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中海的波光褪去前几日的惊惶,渐趋平静。可“银隼”划破天际的银色轨迹,仍如一道无形刻痕,深深烙在各国决策者的心头。
距离西方“自由卫士”军演已过去七日,全球舆论场的喧嚣虽稍有降温,各国暗地里的动作却愈发密集——有人焦虑地盘算利益得失,有人欣喜于制衡力量的出现,更有人攥紧情报网络的绳索,试图撬开卡隆国紧闭的技术大门。
卡隆国的军事崛起,对西方国家来说,是一种挑战和威胁。他们必须要遏制,非洲一直被他们当做自己传统的势力范围,他们的自留地。现在在这片土地上突然冒出一个国家,有了对抗他们的实力,他们怎么不担心和害怕。
但卡隆国表现出来的军事力量又让他们不敢轻易动用武力,以前在越国,汗国的经历告诉他们一但动用武力,如果不能快速赢得胜利,他们就会陷入泥潭。
况且这次的卡隆国和以前的国家又不一样,他们拥有核武器,如果真被逼急了,他们不顾一切,到时候就是两败俱伤。得利的就是夏国,俄国了。所以他们只能从其他地方打压卡隆国。
而夏国,俄国,新国等对于卡隆国的崛起是带着欣喜又担忧。欣喜的是卡隆国可以帮助他们分担西方国家的压力。毕竟这些年,以灯塔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了维护自己的霸主地位,一直在打压他们这些新崛起的国家。担忧的是卡隆国的军事发展太快,现在竟然已经有了六代机,简直不可思议。要知道他们的国家六代机都还只是立项。
他们希望看到一个强大的卡隆国去牵制西方国家,但又害怕一个过于强大的卡隆国影响到他们国家的利益。
而像新国等一些在大国缝隙中生存的国家来说,卡隆国的崛起是一件大好事。他们在国际上的战略挪转空间变大,可以反复在大国之间横跳。如果像冷战期间,他们就必须选一边站队,很可能就被当做炮灰了。
利国总统府办公室内,总统卡马乔正对着墙上的非洲地图出神。指尖划过卡隆国与利国接壤的边境线,他嘴角的笑意藏都藏不住。作为“联盟盾牌”军演的联合发起国,利国是卡隆国崛起的直接受益者。他赌赢了,连他自己都没料到,卡隆国竟藏着这般大杀器。军演过后,利国与卡隆国的石油合作已是板上钉钉,没人会再敢跳出来触卡隆国的霉头。
“总统先生,灯塔国驻利大使刚发来照会,希望我们‘分享’与卡隆国军演的细节,还暗示愿提供援助。”秘书将文件放在桌上。
卡马乔冷笑一声,指尖在文件上轻敲:“告诉灯塔国大使,利国很抱歉,无法共享任何与卡隆国军演相关的情报。”他心里门儿清,灯塔国想要的,无非是卡隆国六代机的情报。可问题是,即便他想共享也无能为力——卡隆国的“银隼”从本国起飞,军演露脸后便即刻返航,他根本接触不到核心信息。
“现在轮到他们担心了。”卡马乔暗忖,“卡隆国越强,我们这些被西方压制的国家,腰杆就能挺得越直。西方国家不会再轻易动手,甚至会反过来拉拢我们这些小国。”
与利国的轻松截然不同,中东石油大国沙国此刻正陷入激烈的内阁争论。总统的办公桌上,摊着三份立场迥异的报告:国防部的《“银隼”技术威胁评估》、财政部的《与卡隆国能源合作可行性分析》,以及情报部门的《西方情报渗透动态》。
“卡隆国的崛起绝非好事!”国防部长哈立德猛地拍桌,脸色涨红,“我们的油田和输油管道全暴露在开阔地带,一旦卡隆国与西方爆发冲突,我国境内的灯塔国军事基地就有可能受到卡隆国的攻击,我们必受波及!”
