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娘目光平和地迎上杜婉卿的视线,唇边含着恰到好处的浅笑,略一颔首,唤了一声:“徐小姐,山路相逢确是有缘。”
她声线如常,举止间从容,不失礼数。
这番气度反倒让杜婉卿脸上的笑意淡了几分。
杜婉卿心下不悦,一个乡野村妇,还是嫁过人的,凭什么这般自得?
自从酒楼一别,她始终对赵惊弦念念不忘,托人细细打探。
数月下来,她已知晓玉娘原是赵惊弦的兄嫂,那小鲤是他侄女,而那个小男孩更是与赵家毫无血缘。
想来他定是为了责任才不得已照顾寡嫂侄女,连别人家的孩子也一并收养。
她本欲再做打算,却被兄长觉察她暗中打探赵惊弦,严厉警告后才不得不歇了心思。
可今日这般巧遇,岂非天意?
既然缘分如此,她自然要把握住。
思及此,杜婉卿重整笑容,转向徐从筠道:“徐小姐,这山路漫长,我与兄长二人难免孤单。见你们这般热闹,不知可否同行?”
她与徐从筠虽不算熟稔,但同在京城闺秀圈中,各类宴席上常有照面,也算相识。
徐从筠是不想的。
若杜婉卿不曾那般直勾勾地望着赵惊弦,她定会立即应下。
毕竟杜文若与虞兴安、赵惊弦皆是同僚,一起登山也正常,拒绝未免不近人情。
可眼下这情形,她既不好不顾玉娘的感受贸然答应,又不好直接回绝。
正两难间,玉娘轻柔的嗓音响起:“人多确实热闹些,倒是我疏忽了,未主动邀杜公子与杜小姐同行。既杜小姐不嫌弃,便与我们一道吧。”
徐从筠些许诧异,见玉娘都同意了,便也笑道:“是啊,杜小姐同我们一道,热闹些。”
杜婉卿没料到竟是玉娘先应下,不过很快,她就想明白了,玉娘这是在讨好她。
不管表面装得如何平静,心里定是自怯的。
“好啊,就麻烦赵夫人和徐小姐了。”她嫣然一笑。
玉娘和徐从筠都没有将赵攸、李盼芙介绍给她,赵攸二人也没有主动搭话。
杜婉卿这般态度,她们自然不会自讨没趣。
如此,一行人的队伍又添了几人。
赵惊弦那边依旧热络,谈天说地。女眷这边的气氛却显得微妙。
原本说说笑笑的氛围,因杜婉卿绵里藏针的话语而略显怪异。
她大多时候只与玉娘、徐从筠交谈,将赵攸和李盼芙晾在一边。
李盼芙悄声问赵攸:“小攸,这是谁啊?”
赵攸低声道:“她哥哥和我二哥先前同在翰林院,之前在酒楼偶然见过一次这杜小姐。”
李盼芙了然,原来并不相熟,也没有交集。
“赵夫人,你这女儿这模样生得真好,像极了你,就是不像赵大人。”杜婉卿看着小鲤,忽然来了这么一句。
孩童心性澄澈如镜,小鲤敏锐地觉察出杜婉卿言语中的不善。
她抿紧了唇,想起爹娘平日的教导,才强忍着没有将不悦表露在脸上。
玉娘将小鲤往身边拢了拢,神色温婉:“谢杜小姐夸赞,我女儿自是像我。”
杜婉卿见她刻意避开后半句,哪里肯罢休,笑吟吟地继续道:“就是可惜了,赵夫人与赵大人都生得这般好,若是结合你二人的长相,这孩子定是更加标致才对。”
赵攸听着,忍不住瞟了眼杜婉卿,这人还没嫂子好看的,哪里轮的到她说可惜。
玉娘原本不欲理会,可不喜她对小鲤的长相说三道四。
她轻轻抚过小鲤的发梢,声音依旧柔和,“杜小姐说笑了。孩子的容貌是上天所赐,我和夫君只愿她健康喜乐便是福分。至于像谁,都不重要。”
说着,她垂眸看向小鲤,唇边的笑意深了些,语气极尽温柔:“更何况,我女儿的样貌无一处不是恰到好处。在我这个做母亲的眼里,便是最好的模样。”
杜婉卿还要再说些什么,徐从筠却已含笑开口:\"我倒是觉着小鲤这孩子生得极好,眉眼像极了赵嫂子,又得了赵大人的挺拔鼻梁。这般尽挑着父母的优点长,将来定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这话让玉娘听着十分舒心,“谢徐妹妹夸赞。”
徐从筠这话让玉娘对她亲近了些,称呼也从“徐小姐”转为“徐妹妹”。
杜婉卿见她们二人一唱一和,将自己方才的话堵得严严实实,心下气恼,便不动声色地转了话锋。
她目光在小鲤和不远处赵惊弦的身影间流转,故作惊讶道:\"仔细一瞧,这孩子确实有几分像赵大人呢。这小姑娘约莫七八岁了吧?赵大人看着不过二十五六的年纪,没想到竟有这么大的女儿了。\"
玉娘柔和的眉眼冷了下来,猜想这位杜小姐怕是早就打听过赵家的底细。
她不动声色,\"我们那素来有早婚的习俗。以我家夫君这个年纪,有这般年纪的孩子,实在算不得稀奇。\"
徐从筠立即接过话头:\"杜小姐有所不知,赵大人天资聪颖。我听未来婆母,赵大人十四岁便中了秀才,十七岁便高中举人,可谓少年得志。学业既已有成,早些成家立业也是常理。”
这些杜婉卿早就探查的一清二楚了,可此刻,她还是故作惊讶:“赵大人竟如此厉害?”
徐从筠笑着点头。虞兴安年岁和赵惊弦相当,在她看来,自己的未婚夫婿同样年少有为,堪为良配。
杜婉卿被两人这般一唱一和地挡了回来,面色微沉,却又不便发作。
她目光一转,落在前方赵惊弦颀长的背影上,轻叹:\"赵大人这般年少有为,赵夫人真是有福气,能嫁与他。\"
玉娘淡淡一笑:\"想来是因缘际会吧,缘分从来都是天注定。该来时自然就来了,强求反而不美。杜小姐觉得可是这个理?\"
杜婉卿唇角勾起,眼中却无半分笑意,冷然道:“这世间大部分的缘分,恐怕都是有心人求来的。”
“有道理,赵嫂子这样好,想来也是赵大人诚心求来的福分呢。”徐从筠适时接过话,巧妙地将话题引开,“呀!你们快看,太阳出来了!”
玉娘几人顺着她所指抬头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