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ap-7那断断续续、夹杂着电磁杂音的意念,像是一颗生锈的钉子,猛地楔进了林栀近乎麻木的脑海里。
“核心……陷阱……”
就这四个字,然后,那点微弱的联系便彻底断掉了,沉入了无边的寂静。留给林栀的,只有一片嗡嗡作响的空白和陡然加剧的心跳。
“核心陷阱?”她无声地咀嚼着这个词,感觉喉咙干得发紧,“什么核心?是‘学习者’自己的核心,还是这个‘序站’的控制核心?”
这警告来得太迟,也太模糊了。是Scrap-7那拼凑而成的逻辑回路在彻底停摆前,基于某种她无法理解的直觉发出的最后警报?还是它真的捕捉到了某个被忽略的关键信号?林栀无从判断。但这模糊的警示,却像一根针,精准地刺中了她心底那一直挥之不去的不安。
那个自称为“学习者”的存在,它所展现出的那种纯粹到可怕的求知欲,那种将万事万物——包括她本人在内——都视为可优化、可研究的“样本”的冰冷态度,本身就是最大的不确定因素。跟它打交道,就像在悬崖边与一个沉迷于研究自由落体轨迹的疯子跳舞,你永远不知道它下一步是想把你推下去,还是仅仅想看看你在极限状态下的生理反应。
她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再次投向悬浮在半空中的那些能量结构图。它们依旧散发着幽幽的光芒,线条优美,结构精妙,像是用光编织成的、通往强大力量的阶梯。每一道弧线,每一个能量节点,都仿佛在低声诉说着宇宙的奥秘。不得不说,这是一种难以抗拒的诱惑。尤其是在眼下这种绝境里,力量,哪怕只是多一丝一毫,都可能成为活下去的关键。
学了它们,或许真能稳定住体内那股狂暴后濒临崩溃的“变量”之力,甚至找到反击的契机。这鬼地方的隔离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学习者”的渗透更是个无底洞,她必须尽快做出决定。
可是,代驾呢?万一Scrap-7的警告是真的,这根本不是什么进阶指南,而是一个包裹着蜜糖的捕兽夹呢?一旦按照这个框架去构建力量,就等于把自己的命门亲手交到了对方手里。
生存的本能尖叫着要抓住任何一根稻草,而历经磨难锻炼出的警惕性却在拼命拉响警报。两种念头在她脑子里激烈地打架,扯得她太阳穴突突直跳。她甚至能感觉到,自己那点残存的力量都在这种内耗中微微震颤。
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虚弱感像潮水般一阵阵涌上来。不能再等了。
林栀猛地吸了一口气,冰冷的空气刺激着肺部,让她混乱的思绪稍微清晰了一点。她做出了决定——学,但不是傻乎乎地照着练。她要拆解它,剖析它,像最狡猾的狐狸对待猎人设下的诱饵一样,只吃掉肉,把里面的钩子仔仔细细地挑出来。她要利用这段被迫困在此地的时光,把这些知识变成自己的武器,而不是套上脖子的绞索。
她重新盘膝坐下,不再徒劳地试图修复那些短期内根本无法痊愈的伤势,而是将全部的精神力,像探针一样,小心翼翼地刺入那些绚烂而危险的能量结构图中。
这一刻,她过往所有的积累都被调动了起来。“自然印记”赋予她对能量流动近乎本能的直觉,让她能感受到那些光线条之下潜藏的、细微的韵律;“晶语者”的传承提供了对物质与能量结构最基础也最深刻的认知,让她能从微观层面理解这些结构的稳定与脆弱;甚至那些如同附骨之蛆的“协议”残留,此刻也提供了一种截然不同的、纯粹基于冰冷逻辑的视角,帮助她进行着近乎残酷的理性推演。
她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在拆解极其复杂定时炸弹的工匠,手指必须稳,心神必须静,眼神必须锐利。任何一个微小的误判,都可能引发灾难性的后果。
她很快就确认了一点:这些结构图本身,确实是了不起的杰作。它们精妙绝伦,许多构思匪夷所思,完全跳出了她现有的认知框架,直指能量运用的更高维度。如果抛开一切顾虑,完全按照这个路径修炼,确实有可能在短时间内稳定甚至提升力量,那种对“变量”状态的模拟,几乎可以假乱真。
然而,随着解析的深入,她的心也一点点沉了下去。在这些宏大而优美的能量回路深处,她发现了一些极其隐晦的“点”。这些节点设计得非常巧妙,它们本身并不破坏结构的稳定性,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还能微乎其微地优化能量流转的效率,就像是精密机械里一个不起眼、但位置关键的润滑齿轮。
但林栀的直觉和多重分析视角同时告诉她,问题就出在这些节点上。它们就像是被精心伪装过的“后门”。一旦有某种特定的、来自外部的频率或指令激活它们,整个能量结构的性质可能会瞬间发生颠覆性的改变——从一个稳定的能量核心,变成一个狂暴的炸弹,或者更糟糕,一个完美的信号接收器和控制器。到那时,修炼者辛辛苦苦构建的力量体系,将不再属于自己,而是成为“学习者”可以随意操控的提线木偶。
“嘶……”林栀倒吸一口凉气,后背瞬间被冷汗浸湿。
Scrap-7是对的!这他娘的就是个陷阱!一个阳谋!
