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苏瑶就背着半袋东西往水稻田跑。
袋里装的不是窝头,是她昨晚翻箱倒柜找出来的陈年豆饼。
技术员说今天得给秧苗施分蘖肥,一亩地十斤尿素,可村里互助基金的钱袋昨天翻了三遍,只剩五块三毛钱,连半袋尿素的影子都见不着。
刚踩上田埂,苏瑶就蹲下来扒开秧苗看。
本该冒出三四个新杈的秧苗,现在大多只顶出一个细弱的杈,有的甚至没冒杈,叶子也失了之前的油绿,透着股发蔫的黄绿色,用手轻轻一捏,软塌塌的像没筋骨。
她用小铲子挖了点根边的土,捻在手里细细搓——土粒松散得没一点黏性,连点肥气都闻不到,显然是缺氮缺得厉害。
“苏瑶!咋蹲这儿不动?秧苗又出岔子了?”老周扛着锄头跑过来,烟袋锅子别在腰上,看见秧苗的模样,手里的锄头“哐当”砸在田埂上,“这是咋了?咋没长新杈?是不是虫子没除干净?”
二柱子也来了,手里还攥着昨晚守田剩下的艾草绳,看见秧苗蔫样,急得直转圈:“不能啊!昨晚我后半夜还绕着田走了三圈,连个虫影都没见着!是不是水浇少了?我现在就去挑泉水!”
“别挑水!是缺肥了!”苏瑶站起来,
声音有点发紧,“技术员说分蘖期得施尿素,可咱没钱买,这秧苗缺氮,长不出新杈,明年就别想收稻子了。”
村民们听到动静,很快围了半圈田埂。
张婶挤到前面,摸了摸秧苗叶,眼圈一下子红了:“我家粮缸里还有点去年的陈豆饼,磨成粉撒进去,能补点肥不?就是不多,也就够半亩地用。”
“我家有羊粪!”养羊的老李举着手喊,
“去年冬天攒的,堆在羊圈后面,没敢多施怕烧苗,现在要是能用,我这就回去挑两筐来!”
“豆饼和羊粪是好,可太慢了!”苏瑶心里急得打转,豆饼和羊粪是缓释肥,得等半个月才见效,可秧苗的分蘖期就这七天,错过了这茬,再施多少肥都长不出新杈了。
“得要速效肥,能立马补氮的。”
“要不……咱去镇上借点钱?”有人小声嘀咕,“我远房表哥在镇上开当铺,能借点,就是利息有点高,一个月一分利。”
“一分利?借十块钱一个月要还一块!”
苏瑶赶紧摇头,“咱村现在连买化肥的钱都没有,哪有闲钱还利息?再说借了钱买尿素,后续除草、收割的钱咋办?总不能一直借高利贷吧?”
她盯着田里蔫头耷脑的秧苗,突然想起技术员昨晚临走时说的“农业局有示范基地补助”——要是能申请到补助,不仅能买尿素,还能把烘干房漏雨的屋顶修修。可申请补助要填表、交材料,她连申请表长啥样都不知道,更别说咋填了。
“二柱子!你赶紧去农资站找技术员!”苏瑶突然抓住二柱子的胳膊,“就说咱村是示范基地候选村,秧苗缺肥快死了,问他咋申请农业局的补助,让他无论如何帮衬一把!”
二柱子没敢耽搁,拔腿就往镇上跑,鞋跟都跑掉了,捡起来往脚上一蹬接着跑。老周和村民们则分头回家拿肥——张婶抱来半袋豆饼,老李挑着两筐羊粪,还有人拿来了自家舍不得吃的芝麻饼,堆在田埂上像座小土堆。
苏瑶蹲在田埂上,把豆饼和芝麻饼掰碎,和羊粪混在一起,又往里面舀了两碗泉水,慢慢揉成糊状。
泉水能让肥料快点化开,虽然比不上尿素的速效,但至少能给秧苗续点命。
“大家都来搭把手!”苏瑶给村民们分了勺子,“每棵秧苗根边撒一小勺粪肥糊,别撒太多,撒完再浇点泉水,让肥渗进土里!”
村民们赶紧行动起来,手里的勺子小心翼翼地往秧苗根边送,生怕撒多了烧苗。苏瑶则背着水桶,绕着田埂走,往撒完肥的地方浇泉水,桶沿的水溅得裤脚全是泥点,她也顾不上擦,眼里只盯着秧苗——就盼着这粪肥糊能起点作用。
刚撒了没半亩地,就听见村口传来拖拉机的“突突”声。
二柱子跑在前面,后面跟着技术员,他手里攥着几张纸,还抱着个小袋子,看见田埂上的粪肥堆,赶紧跑过来:“苏瑶!可算赶上了!我跟李科长说了你们村的情况,他特批了个紧急补助,这是申请表,填好盖个村委会的章,我明天一早就递上去,三天就能批下来——二十斤尿素,还有五十块钱补助!”
“真……真能批下来?”苏瑶手里的水桶差点掉在地上,看着技术员手里的申请表,眼睛一下子亮了,“二十斤尿素刚好够两亩地用,五十块钱还能买袋后期的钾肥!”