“哈立德,你太保守了!”财政部长阿卜杜拉立刻反驳,“我们每年要向灯塔国支付数十亿美元‘安全保护费’。如今卡隆国有了制衡西方的实力,正好借此谈判,减少对西方的依赖,甚至能争取更优惠的能源合作条款——卡隆国经济改革需要石油,我们需要军事技术支持,这是双赢!”
沙国总统揉了揉眉心,指尖在三份报告上反复摩挲。他清楚,沙国的困境是众多中等国家的缩影:既担忧卡隆国崛起打破现有利益格局,又渴望借其力量摆脱西方控制。最终,他拿起笔在情报部门的报告上签字:“加强与卡隆国的外交接触,但暂不推进实质性合作。另外,令情报部门密切关注西方在卡隆国的渗透动作,我们需掌握更多信息,才能做出最终决定。”
全球目光聚焦卡隆国之际,西方各国情报机构已悄然掀起一场“无声的战争”。灯塔国情报部门利国站,站长托马斯正对着电脑屏幕上的卫星地图,手指在卡隆国首都周边的工业区反复圈画。
“目标区域确定了吗?”托马斯头也不抬地问,声音透着急切。屏幕上,几个红色标记点标注着卡隆国可能的航空研发基地,其中一处位于沙漠边缘的工厂,近三个月夜间灯光强度显着增加,货运车辆进出频率也远超其他区域。
“初步锁定‘沙漠’工厂,但卡隆国的安保太严密了。”特工米勒将加密报告传过去,语气无奈,“他们在工厂周边五公里设了三层警戒圈:外层是武装巡逻队,中层是红外感应围栏,内层还有电子干扰装置——我们派去的三个线人,两个刚接近警戒圈就被抓,还有一个至今失联。”
托马斯的手指重重敲了敲桌子:“不能等!五角大楼只给一个月期限,必须拿到‘银隼’的情报,哪怕只是基础性能数据也好。”他点开另一份文件,里面是卡隆国近期的经济改革政策,“他们不是在推进‘外资技术合作’吗?让我们的人借此先混进去,或许能找到突破口。另外,联系卡隆国财政部的那个‘内应’,让他设法获取航空相关预算报告,从资金流向里找线索。”
与此同时,高卢国对外安全总局的特工们也在寻找突破口。他们同样以企业合作作掩护进入卡隆国,在境内调查航天项目踪迹,期盼能找到六代机的相关信息。
卡隆国国家安全局总部大楼内,谢靖正看着近期外国间谍活动的文件,眉头紧锁。文件里既有特工试图贿赂卡隆国官员的记录,也有间谍妄图渗透军队的行动——过去一周,他们虽挫败17起西方情报渗透行动,抓获23名特工和线人,但仍有漏网之鱼在暗中活动。
“经济改革确实给了他们可乘之机。”谢靖对着电话那头的夏宇说,语气带着一丝自责,“老板,我们不能全面禁止外资进入,也无法停止国际交流,这些都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可这也让西方有了渗透渠道。”
电话那头,夏宇的声音依旧沉稳:“我知道这很难,但我们必须平衡好‘发展’与‘安全’。我们不可能像新罗国的金三胖一样,全面封锁。”他顿了顿,继续道,“给卡隆国所有部门下发‘安全指引’,明确机密信息与公开信息的界限;对外资企业背景进行严格审查,尤其涉及技术合作的项目,必须有国家安全局人员全程参与;另外,加强对政府官员和科研人员的保密教育,告诉他们,西方的糖衣炮弹比子弹更危险。”
夏宇挂断电话,走到窗边,望着远处日渐繁荣的科理尔。他清楚,卡隆国正处在“崛起的十字路口”——经济改革能让国家更强盛,却也让国家安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夜色渐深,卡隆国首都渐渐沉寂,只剩少数工厂仍亮着灯,为这个国家的未来持续忙碌。而在世界各个角落,无数双眼睛仍紧紧盯着这片土地:有人期待它的崛起,有人恐惧它的强大,有人则在暗中等待“可乘之机”。地中海的浪涛依旧拍打海岸,全球格局的重塑,已在这场“无声的战争”中悄然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