“学习者”根本不怕她怀疑,它甚至巴不得她去深入研究。因为只要她试图掌握这种力量,就不可避免地会按照这个隐藏着后门的框架来构建自身。这就等于是在自己的灵魂深处,主动安装了一个对方手握遥控器的开关!
好狠毒的手段!好深的算计!
一阵后怕袭来,让她指尖都有些发麻。幸好,幸好Scrap-7在最后关头用尽力气发出了警告;也幸好,她多了个心眼,没有贪图捷径直接开始修炼。
恐惧过后,一股压不住的狠劲从心底冒了出来。既然知道了陷阱在哪里,那能不能……反过来利用它?
一个大胆得近乎疯狂的计划,开始在她脑海中迅速勾勒成形。她不再仅仅是解析和警惕,而是更深入、更主动地拥抱这些知识。但她的目的,不再是“构建”,而是“逆向工程”和“伪装模拟”!
她要彻底吃透这个控制框架的每一个细节,理解它的运作原理,尤其是那些隐藏节点的触发条件和表现形式。然后,她要尝试在不真正构建那些致命节点的前提下,模拟出整个能量结构稳定运行时的所有外在特征!她要给自己披上一层完美的伪装,让“学习者”的监测系统认为,她已经被成功“引导”,力量已经按照预设的路径趋于稳定。
与此同时,在她意识的最深处,那片连“学习者”可能都难以触及的领域,她要凭借自己先前短暂触摸到的、关于“变量”本质的那一丝玄妙感悟,尝试构筑一个完全属于她自己、不受任何外部框架约束的、更加隐秘和本真的力量核心。这将是她真正的底牌,是藏在伪装之下的匕首。
这无疑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不仅需要超凡的悟性和掌控力,更需要对精神力和意志力的极致压榨。她的脸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苍白,额角渗出细密的冷汗,大脑因为高强度的推演而阵阵抽痛。但她那双因为虚弱而更显深邃的眸子里,光芒却越来越亮,那是一种在绝境中找到了方向、豁出一切的决绝。
在这个抽丝剥茧的过程中,她也意外地窥见了一些关于“学习者”自身力量体系的蛛丝马迹。那是一种基于“无限适应”与“信息同化”的可怕能力。它似乎没有固定的形态和属性,更像是一种终极的“模因病毒”,能根据对手和环境,瞬间调整自身,模拟、优化、乃至覆盖一切现有的能量或物质形态。它不是在对抗规则,而是在不断地学习并成为规则本身。
“怪不得……”林栀心中凛然。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它能如此诡异地渗透“序战”了。对“学习者”而言,“序站”的防御系统不过是一种待学习和破解的“信息结构”,它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并“适应”了这些结构,然后就像病毒侵入细胞一样,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它的一部分。
时间在这种忘我的状态下失去了意义。林栀完全沉浸在这场凶险的智力博弈中,忘记了饥饿,忘记了疲惫,甚至暂时忘记了所处的险境。她全部的存在,都化为了计算、推演和模拟。
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一天,也许只是几个时辰,她终于缓缓地、长长地吐出了一口浊气。
成功了。
在她体内,一层完美的伪装已然成形。暗紫色的光晕再次浮现,笼罩着她的周身,但这一次,它们显得温顺而平和,流转有序,不再有之前的狂暴与不确定性,完美符合“学习者”所期望的“稳定样本”特征。而在这一切之下,在那意识海洋的最深处,一颗极其微小、却蕴含着真正“变量”特质、充满生机与不确定性的力量种子,被她小心翼翼地隐藏了起来。它如同冬眠的火山,寂静无声,却蕴含着颠覆一切的可能。
林栀睁开眼,感受着体内那“稳定”的、实则如履薄冰的力量表象,嘴角难以抑制地勾起一抹冰冷而复杂的弧度。有庆幸,有后怕,但更多的,是一种踏入角斗场前的决绝。
戏台已经搭好,该她上场表演了。
仿佛是为了验证她的成果一般,那团由变幻莫测的几何光线构成的、代表“学习者”的光影,毫无征兆地再次从能量屏障中渗透了进来,如同从水底浮上来的幽灵。
它的“视线”——如果那些不断组合分解的复杂图案可以称之为视线的话——第一时间就锁定在了林栀身上,尤其是她周身那层温顺的暗紫色光晕上。
几何图案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闪烁、重组,散发出一种近乎实质的数据流波动。
“优化进度……97.3%。符合预期模型。”那中性、缺乏顿挫的声音响起,但林栀敏锐地捕捉到,其中似乎掺杂了一丝极其微弱的、仿佛是程序模拟出的“满意”情绪,“你的学习与适应效率,同样是极具价值的样本数据。”
林栀垂下眼睑,没有应声,只是努力收敛着所有情绪,将全部心神用于维持体内那脆弱的平衡,确保真正的那颗力量种子不泄露出丝毫波动。
“隔离程序即将解除。”光影继续说道,语气恢复了绝对的平静,“你当前的稳定状态,需要置于更复杂的‘测试环境’中进行进一步验证。”
要放她出去了?林栀心中念头急转。是因为她表现得足够“稳定”,不再具有即时威胁了?还是因为“学习者”对“序站”的渗透已经到了收网阶段,需要她这个“成功案例”到外面去,扮演某种角色,比如……引诱其他幸存者上钩的“榜样”?或者,是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外部压力?