“错不了!”技术员把申请表递过来,又把怀里的小袋子打开,里面是半斤尿素,“这是我从农资站拿的样品,先给你们救急,撒在最蔫的那片秧苗上,能撑到补助下来。”
村民们一下子炸开了锅,张婶赶紧从兜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十个鸡蛋,要塞给技术员:“太谢谢你了!这鸡蛋你拿着补补身子,天天为咱村的事跑,辛苦你了!”
“别客气!”技术员赶紧推辞,指着申请表说,“快填吧,我教你咋填,村名、田亩数、申请事由都得写清楚,别写错字,不然批不下来。”
苏瑶赶紧找了块平整的石头当桌子,趴在上面填表格。
技术员在旁边一笔一划地教:“这里填‘向阳村’,田亩数填‘两亩’,申请事由就写‘水稻分蘖期缺氮,申请尿素及补助’,字写工整点,别连笔。”
二柱子蹲在旁边,帮着递笔递橡皮,老周则一路小跑回村委会盖章。
村委会的章平时锁在村支书抽屉里,老周拍着胸脯保证“三分钟就回来”,果然没一会儿就举着盖好红章的表格跑回来了,印泥还没干,苏瑶赶紧用嘴吹了吹。
技术员把填好的表格叠好放进文件夹,又把那半斤尿素递给苏瑶:“这尿素撒的时候别直接撒在叶子上,掺点泉水化开浇在根边,不然会烧苗。补助批下来我第一时间给你们送过来,放心!”
“太谢谢你了!”苏瑶攥着那小袋尿素,心里的石头总算落了地,“等水稻收了,我一定请你吃刚煮好的白米饭,再炒两个菜!”
“那我可等着!”技术员笑着摆摆手,跳上拖拉机,“我还得去别的村送资料,先走了,有啥问题随时找我!”
送走技术员,村民们的干劲更足了。
苏瑶把那半斤尿素倒进泉水桶里,搅拌均匀,让二柱子和老周浇在最蔫的那片秧苗上,自己则继续带着村民们撒粪肥糊。太阳慢慢升起来,照在田里的秧苗上,虽然还是有点蔫,但看着比早上多了点生气。
中午的时候,张婶从家里端来了玉米糊糊和咸菜,分给大家吃。
苏瑶坐在田埂上,喝着热乎乎的糊糊,看着田里的秧苗,心里踏实了不少——有了这半斤尿素救急,再加上粪肥糊,秧苗应该能撑到补助下来。
下午,苏瑶和老周、二柱子商量着晚上接着守田。“不光防虫子,还得防牲口闯进田里踩秧苗。”老周说,“昨天村西头的老王家的牛就差点闯进来,幸好我看见了。”
二柱子自告奋勇守前半夜,老周守后半夜,苏瑶则回家煮明天要撒的粪肥糊,还特意多煮了点,里面加了些切碎的艾草——既能补肥,又能防虫子,一举两得。
天黑下来的时候,二柱子扛着锄头去了田里,手里还拿着苏瑶煮好的粪肥糊和一盏马灯。苏瑶站在村口,看着田里的马灯光晃来晃去,心里琢磨着——等补助下来,买了尿素施上,秧苗肯定能长出新杈,到时候再除草、追肥,明年肯定能收上稻子,村民们就能吃上白米饭了。
第二天早上,苏瑶刚走到田里,就看见二柱子蹲在秧苗边,眼睛亮晶晶的。“苏瑶!你快看!”二柱子指着秧苗,“昨天浇了尿素水的那片,冒出新杈了!小小的,嫩绿色的!”
苏瑶赶紧跑过去,扒开秧苗一看——果然,在老杈旁边,冒出了个一寸长的新杈,嫩得能掐出水来。她又看了看撒了粪肥糊的秧苗,虽然没冒新杈,但叶子比昨天绿了点,也硬挺了点。
“有戏!”苏瑶高兴得直拍手,“再撑两天,补助的尿素就来了,到时候全田施上,肯定能长出更多新杈!”
老周也来了,听见有新杈冒出来,赶紧凑过来看,笑得合不拢嘴:“还是苏瑶有办法,不然咱村的稻子真就完了!”
接下来的两天,苏瑶每天都去田里查看,看着浇了尿素水的秧苗新杈越长越多,心里的希望也越来越满。第三天下午,技术员果然开着拖拉机来了,车斗里装着一袋尿素和一个信封。
“苏瑶!补助批下来了!”技术员把尿素袋卸下来,又把信封递给苏瑶,“这是五十块钱补助,你点点。”
苏瑶接过信封,里面是五十块崭新的钱,她数了一遍,一张不少。她又摸了摸尿素袋,沉甸甸的,足有二十斤。“太谢谢你了!”苏瑶激动得说不出话,只能一个劲地道谢。
“别谢我,是你们村的示范基地做得好!”技术员笑着说,“赶紧施尿素吧,一亩地十斤,撒完浇点泉水,让肥快点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