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六年三月三十日,德国。金属业工会(IG metall)全国大罢工如期而至,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瞬间冻结了德国工业的脉搏。各大汽车工厂的生产线陷入沉寂,机械制造的轰鸣声戛然而止,港口堆积着无法运出的货物。整个国家的工业心脏,搏动得异常缓慢而沉重。
杜塞尔多夫,莱茵金属总部谈判室内,气氛比窗外的天空还要阴沉。施罗德总监及其团队的面色凝重,眉宇间带着无法掩饰的焦虑和因压力而滋生的强硬。
“赵先生,情况你们都看到了。”施罗德总监开门见山,省去了所有客套,将一份修改过的合同草案推过桌面,“罢工对我们造成了毁灭性影响。成本在急剧攀升,现金流面临巨大压力。在这种非常时期,我们要求所有合作伙伴必须展现出足够的‘团结’和‘支持’。”
他手指重重地点在草案的价格条款上:“基于当前不可抗力的严峻形势,我们要求,在原报价基础上,整体降价百分之十五。同时,”他的手指移到付款条款,“所有账期必须延长至货到后一百八十天。”
降价15%!付款周期180天!
这几乎是苛刻到极致的条件。降价将严重侵蚀振华本就因研发和高标准生产而并不丰厚的利润,而长达半年的账期,则将给振华的现金流带来巨大的压力和风险。
赵伟感到一股血气涌上头顶,但他强行压制住了。他知道,此刻愤怒和直接拒绝都无济于事,只会让谈判破裂。他看了一眼身旁的法律顾问李明,李明微微摇头,示意这个条款对己方极为不利。
“施罗德总监,”赵伟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我们充分理解贵公司目前面临的巨大困难,也对德国工会罢工的影响表示同情。振华电子非常珍视与莱茵金属的合作机会,愿意与伙伴共度时艰。”
他停顿了一下,话锋却并未顺着降价和账期展开:“但是,单纯的价格让步和冗长的账期,并非建立长期、健康合作关系的基石。我们认为,真正的信任,应该建立在无可挑剔的产品质量和稳定的供应能力之上。”
就在施罗德等人以为赵伟要开始讨价还价时,赵伟却做出了一个令所有德方人员都震惊的提议:
“为了彻底打消贵方对‘青龙’系列产品品质和一致性的任何潜在顾虑,展现我们最大的诚意和对自身质量的绝对自信,”赵伟的声音清晰而有力,目光扫过每一位德方代表,“我们振华电子,正式且诚挚地邀请——莱茵金属派遣一名全职的质量代表(quality Surveillance Representative, qSR),常驻我们位于香港的核心生产工厂。这位qSR将拥有对所有原材料入库、核心生产流程、成品检验乃至包装发运全过程的现场监督权和即时叫停权**!我们愿意将我们的‘厨房’完全开放给我们的伙伴!”
此言一出,谈判室内瞬间鸦雀无声。施罗德总监和他身后的工程师们都露出了难以置信的表情。
派驻qSR常驻供应商工厂,并拥有如此大的权限,这即使在德国本土的核心供应商体系中,也并非普遍做法,更何况是对一家远在亚洲的新合作伙伴!这需要何等的质量底气和管理勇气!这意味着振华愿意将自己最核心的生产环节,置于合作伙伴的持续监督之下,任何瑕疵都无所遁形。
这完全超出了德方的预料。他们试图利用罢工危机进行财务施压,但振华却反其道而行之,用一个极具分量且难以拒绝的质量保证方案,将博弈的焦点从“价格”拉回到了“价值”和“信任”上。
施罗德总监脸上的强硬神色渐渐被一种复杂的情绪所取代,有惊讶,有审视,更有了一丝真正的动容。他沉吟了许久,与身旁的同事低声交换了意见。
“赵先生,”施罗德再次开口时,语气明显缓和了许多,甚至带上了一丝敬意,“这个提议……非常出乎我们的意料。这充分展现了贵公司对产品质量的极致追求和合作的诚意。我需要将这一重要提议,向更高管理层汇报。”
降价15%和180天账期的要求,虽然没有被立刻撤回,但显然已不再是谈判桌上唯一的核心。赵伟团队顶住了巨大的压力,以退为进,用一招极具魄力的“开放厨房”,成功地瓦解了德方的凌厉攻势,将谈判引入了对自己更有利的轨道。
罢工的阴影依然笼罩着杜塞尔多夫,但在莱茵金属的谈判室里,一股基于技术和质量自信的坚韧力量,正在艰难地穿透阴霾,为合作点亮了新的可能。坚持,赢得了尊重,也赢得了战略转机。
一九七六年四月二日,美国,内华达州,雷诺市。
这座以赌博和短暂婚姻闻名的沙漠城市,在萧亚轩眼中,却更多了一层冰冷的现实感。那枚刻着罗斯戴尔家族纹章的子弹壳,如同一个永不愈合的伤口,时刻提醒着她此地潜藏的危险。她不能,也绝不会被这种赤裸裸的威胁吓退,但盲目前行无异于自杀。
她将主要精力投注在对那家背景复杂的潜在分销商——“银州电子供应公司”的深入调查上。通过花旗银行安德森先生提供的非公开渠道,以及向太在北美的一些关系网络,一份零碎但逐渐清晰的画像被拼凑出来。
“银州电子”的老板与内华达州议会中几位颇具影响力的议员交往甚密,多次共同出现在筹款晚宴和私人狩猎场。更值得警惕的是,该公司虽然表面业务是电子元器件分销,但其控股股东名下,还拥有一家小型货运公司,这家货运公司近三年的主要客户之一,竟然是罗斯戴尔家族间接控股的一家位于内华达州北部的稀有金属矿业公司!
