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轩化身为规则雕像,已过去了标准计时三个地球年。
“法则净土”内部,时间仿佛进入了另一种流速。外部宇宙的星辰生灭、文明兴衰,似乎都与这片被永恒锚定的区域无关。这里没有四季更替,没有日夜轮回,只有那尊晶莹雕像散发出的、恒定不变的微光,如同呼吸般笼罩着一切,抗拒着“终末”的侵蚀。
这片被拯救的天地,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安全”,却也陷入了某种难以言喻的“凝滞”。
三年时间,足以让劫后余生的创伤结痂,也足以让新的秩序和矛盾在平静的湖面下悄然滋生。失去了林轩这位拥有绝对力量和道德权威的“守望者”,人类文明的领导结构不可避免地进入了重组与博弈的阶段。
以雷昊为首的军方势力,凭借着在最终防御战中展现出的铁血与忠诚,以及在战后维持秩序、清理废墟、重建防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武力保障,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净土内最具有实际控制力的集团。雷昊本人并未称王,也未设立任何独裁头衔,但他那不容置疑的命令和遍布各关键节点的嫡系军官,让他成为了实质上的“无冕之王”。
议庭依旧存在,但职能和影响力已大不如前。它更像是一个咨询和协调机构,负责处理民生、科技、内政等“非军事”事务,而所有涉及安全、资源分配、对外(尽管目前并无真正的“外”)战略的核心决策,都需经过雷昊的首肯,或至少不与他设定的底线冲突。
李婉的科研团队地位超然。她们掌握着解析渊瞳知识、研究林轩所化规则、以及推动文明技术升维的关键。雷昊给予了她们极大的自主权和资源倾斜,但同时也将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和应用方向,牢牢置于军方的监管之下。科技,必须为“生存”与“秩序”服务,这是雷昊不可动摇的原则。
陈星领导的通讯与信息网络,苏晓负责的心光引导与精神健康体系,也都并入了以军方为主导的大框架内,成为了维持社会稳定和集体意志的重要工具。曾经的“静默福音”思潮,在失去了外部压力和渊瞳的隐性推动后,并未完全消失,而是转入了地下,或以一种更加温和的、追求“效率”和“理性”的形式,渗透进了社会的某些层面,尤其是年轻一代的工程师和学者中。
总的来说,净土内部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的“军管发展期”。在雷昊强硬而有效的治理下,战争的创伤被迅速抚平,基础设施得以重建和升级,基于渊瞳知识和林轩遗留法则研究的新技术开始应用,社会的整体实力甚至在稳步提升。大多数民众对于这种带来秩序与安全的强权统治,抱持着默许甚至感激的态度。毕竟,与之前朝不保夕的绝望相比,现在的“凝滞”与“受限”似乎是可以接受的代价。
然而,平静的水面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
这一日,在净土核心区域,那尊林轩雕像正下方,一座新建造的、结合了最尖端科技与心光冥想的“静思圣殿”内,正在进行一场非公开的高层会议。
与会者仅有四人:雷昊,李婉,陈星,苏晓。这是自林轩化身规则后,他们形成的、处理最核心事务的非正式决策圈。
雷昊一身笔挺的军装,肩章上并未增添任何新的徽记,但他端坐主位的姿态,已然不怒自威。他目光扫过另外三人,沉声开口,声音在空旷的圣殿中回荡:
“三年了。壁垒稳固,内部安定,技术突破超过预期十七项,心光网络覆盖率与稳定性达到历史峰值。从任何数据看,我们都处于‘星火纪元’最好的时期。”
他顿了顿,话锋陡然一转,锐利的目光如同鹰隼:
“但是,我们都被这‘安全’麻痹太久了!”
他挥手调出一幅全息星图,那是净土周边被林轩规则锚定的区域,以及之外那依旧被“终末回响”笼罩的、未知的黑暗宇宙。
“我们像一群躲在玻璃罩子里的虫子!”雷昊的声音带着一丝压抑的激动,“外面是什么?‘终末之影’真的放弃了吗?渊瞳去了哪里?星渊意识为何再无明确的回应?还有其他幸存者吗?我们难道要永远龟缩在这片小小的‘净土’里,直到……直到某种我们无法理解的变化发生,或者这尊雕像的力量在某一天耗尽?”
