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道的尽头连着条地下暗河,水流湍急,带着冰川融水特有的刺骨寒意。燕十三将竹简用油布裹好贴身藏着,与石头借着岩壁上镶嵌的夜明珠微光,顺流而下。
夜明珠的光芒是镇北侯时期镶嵌的,能在黑暗中持续发光百年。每隔三丈就有一颗,照亮岩壁上的壁画——描绘着九鼎铸造的过程:大禹收天下之金,在昆仑山下铸造九鼎,每尊鼎对应一州龙脉,鼎身刻着山川地理、物产矿藏,更藏着镇压上古凶煞的咒语。
“这就是九鼎的秘密?”石头的重剑指着其中一幅壁画,上面画着冀州鼎镇压着条黑色的巨龙,龙爪上缠绕着锁链,与燕十三梦中的景象一模一样,“晋王想放出来的就是这东西?”
燕十三的锈刀突然轻鸣,刀身的红光与夜明珠的光芒交织,壁画上的巨龙竟像是活了过来,对着他们张开血盆大口。“是‘饕餮’。”他想起老赵讲过的上古传说,“贪吃天下万物的凶煞,一旦放出,会吞噬整个九州的龙脉。”
暗河突然转弯,前方出现道瀑布,水雾中隐约能看到座石舫,停泊在水潭中央。舫上插着杆残破的“镇北”大旗,在气流中猎猎作响,像是在欢迎他们的到来。
“是镇北侯的‘破浪舫’。”燕十三认出这船的样式,与兵书上记载的一模一样,“能在地下暗河航行,是当年运送九鼎的秘密交通工具。”
两人登上石舫,舱内的陈设简单却整洁,案几上放着套未完成的竹简,旁边的青铜灯里还有半盏灯油,显然是镇北侯当年突然离开时留下的。
燕十三将三卷竹简摊在案几上,用夜明珠照亮。第二卷的内容让他的手开始颤抖——上面详细记录了晋王如何陷害镇北侯:先是掳走赵屠为人质,逼镇北侯画出假的龙脉图;再买通影卫营的叛徒,伪造通敌书信;最后在朝堂上颠倒黑白,让镇北侯百口莫辩。
“他还活着。”石头突然指着竹简末尾的批注,是镇北侯的笔迹,却比前面的字迹潦草许多,“‘太康五年,吾假死脱身,隐于冰川,伺机复仇’。”
燕十三的心脏猛地跳动——太康五年,正是镇北侯“被斩”于闹市的那一年。也就是说,他的父亲还活着,就在这片冰川的某个地方。
第三卷竹简是关于山河图与九鼎的关系:山河图并非寻找九鼎的地图,而是启动九鼎镇煞功能的钥匙。只有将完整的山河图嵌入冀州鼎,才能激活其他八鼎的封印,彻底锁住饕餮。
“赵屠知道这些。”燕十三的指尖划过竹简上的血痕,与赵屠令牌上的血迹完全吻合,“他屠村是为了保护知道真相的镇北侯旧部,投靠晋王是为了获取九鼎的位置,甚至故意让我们杀他,也是为了让我们能顺利拿到这些竹简。”
石舫突然剧烈摇晃,不是水流冲击,而是来自上方的震动。燕十三冲上甲板,看到冰川裂缝的上方,无数火把正在移动,像条火龙,照亮了崖壁上的人影——是晋王的精锐,蟠龙卫,至少有五百人。
“他们找到这里了。”石头的重剑插在船舷上,少年的脸上没有恐惧,只有兴奋,“正好,让他们为屠村的事付出代价。”
燕十三的锈刀在夜明珠的光芒下泛着红光,刀身的纹路里,那些曾让他恐惧的黑气,此刻正与龙血墨的气息融合,形成道赤黑色的光带。他突然明白赵屠为什么要引他们来这里——石舫的底层藏着镇北侯留下的秘密武器,足以对抗蟠龙卫的“破山炮”。
“启动石舫。”燕十三的声音在暗河上空回荡,与镇北侯的笔迹产生共鸣,“我们去昆仑,找父亲,找九鼎。”
石头的重剑插入石舫中央的凹槽,少年的力量竟让尘封多年的机括重新运转起来。石舫缓缓驶离水潭,朝着暗河的深处前进,身后的瀑布渐渐挡住了蟠龙卫的火把,只留下镇北侯的大旗在风中飘扬。
燕十三站在船头,展开竹简,夜明珠的光芒照亮了最后一行字:“吾儿十三,当你看到这些时,爹或许已不在人世。但你要记住,锈刀不仅是武器,更是镇山河的信物。九鼎在,山河在;山河在,百姓安。”
锈刀突然发出清越的鸣响,刀身的红光冲天而起,照亮了暗河的尽头——那里的石壁上刻着四个大字:“昆仑在望”。
燕十三握紧锈刀,与石头对视一眼,两人的眼中都燃烧着火焰。父辈的秘密已经揭开,接下来的路,需要他们用自己的刀和剑,一步步走下去。
暗河的水流越来越急,石舫的速度越来越快,朝着昆仑的方向驶去。夜明珠的光芒在身后渐渐远去,却在燕十三和石头的眼中,点燃了永不熄灭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