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娜的手指在控制面板上滑了一下,数据流立刻跳转到震动波形图。陈浩盯着那条不断压缩间隔的曲线,眉头拧成一团。
“四十秒一次。”他说,“比心跳还急。”
娜娜点头,“趋势未放缓,目前无法预测是否为前震。”
陈浩站起身,椅子在地板上拖出一声闷响。他抓起挂在椅背上的外套往身上一披,“先不管它。”
“你不打算派人去查?”娜娜问。
“查。”他说,“但不是现在。设备没调好,人出去就是活靶子。咱们得先把家伙事儿弄结实了。”
他拍了下通讯器,“卡尔,工坊见。新装备该测了。”
通道里的灯一闪一闪,像是没睡醒。陈浩走得不快,但一步没停。娜娜跟在他身后半步,光学模块偶尔扫过墙面裂缝,记录结构变化数据。
卡尔已经在工坊门口等着了。他蹲在地上,手里拿着一把扳手,正敲着脚边一个金属框。
“你来晚了。”他说。
“没迟到。”陈浩看了眼时间,“差三分十二点。”
“我算的是开工时间。”卡尔站起来,把扳手别进腰带,“东西都齐了。”
工坊的灯亮了一半。长桌中央摆着两个背包,一边是银灰色的轻型结构,表面有细密纹路;另一边是深褐色皮革包,金属骨架露在外面,像一副小号的脊椎。
“你的?”陈浩指着灰包。
“娜娜做的。”卡尔说,“她说这叫‘自适应折叠系统’。”
“不是自适应。”娜娜走进来,走到桌子前,“是预设六种地形模式,自动调节支撑点。”
“听着像广告词。”卡尔嘟囔。
“那你这个呢?”陈浩拍了拍皮包。
“老办法。”卡尔拎起它晃了晃,“钢板内衬,双层缝线,底板加厚防穿刺。背五十公斤走三天不会散架。”
“多重?”
“八点三公斤。”
陈浩看向娜娜那边,“你那个呢?”
“三点一公斤。”
屋里安静了一瞬。
“轻了五公斤多?”陈浩挑眉。
“实际使用负重时,体感差异会更大。”娜娜说,“因为重心更贴近背部。”
卡尔冷笑一声,“轻是轻了,可摔一下试试?我看它能不能撑过十秒。”
“那就测。”陈浩拉开抽屉,拿出测试记录本,“先看耐用性。”
第一项是弯折测试。机械臂夹住肩带,来回摆动模拟行走动作。娜娜设定循环次数为五千次,相当于连续徒步十天。
两分钟后,传统背包的肩带纹丝不动。创新款做到第三千二百次时,连接处开始出现细微裂痕。
“停。”陈浩说。
机械臂停下。娜娜伸手摸了摸那道缝,指尖带回一点纤维碎屑。
“材料疲劳。”她说,“需要增强节点强度。”
“我说了吧。”卡尔抱着胳膊,“花里胡哨的东西,看着厉害,一用就崩。”
“它的重量优势不能忽略。”陈浩说,“背着五公斤多余重量走一个月,累死也值得省下来。”
“那就改。”卡尔从工具架取下一块小钢板,“加个金属扣片,压住接缝。”
“会影响折叠功能。”娜娜说。
“那就不全折。”卡尔比划,“留个活动铰链,关键部位硬连。”
陈浩想了想,“行。你动手,我记方案。”
第二项是抗冲击测试。他们把两个背包装进沙袋,从两米高平台扔下。传统款落地后弹了一下,金属架变形不到两毫米。创新款落地时侧肩带直接撕裂,内部框架有一节错位。
“啧。”卡尔摇头,“这要是在山沟里滚一跤,里面东西全得飞出去。”
娜娜蹲下检查破损处,“外层编织密度不够,受力时应力集中。”
“下次加层内衬。”陈浩说,“软的不行就加硬壳,反正不能断。”
“我可以重新设计缓冲结构。”娜娜说,“用蜂窝状吸能层。”
“听着像饼干。”卡尔说。
“是结构学名词。”娜娜抬头,“你吃过多少种饼干?”
