念:桃桃,但愿你……真的在京城,否则……这代价,就太大了……
可他们不知道,沈桃桃就在离虎牢关几十里外的一个与世隔绝的小山村里,因为暴雨引发的山洪,导致山体滑坡,路都堵住了,而当初找到这里的北境军以为前方荒无人烟,便没有留意。
这一错过,便带来了一场搅动天下的战争。
而此刻,山窝窝里的沈桃桃,伸着懒腰从屋里出来,深深吸了一口草木清香的空气,觉得浑身都舒坦。
她先跑到院角的兔窝那儿,踮着脚往里瞧。那几只大兔子正趴在那儿,慢悠悠地嚼着干草。
新垒的兔窝又干爽又通风,兔子们看着都精神了不少。
沈桃桃抓了把昨天特意留的嫩草叶子,塞进窝里,看着兔子们凑过来吃着,心里头怪满足的。
“等你们再多生几窝,咱家就能天天有肉吃啦。”桃丫小声嘀咕着,已经开始幻想兔肉的一百种做法了。
喂完兔子,她转身进了灶房。阿婆已经起来了,正坐在小凳子上,就着灶膛里微弱的火光,“呼噜呼噜”地拉着风箱,给大锅底下添柴火。
锅里煮着的是照得见人影的稀粥,主要是糙米和野菜叶子,稀溜溜的一大锅。
“阿婆,我来烧火,您歇会儿。”沈桃桃赶紧过去,接过阿婆手里的火棍子。
阿婆也没推辞,笑着站起身,捶了捶后腰:“人老了,就是不中用,坐一会就腰疼。桃丫你看着点锅,别让粥扑出来。”
“哎,知道啦!”沈桃桃应着,熟练地拨弄着灶膛里的柴火,让火苗烧得旺一点,但又不能太猛,不然粥容易糊底。
这烧火的活儿,她现在是越干越顺手了。
自从沈桃桃来了以后,阿婆家才开始了吃早饭的习惯。
粥快好的时候,阿婆从灶膛边的热灰里,扒拉出两个冒着热气的大红薯。
这是山里常见的品种,不算很甜,但顶饿。
阿婆把那个更大的递给沈桃桃:“桃丫,给,趁热吃,垫垫肚子。”
沈桃桃接过烫手的红薯,在两只手里倒来倒去,她知道,这已经是这个家里能拿出来的最好的东西了。
她掰开红薯,露出里面黄澄澄的瓤,递了一半给阿婆:“阿婆,您也吃,这么大一个我吃不完。”
阿婆推辞不过,接过来,小口小口地吃着,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还是桃丫懂事。”
这时,大壮也揉着眼睛从屋里出来了,他昨晚好像没睡好,眼圈有点黑。
看见桃丫手里的红薯,他嘿嘿一笑,自己伸手从灰里扒拉出那个小点的,也不怕烫,三两口就啃下去大半。
“慢点吃,没人跟你抢。”阿婆嗔怪地看了儿子一眼。
大壮含糊地应着,低下头猛喝粥,喝完一抹嘴,拎起墙角的柴刀和绳子,对阿婆说:“娘,俺上山砍柴去了,顺便看看下的套子有没有逮着东西。”
“哎,去吧,小心点,早点回来。”阿婆叮嘱着。
沈桃桃也赶紧把最后一口粥喝完,对阿婆说:“阿婆,一会儿我收拾碗筷。今天天气好,我想到后山转转,看看有没有蘑菇捡。秋天了,蘑菇该冒头了。”
阿婆一听,有点担心:“后山林子深,你一个人去可不行,让大壮陪你。”
“不用不用,”沈桃桃连忙摆手,“大壮砍柴是正事。我就去山脚边上那片松树林转转,不进深山。我认得路,晌午饭前肯定回来。”
她可不是瞎说。这些天,她跟着大壮在附近转悠,已经把山脚这一片摸得差不多了。
而且,说来也怪,她好像天生就对山林里的东西有种熟悉感,哪些蘑菇能吃,哪些有毒,她好像看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这本事,估计也是原主自带的。
阿婆看她坚持,又想着山脚那边确实没啥危险,便点了点头:“那行,你可千万小心点,别走远了。捡不着也没事,早点回来。”
“知道啦阿婆!”沈桃桃笑着应下,手脚麻利地把碗筷收拾到木盆里,准备去井边洗。
她心里琢磨着,要是能多捡点蘑菇回来,晒干了冬天吃,或者拿到镇上换点钱,那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