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西沙,这座距离利国首都阿尔及尔仅一百二十公里的小城,宛如一颗被岁月尘封的微小沙砾,悄然镶嵌在阿尔及尔的管辖版图之内。它如同被世界遗忘的角落,在漫长的时光里默默伫立,鲜少有人问津。
莫西沙因地处山地,周边资源匮乏,尽管近年来阿尔及尔蓬勃发展,它却仿若被一道无形的屏障隔绝,始终维持着原有的模样。城中常住人口约二十来万,平日里,除了往来阿尔及尔的货车司机,几乎无人会在此停留。这些疲惫的旅人会在路边的餐馆稍作歇息,点上一份当地特色的炖羊肉,就着粗陶杯里的土茶,一边品尝,一边对卡马乔政府的政策抱怨连连。然而,无人知晓,利国“自由阵线”的首领哈德文,已在这片尘土飞扬的街巷中隐匿了将近一个月之久。
哈德文藏身于城西一间废弃的橄榄油作坊。作坊的原主人早已移民欧洲,随后被“自由阵线”的成员接手,这里便成了哈德文绝佳的庇护之所。此刻,他正静静地坐在作坊后院的阴影之中,修长且骨节分明的手指轻轻捻着一颗从墙角摘下的干枯橄榄。他的目光凝视着远方,那里,阿尔及尔方向的天际线若隐若现,隐隐约约有直升机的轰鸣声传来,那是卡马乔政府军的巡逻队正在低空盘旋。
“首领,西方的加密通讯刚刚传来。”心腹马哈茂德小心翼翼地掀开作坊那扇破旧的木门,声音压得极低,生怕被外界察觉。他的手中紧握着一个巴掌大小的卫星通讯器,屏幕散发着淡蓝色的微光,在昏暗的环境中显得格外醒目。
哈德文缓缓站起身来,接过通讯器,指腹轻轻滑过冰冷的屏幕。加密信息极为简短,仅有一行字:“窗口已开,按计划行事。”他紧紧盯着这行字,足足半分钟,喉结不自觉地上下滚动。这一个月来,他如同蛰伏在黑暗中的猛兽,悄无声息地将“自由阵线”的核心成员分批送入莫西沙,又派遣拉希德带领外围队伍在南部制造声势,为的就是等待这一刻的到来。
作为“自由阵线”的首领,他心中一直怀揣着推翻现任政府、建立自己政权的梦想。但现实的残酷却如同一盆冷水,一次次浇灭他的热情。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自由阵线”与卡马乔的正规军相比,实力悬殊巨大。只要他们稍有动作,就会立刻遭到卡马乔部队的致命打击。卡马乔的部队装备精良,拥有坦克、装甲车、战斗机,背后还有卡隆国的大力支持;
而“自由阵线”,除了一批老旧的步枪,大部分成员甚至都未曾接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
但哈德文有着常人难以企及的忍耐力。多年来,他一直隐忍不发,只在卡马乔控制力相对薄弱的利国南方暗自发展势力。他从不主动与卡马乔正面冲突,因此,卡马乔虽知晓他们的存在,却并未对他们进行全力围剿。
当西方国家主动联系上他时,哈德文内心的渴望瞬间被点燃。他深知,等待多年的机会终于降临,这或许是他实现梦想的唯一契机,一旦错过,便再无可能。所以,他必须牢牢抓住。
在得到西方国家提供的武器装备和各种支援后,哈德文并未急于行动。他深知,耐心是这场博弈中至关重要的因素。
多年的等待都已过去,又何必在乎这短暂的时间。他开始秘密地将手下人员和武器装备,小心翼翼地转移到莫西沙。
当主力部队基本部署到位后,他才授意“自由阵线”的成员在全国范围内举行游行破坏等活动,并命令拉希德在南方制造混乱。但他始终隐藏在幕后,让拉希德出面行动,拉希德无疑成了他为自己树立的一个挡箭牌。
之前在扎维耶、奥兰的“溃败”,看似是被政府军强势压制,实则是哈德文精心策划的烟幕弹。他明白,正面对抗等同于自寻死路,与其让兄弟们白白牺牲,不如暂且隐藏实力,等待那个能够给予敌人致命一击的绝佳时机。
“西方那边,还传达了其他消息吗?”哈德文将通讯器揣进怀里,手指下意识地摩挲着作坊墙壁上的裂缝。墙上那几十年前的涂鸦依然清晰可见,画的是一棵橄榄树,只是如今树皮已然剥落,仅留下模糊不清的痕迹,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他们说,雇佣兵已经抵达。”马哈茂德向前凑近一步,声音中隐隐透露出一丝紧张,“共计三千人,分成小批次陆续前来,现在都藏匿在莫西沙周边的村落里。西方的联络员还表示,等我们发起行动,这三千雇佣兵将全力配合,听从您的指挥。他们还会为我们提供情报支持,武器装备今晚也会进行大规模空投。”
哈德文微微点头,迈着沉稳的步伐走到作坊门口,轻轻撩起破旧的门帘,望向莫西沙的主街。街上行人寥寥无几,只有几个裹着头巾的妇女,挎着篮子匆匆走过,嘴里低声交谈着,大概是在议论南部的战乱,满心担忧战火会蔓延到自己的家园。
哈德文心中暗自思忖,有了这批雇佣兵,再加上自己精心筹备的力量,他有十足的信心攻破阿尔及尔。毕竟,当下阿尔及尔的守军数量并不多,卡马乔已派遣大量部队前往南部平叛。而且,他在阿尔及尔城内早已埋下了后手。