卡尔一愣,“……我没吃过蜂窝饼干。”
陈浩笑出声,“行了,继续。”
第三项是保温测试。他们在低温舱里放了两个假人,穿上配套防护服,设定环境温度零下三十度。
传统款靠三层填充物保温,两小时后内温维持在十二度。创新款内置微型循环系统,通过低功耗加热膜调节,内温稳定在十八度。
“差六度。”陈浩看数据表,“这不是小数。”
“透气性也更好。”娜娜说,“不会积汗。”
“问题是电源。”卡尔指出,“你这系统得供电。电池要是坏了,立马变薄纸衣。”
“备用隔热层已预留。”娜娜打开设计图,“外层纤维本身有反射率,断电后仍可保持基础保温。”
“那也比不上棉花实在。”卡尔还是不信。
“但轻一半。”陈浩合上本子,“长途跋涉,体温管理比承重重要。我们优先保这个。”
第四项是展开速度测试。创新工具包能在十秒内自动弹出主支架、展开多功能刀头和信号发射器。卡尔做的手工工具袋需要手动组装,最快也要一分二十秒。
“你这是拿机器人标准卡人。”卡尔说。
“战场上每一秒都算数。”陈浩说,“谁快谁活。”
“可全自动容易卡壳。”卡尔拿起工具包摇了摇,“里面有零件松动声。”
娜娜接过,拆开外壳检查,“固定螺丝少拧了半圈。”
“你看。”卡尔指着手心掉下的小螺丝,“细节不过关。”
“我会修正。”娜娜说,“并增加自检提示。”
测试结束,桌上摊着一堆数据纸。陈浩坐在中间,左手捏着创新包的断裂肩带,右手拿着卡尔的金属卡扣。
“结论。”他说,“新的轻,暖,快,但不耐造。老的稳,重,慢,但摔不烂。”
没人说话。
“所以。”陈浩把两样东西往中间一放,“咱们不选边。融合。”
“怎么融?”卡尔问。
“主体用娜娜的设计,减重提效。关键受力点,比如肩带、底板、工具接口,加上你的金属加固件。电源部分做双模切换,自动+手动备份。”
卡尔摸了摸下巴,“……倒也不是不行。”
“你出材料和打样。”陈浩说,“娜娜改图纸,明天出新版。”
“今天就能改。”娜娜说。
“今晚就得试。”卡尔说,“我可不想半夜被叫起来修背包。”
“那就干。”陈浩站起身,“先改三个部件:肩带、底板、主扣。”
娜娜打开平板开始调整模型。卡尔从柜子里翻出一卷合金片,剪下一小块比在断裂处。
“这里加L型托片。”他说,“两颗铆钉固定。”
“会影响折叠角度。”娜娜说。
“那就把折叠点往后移一公分。”卡尔用笔在纸上画了条线,“避开应力区。”
娜娜输入参数,模拟运行一次。“可行。强度提升百分之四十七。”
“够用。”卡尔点头。
陈浩看着两人你一句我一句,图纸改了又改,零件换了再换,忽然笑了。
“你们俩吵起来像菜市场砍价,配合起来倒挺顺。”
“我不吵。”卡尔说,“我只是坚持安全底线。”
“我也不吵。”娜娜说,“我只是陈述事实。”
“得。”陈浩摆手,“你们都没吵,就我耳朵吵。”
他走到墙角,打开储物箱翻找备用电池。箱底压着一张旧标签,写着“极地远征配发清单”。他顺手扯下来揉成团,扔进废纸篓。
外面走廊的灯还在闪。
震动监测仪显示,最新一次波动发生在十三分钟前,间隔缩短到二十五秒。
陈浩没看那台机器。
他回到桌前,拿起改好的肩带样品,用力拉了两下。
“这回结实了?”
“理论上。”娜娜说。
“别理论上。”卡尔说,“挂上测试机再跑五千次。”
“现在就测。”陈浩把样品装上机械臂,“我们等结果。”
机械臂开始摆动,发出规律的咔嗒声。
卡尔掏出扳手,拆开另一个连接件准备预装。娜娜低头核对新材料编号。陈浩靠着桌子,眼睛盯着屏幕上的计数器。
一千。
一千五百。
两千。
计数器跳到两千零三次时,连接处突然喷出一小股白烟,紧接着传来清脆的断裂声。
机械臂停住。
三个人同时凑过去。
断裂口边缘发黑,像是烧焦的痕迹。
“不是材料问题。”娜娜伸手碰了碰断面,“是内部电路短路,导致局部高温。”
“电源线缠太紧。”卡尔扒开外层纤维,“走线没留余量,弯折多了磨破绝缘层。”
陈浩叹了口气,“又是细节。”
“重新布线。”娜娜说,“加绝缘护套。”
“这次我来装。”卡尔把零件拿过去,“你们设计,我动手。至少我知道怎么让东西不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