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凯推开公司大门时,前台小妹愣了三秒才认出他。曾经染着浅棕发色、穿着潮牌卫衣的少年,如今皮肤晒成健康的小麦色,短发利落整齐,身上是熨帖的纯色衬衫,鼻梁上架着一副细框眼镜,眼神里少了几分浮躁,多了些沉稳温和。“周凯?你……你回来啦!”前台小妹赶紧起身,“大家都在念叨你呢,陆总还说等你回来要给你接风。”
周凯笑着点头,手里拎着一个洗得发白的帆布包,里面装着一叠厚厚的照片和几本支教日记。他没有先去找陆哲远,而是径直走向自己的工位——一年前杂乱的桌面如今被同事收拾得干净整洁,电脑旁还摆着他临走前留下的多肉植物,依旧生机勃勃。他放下帆布包,小心翼翼地将照片一张张摊开:照片里有孩子们布满泥土却笑得灿烂的脸,有破旧教室里贴满的奖状,还有山间蜿蜒小路上他和孩子们的身影。
“凯子!你可算回来了!”部门同事围了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这一年在山区过得怎么样?是不是特苦?”周凯拿起一张孩子们举着画的照片,眼底满是温柔:“苦是苦,但值得。那里的孩子缺老师、缺物资,可他们眼里的光,比城里的霓虹灯还亮。”他顿了顿,语气变得坚定,“我这次回来,有件重要的事想跟大家商量。”
下午的公司例会上,周凯站在会议室前方,身后的投影屏上播放着山区的照片。“过去一年,我在云南昭通的一所山区小学支教,那里的孩子们每天要走两小时山路上学,教室里的桌椅破旧不堪,图书角只有几十本翻烂的书。”周凯的声音平静却有力量,“所以我想在公司发起‘公益帮扶计划’,组织员工定期去山区支教,同时募集物资——书本、文具、衣物、教学设备,我们能帮一点是一点。”
会议室里安静片刻,随即响起热烈的讨论声。“我报名支教!我周末有空!”“我可以捐一批文具,我妹妹开文具店的!”“我们部门可以负责物资整理和运输!”陆哲远坐在主位上,看着眼前脱胎换骨的周凯,眼中满是欣慰。他抬手示意大家安静:“我全力支持这个计划,公司会承担所有物资运输费用,并且设立专项公益基金。周凯,这个计划就由你牵头负责。”
周凯心中一暖,深深鞠了一躬:“谢谢陆总,谢谢大家!我一定不会让大家失望。”接下来的日子里,周凯忙得脚不沾地——制定支教排班表、联系山区学校、整理捐赠物资、组织员工培训。曾经连自己工位都收拾不好的他,如今将各项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同事们都说,支教一年,周凯像是长大了五岁,做事沉稳,待人真诚,连说话都多了几分感染力。
第一个支教小组出发那天,周凯亲自带队。当他们带着满满三车物资抵达山区小学时,孩子们早已在校门口列队等候,手里举着用彩纸画的欢迎牌。“周老师!”孩子们看到周凯,欢快地围了上来,叽叽喳喳地说着自己这一年的变化。周凯蹲下身,摸了摸一个小女孩的头:“老师回来啦,还给你们带了新课本和文具。”
支教活动有条不紊地展开:员工们有的在教室里给孩子们上课,有的在操场上传授体育技能,有的则在整理新搭建的图书角。周凯穿梭在各个角落,时而帮着搬书架,时而给孩子们讲城里的故事,脸上始终挂着温和的笑容。苏沐作为志愿者也来了,她给孩子们检查身体,分发驱虫药,看着周凯忙碌的身影,笑着对身边的林辰说:“周凯真的变了好多,以前他总觉得做公益是麻烦事,现在却这么上心。”
傍晚时分,支教活动结束,孩子们拉着大家的手舍不得松开。周凯站在学校门口,看着夕阳下孩子们的笑脸,突然想起一年前刚到这里时的自己——那时他因为和家里赌气,才报名支教,心里满是抵触和不耐烦。是孩子们的纯真和渴望,让他慢慢明白,原来付出比索取更快乐,原来平凡的举动也能带来巨大的改变。
回程的路上,陆哲远打来电话,询问支教情况。周凯望着车窗外掠过的群山,轻声说:“陆总,在山区的一年,让我明白,平凡的人也能做不平凡的事。就像你当年那样,明明可以继承家业,却偏偏要自己创业,还坚持做公益,给了我们这么多人机会。”电话那头的陆哲远笑了:“你能明白就好。公益不是一时兴起,而是长久的坚持,希望你能把这份星火传递下去。”
挂了电话,周凯打开手机,新建了一个名为“公益日记”的文档,在开头写道:“今天,我看到了最亮的光,那是孩子们眼里的希望,也是平凡人心中的善意。未来,我会带着这份光,继续走下去,让更多人感受到温暖与力量。”车窗外的夕阳渐渐落下,却在他的心里升起了一轮永不熄灭的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