他的思绪不禁飘回到从前,“自由阵线”在东部山区的营地遭到政府军飞机轰炸的惨烈场景。那时,火光冲天,兄弟们的惨叫声在山谷间久久回荡。他带领着残部奋力突围,背后还不幸被一颗流弹击中。从那一刻起,他便在心中暗暗发誓,绝不再让兄弟们做无谓的牺牲。
“拉希德那边,有最新消息吗?”哈德文转过身,目光紧紧落在马哈茂德身上。拉希德作为“自由阵线”的二首领,性格急躁,但作战勇猛。此次让他在南部搅乱局势,就是为了吸引政府军的注意力,让卡马乔派部队去平叛,为莫西沙这边争取宝贵的时间。
“昨天刚收到消息,他在南方遭到卡马乔部队的追捕,但并未被抓获。现在,南方我们的人基本不敢轻易露面。”马哈茂德递上一张皱巴巴的纸条,“不过,卡马乔似乎已经起了疑心,正在四处追查我们的行踪。”
哈德文接过纸条,手指用力,将纸条捏得皱成一团。他清楚,时间紧迫,容不得再有丝毫拖延。倘若继续等待,卡马乔的人迟早会找到他们。一旦南方平叛的军队返回阿尔及尔,他们成功的机会将变得微乎其微。而且,西方的耐心也是有限度的,他们不可能无休止地提供援助。一旦他们认为“自由阵线”没有成功的希望,随时可能毫不犹豫地抽身离去。
“通知下去,等西方的空投物资一到,我们即刻行动。”哈德文的声音陡然变得坚定无比,眼底闪过一丝狠厉的光芒,“让村落里的雇佣兵做好充分准备,准时出发,目标直指阿尔及尔。这一次,我们务必一举拿下。”
马哈茂德微微一愣,下意识地问道:“首领,这会不会有些仓促?而且,阿尔及尔的防御……”
“不能再等了。”哈德文果断打断他,手指坚定地指向阿尔及尔的方向,“西方给予的机会,仅有这一次。卡马乔的部队虽然众多,但已经派遣了一部分前往南部和边境地区,阿尔及尔城内的守军和以前相比已经空虚很多。我们只要趁着夜色迅速冲进去,控制住卡马乔,就能让政府军陷入群龙无首的困境。届时,西方再出面施加压力,即便卡隆国想要援助卡马乔,也为时已晚。”他稍作停顿,又补充道:“还有,告诉兄弟们,此次行动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一旦失败,我们不仅会失去家园,还将被卡马乔追杀一辈子。”
马哈茂德看着哈德文眼中的决绝,不再多言,转身快步走出作坊,去传达首领的命令。
作坊里只剩下哈德文一人,他缓缓坐回阴影之中,从怀里掏出一张泛黄的照片。照片上,一位年轻的女子抱着一个刚出生的婴儿,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那是他的妻子和儿子,三年前,在政府军的清剿行动中,他们不幸被流弹击中,永远地离开了他。
他用指腹轻轻抚摸着照片上女人的脸庞,声音低沉,仿佛在喃喃自语:“再等等,很快,我就能为你们报仇雪恨了。”
窗外,风沙肆虐,不断拍打着破旧的木门,发出“呜呜”的声响,仿佛是在为即将到来的残酷血战奏响悲壮的序曲。
莫西沙的夜晚,比白天更为寂静。大多数居民早早便关上了家门,只有几盏路灯在风沙中摇曳不定,投射出昏黄黯淡的光。城西的橄榄树林里,“自由阵线”的成员们正悄然集结。他们身着深色衣物,手中紧紧握着步枪,眼神中既流露出紧张的神色,又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车辆也早已从隐蔽之处驶出,蓄势待发。
不远处的村落里,西方雇佣兵同样在进行着紧张的准备工作。他们装备精良,配备有夜视仪、战术背心等先进装备。一位金发碧眼的雇佣兵团长,正通过通讯设备与西方联络员进行最后的确认:“装备会按时空投下来吧?”
“不会出错的。”通讯设备里传来冰冷的电子音,“记住,你们的任务是协助‘自由阵线’控制阿尔及尔,切勿恋战。一旦局势不利,立刻撤退。”
团长挂断通讯设备,踢了踢身边的一名雇佣兵,用英语说道:“打起精神来,别给我掉链子。”
凌晨十二点左右,几架运输机从空中呼啸而过,一片片伞包如同雪花般纷纷飘落。
哈德文站在橄榄树林的制高点,俯瞰着手下的队伍,他们如同黑色的潮水一般,涌动着无尽的力量。他深吸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风沙和火药的味道,那是属于战争的独特气息。
“出发!”他低声下达命令,率先登上一辆军用悍马。
“自由阵线”的人马沿着公路迅速前行。途中,有民众看到这一大批军队,却并未感到奇怪。毕竟,这几日利国局势动荡不安,有军队出现实属正常。月光被乌云遮蔽,四周一片漆黑,唯有汽车的轰鸣声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刺耳。
莫西沙的风,依旧在不停地吹拂。但此刻的利国,已不再是往日的利国。一场更为猛烈的风暴,正在黑暗中悄然酝酿,即将席卷这片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