他的话如同重锤,敲打在每个人的心上。李婉推了推眼镜,冷静地回应:“雷将军,我理解你的担忧。但贸然探索外部,风险极高。林轩阁下付出的代价,才换来这片安全区。我们现有的技术,包括对规则雕像的初步研究,还无法确保能在外界‘终末回响’的侵蚀下长期生存。”
“所以就要坐以待毙?”雷昊打断她,“等待不是军人的风格!李婉博士,你的团队研究了三年,对林轩留下的规则,对渊瞳的知识,到底掌握了多少?我们能否复制,哪怕只是极小范围地模拟那种对抗‘终末’的力量?”
李婉沉默片刻,调出几组复杂的数据流:“很难。林轩阁下的‘万象谐振’及其最后的‘定义’行为,涉及到了法则本源的层面,远非我们目前的技术能够完全解析和复现。我们更多是在应用其‘结果’——也就是这片被锚定的安全区。至于渊瞳的知识,它们更像是‘钥匙’和‘提示’,而非具体的‘图纸’,很多内容需要对应的文明层级才能理解,强行应用风险巨大。”
陈星补充道:“通讯网络对外界的探测波,只要超出规则边界,就会迅速被‘终末回响’吞噬同化,无法传回任何有效信息。我们对外界……几乎是瞎子。”
苏晓则从精神层面提出担忧:“民众的心理状态刚刚稳定下来,普遍存在一种‘安居一隅’的倾向。如果此时宣布要进行高风险的外部探索,可能会引发不必要的恐慌和抵触情绪。心碑体系虽然稳固,但其共鸣更多是向内凝聚,缺乏向外开拓的‘冲劲’。”
雷昊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座椅扶手,发出沉闷的声响。他知道他们说的都有道理,但他内心深处那股属于战士的、永不满足于固守的本能,在不断地嘶吼。
“我们不能永远活在林轩的庇护下。”他最终缓缓说道,语气斩钉截铁,“守望者化为了规则,但他守望的,不应该是一个永恒的温室。文明要延续,就必须走出去,必须了解外面的世界,必须……找到在没有他指引的情况下,独立面对‘终末’的方法。”
他站起身,走到那尊晶莹的雕像前,仰望着那永恒不变的光芒。
“我决定,启动‘星火探针’计划。”雷昊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我们将集中资源,建造一批小型、高速、具备最强隐身和抗干扰能力的无人探针。它们将携带我们所能理解的最尖端的规则防护技术和信息采集装置,分批、分方向,尝试穿越规则边界,对‘终末回响’笼罩的区域进行初步侦察。”
李婉眉头紧蹙:“将军,这依然极其冒险!探针很可能有去无回,我们投入的巨大资源可能血本无归!”
“那就让它们有去无回!”雷昊猛地转身,目光灼灼,“哪怕只有一枚探针,能传回一秒钟的外界真实影像,能让我们对‘终末回响’的现状多一丝了解,那就是值得的!总比在这里当瞎子、坐吃山空要强!”
他看向李婉:“博士,我需要你的技术团队,在三个月内,拿出最优化的探针设计方案和规则防护应用方案。”
看向陈星:“信息部门负责设计最极端情况下的信息压缩和传回机制。”
最后看向苏晓:“心光引导部门,需要开始潜移默化地铺垫,为可能到来的、关于外部世界的新认知做好准备。”
他的命令清晰而强硬。三人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凝重与一丝……被点燃的火焰。固守固然安全,但探索未知,同样是刻在文明骨子里的本能。
“是,雷将军。”李婉最终点了点头,代表科研领域接受了这个充满风险的任务。
就在会议即将结束,众人准备离去时,圣殿中心那尊一直静默无声的林轩雕像,其周身那恒定的微光,似乎……极其微弱地、几乎无法被任何仪器检测到地……闪烁了一下。
那闪烁短暂到如同幻觉,微弱到连近在咫尺的雷昊等人都未曾察觉。
但在那光芒闪烁的瞬间,端坐于雕像正下方、一直闭目凝神感受着规则波动的苏晓,却猛地睁开了眼睛,脸上露出了极度震惊和难以置信的神情!
她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却发现自己发不出任何声音。一股庞大而温和,却又带着无尽沧桑与疲惫的意念,如同沉睡的巨人翻了个身,在她的精神感知中一闪而逝,随即又归于那永恒的沉寂。
那感觉……分明是……
苏晓的心脏狂跳起来,她猛地看向那尊雕像,又看向对此毫无所觉、已然转身离去的雷昊和李婉。
一个惊天动地的猜想,在她心中疯狂滋生。
林轩阁下……
他的意识……
难道并未完全消散?!
他只是……沉睡了?!
而这“星火探针”计划的提出,是否在无意中……触动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