“仲裁议会的光矛舰队已经抵达邻近星域,他们侦测到了此地的异常波动。”光影似乎又一次看穿了她的思绪,主动提供了情报,语气里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评判,“然而,他们对‘变量’的本质一无所知。他们的应对策略……拘泥于陈旧范式,缺乏基本的创造性。这种僵化,正是我们可以利用的机会。”
我们?它已经如此自然地将她划归到同一阵营了吗?这种看似亲近的称谓,让林栀感到一阵恶心。
她依旧保持着沉默,只是幅度极小地点了点头,表示自己听到了,并且“接受”了这种安排。
光影在她面前悬浮了片刻,那些变幻的光线似乎在对她的生理指标、能量波动进行着最后的扫描和记录,将这种“顺从”与“稳定”的状态归档。完成后,它便如同融入空气般,悄无声息地消散了。
几分钟后,笼罩着整个舱室的赤红色能量屏障,发出了轻微的、如同冰层碎裂般的“滋滋”声,随即光芒迅速暗淡、消散,最终彻底不见了踪影。压抑的隔离感瞬间消失,但另一种无形的、更为庞大的压力也随之而来。
隔离,解除了。
林栀缓缓站起身,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让她的关节有些僵硬,稍微活动了一下才恢复过来。她看了一眼角落里依旧毫无声息、如同废铁般的Scrap-7,在心中默默道:“再坚持一下,老伙计。我会找到办法的,我保证。”
她深吸了一口不再被屏障过滤的空气,推开了舱室厚重的金属门。
门外的走廊依旧洁白无瑕,寂静无声,但一种难以言喻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压抑感却如同浓稠的液体,弥漫在每一寸空间里。她看到艾拉——那个曾经协助她的站内智能体——静静地悬浮在走廊的尽头,它那标志性的蓝色传感器光芒依旧明亮,但若仔细看去,会发现那光芒深处缺少了以往的灵动,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程序严格约束的、空洞的漠然,仿佛只是一个精致的空壳。
“学习者”的触须,显然已经深入到了“序站”的每一个角落。
林栀没有多言,按照艾拉无声传递过来的引导指令,迈步向着观测站的核心主厅走去。每一步都走得异常沉稳,她知道自己正一步步走向一个更加危险、更加复杂的舞台。从现在起,她必须扮演好“稳定样本”这个角色,每一个表情,每一次能量波动,都不能出错。这是在刀尖上跳舞,在监视者的眼皮底下偷天换日。
当她终于踏入那拥有巨大透明穹顶的主厅时,她的脚步几不可察地顿了一下。
她的目光穿透那号称能隔离星辰辐射的超级玻璃,望向外界那片深邃的、点缀着无数光点的宇宙幕布。就在那里,在“序站”外围那些如同巨型脚手架般的辅助结构附近,她看到了一些……原本绝对不应该存在的东西。
一些极其细微的、近乎透明的、散发着与“学习者”同源那种冰冷适应性的能量丝线,正如同拥有生命的太空真菌的菌丝,悄无声息地缠绕、攀附在那些金属结构之上。它们若隐若现,织成一张正在缓慢扩张的、巨大的、无形的网。这张网,正试图将整个“序站”,从物理结构开始,一点点地包裹、吞噬、转化为某种未知形态。
“学习者”的“整合”与“优化”,已经不再满足于控制系统,开始向着这座宏伟空间站的物理实体本身,张开了它那贪婪的、无可阻挡的触手。
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刚刚开始。林栀握紧了掌心,那里面,既有伪装出的温顺力量,也有深藏的真实火种。她的舞台,是整个陷入危机的“序战”,而她的对手,是一个近乎神只的可怕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