业务往来看似合法合规,但在此时此地,与罗斯戴尔这个名字产生任何关联,都足以敲响最响亮的警钟。这绝非巧合。这家“银州电子”,很可能不仅是分销商,更是罗斯戴尔家族安插在此地、用于监控乃至狙击振华北美拓展的一枚棋子。
傍晚,结束了一天的奔波,萧亚轩回到下榻的酒店房间。夕阳的余晖将沙漠边缘的山峦染成一片赤金,景色壮丽却带着一丝荒凉。她刚脱下外套,房间里的电话就突兀地响了起来。
她迟疑了一下,拿起听筒。“hello?”
电话那头是一片沉默,只有细微的电流声。就在她准备挂断时,一个经过明显处理、分辨不出年龄性别的电子合成音,冰冷而快速地响起:
“加州的阳光虽好,但沙漠里的响尾蛇……更毒了。”
“卡哒。”
电话被勐地挂断,只剩忙音在耳边回荡。
萧亚轩握着听筒,站在原地,一股寒意顺着嵴椎爬升。加州阳光?是在指她接下来计划前往的加州行程?而“沙漠里的响尾蛇”,无疑是在暗示内华达州,暗示罗斯戴尔家族在此地潜藏的力量,比预想的更加阴险和致命。这不是泛泛的威胁,这是针对她具体行程的、精准的警告!
对方在告诉她:你的一举一动,都在我们的监视之下;你在美国西部的每一步,都可能踩中我们布下的陷阱。
香港,湾仔唐楼。
几乎在同一时间,廖奎在书房里接待了悄然到访的何先生。没有寒暄,何先生直接递过一张看似普通的便签纸,上面只有寥寥几个看似无关的词语和数字。
“老周的最新口信,刚刚解码出来。”何先生的声音一如既往地平静,但眼神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郑重。
廖奎接过,目光迅速扫过。口信依旧简洁,但信息量不小。前半部分是关于那“五吨白云鄂博矿”换“显微镜”事宜的催促,语气比上次更加急迫。而真正让廖奎心神一动的是后半部分,显然是针对他之前通过何先生渠道,谨慎传递过去的关于“青禾”生物制程项目的一些基础理念和前景描述的回馈。
老周用了英文单词“intrigued”(感兴趣)来表达初步态度,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其强烈且罕见的积极信号,说明“青禾”的理念至少引起了对方技术层面的高度关注。然而,紧随其后的提醒却充满了东方式的审慎与深意:
“然,‘花园’土质特殊,新种子需经风雨,谨慎验证,切忌揠苗。”
“花园”自然指的是内地的工业与科研环境,“新种子”喻指“青禾”技术。老周明确点出,内地的技术土壤和评判标准有其特殊性,对于“青禾”这种超越传统、近乎“玄妙”的新技术,虽然感兴趣,但绝不会盲目接受。需要进行严格的、符合他们标准的验证过程,绝不能急于求成。这既是提醒,也是一种保护,避免廖奎因期望过高而冒进,陷入不可预测的风险。
廖奎缓缓放下便签,走到窗前。窗外是香港不夜的灯火,而他的思绪却已飞越关山,仿佛看到了北美沙漠中萧亚轩面临的无声硝烟,也看到了北方那片广袤土地上,对新技术既渴望又审慎的复杂目光。
远方的硝烟,已不仅限于欧洲的商业博弈和间谍暗战,更蔓延到了北美大陆,甚至触及了未来回归故土的技术认同之路。三线作战,每一线都充满了未知的挑战与风险。
他拿起笔,在一张空白信笺上缓缓写下两个字:“稳”、“实”。
这是他对萧亚轩的叮嘱,也是对自己未来内地之行的告诫。面对四起的硝烟,唯有步伐稳健,根基扎实,方能穿越迷雾,抵达彼岸。他需要立刻与谢亦菲沟通,综合欧洲的最新情况,对全球战略进行微调,确保在这个多线并进的复杂棋局中,不会因一处失衡而满盘皆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