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十的京都,晨曦尚未完全驱散秋夜的凉意,鼎沸轩、烤鸭坊门前已是人声鼎沸。
天边刚泛起鱼肚白,各色轿子、马车便已陆续停在街角,衣着体面的管家、小厮们早早排起了长队,生怕错过今日限量的一百份月饼。
\"各位客官稍安勿躁!\"
中正街鼎沸轩的李掌柜站在门槛上,声音洪亮地安抚着躁动的人群,\"今日的月饼准时分发,还请大家按次序来!\"
铺门一开,人群顿时骚动起来。
一位身着绛紫色锦缎的老夫人由两个丫鬟搀扶着,急切地询问:\"枣泥豆沙的可还有?我家老太爷最喜这个口味,昨日尝了一个,今日非要老身亲自来买!\"
\"有的有的,张老夫人放心。\"
伙计笑脸相迎,手脚利落地从柜台下取出早已备好的月饼,\"知道您府上最爱这口,特意给您留了两份。\"
不远处,几个太学书生模样的年轻人正在热烈讨论。
一个青衫书生摇着折扇道:\"听闻那流心月饼要一两银子五个,当真值得?\"
\"值!昨日王学士府上的公子请我尝了一个,\"另一个蓝衣书生眯起眼睛,回味无穷地道,\"那金黄的馅料在口中化开,甜而不腻,还带着股奶香,实在是妙啊!\"
这样的场景在京都各大铺子同时上演。
烤鸭坊门前,一位商贾打扮的中年男子直接掏出银票:\"今日的流心月饼我全要了!\"
却被掌柜婉言谢绝:\"对不住您,东家吩咐了,每人限购两份,为的是让更多客官都能尝到。\"
不过晌午时分,各处的月饼便已售罄。不仅是半两银子十个的枣泥豆沙月饼没了,就是二两银子五个的流心月饼也早早就卖光了。
后来者只能望而兴叹,悻悻而归。
更有甚者,开始在铺子外以双倍价格转卖刚买到的月饼。
这日晚膳时分,谢国公回府时脸上带着难掩的喜色。
他特意让厨娘温了一壶陈年花雕,在饭桌上难掩得意之色。
\"妍妍啊,\"他抿了一口酒,眼角笑出了细纹,\"今日在朝堂上,可有不少同僚向我打听月饼的事。连兵部的李尚书都拉下脸来求我,说是他八十岁的老母亲就爱吃这一口,昨日没买到,在家生闷气呢。\"
程妍正为谢老夫人布菜,闻言莞尔一笑,亲自为父亲斟满酒杯:\"爹爹需要多少?女儿明日就让庄子上送来。既然是爹爹交好的叔伯,就当是女儿送的中秋节礼了。\"
谢国公闻言更是开怀,连饮三杯。
谢夫人在旁看着,也忍不住开口:\"既然如此,母亲也要讨个人情。这几日来府上做客的夫人小姐们,个个都在打听这月饼呢。连永昌郡主都特意差人来问。\"
\"母亲放心,\"程妍含笑应下,\"女儿早就备好了。除了送给各府上的节礼,还特意多准备了些,母亲若是要送人,随时都可取用。\"
其实,程妍早已将月饼的分配计划得明明白白。
这些日子限量销售的同时,她特意让工坊每日多制作两百份,专门用于犒赏工人和人情往来。
庄上的工人们,从工坊的工人们到各个铺子里伙计们,每人都能分到一盒精致的流心月饼和一提枣泥豆沙月饼。
这份厚礼让众人感恩戴德,干活更加卖力。
次日一早,程妍便让刘大勇快马加鞭赶往王叔的庄子传话:工人的份额分发完毕后,先送五十份到谢府,余下的放在零食铺子销售。
自此,原本只在各食铺附带销售的月饼,终于在自己的零食铺子里正式上架。
消息一出,零食铺子门前又是一番热闹景象。
八月的京都,处处飘散着月饼的香甜气息。
茶楼酒肆里,人人都在谈论这新奇的美味。
就连宫中也传出消息,贵妃娘娘特意差贴身太监出宫采买,对那流心月饼赞不绝口,皇上尝过后还给了赏赐。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九月中旬。
月饼工坊如期停产,但市井间对月饼的讨论仍未停歇。
不少老饕扼腕叹息,称这月饼便是天天吃也不觉腻烦。
更有精明的商贾嗅到商机,想方设法打听制作秘方,却都无功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