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里那几株独善其身的翠绿茶苗,像黑暗中骤然点亮的一簇火苗,瞬间燃起了林予安眼中近乎灼热的光。科学家的本能告诉他,这绝非偶然,背后一定隐藏着对抗黄龙病的关键密钥!
他几乎没有任何耽搁,也顾不上连日来的疲惫,立刻采取了行动。他小心翼翼地选取了那几株健康茶苗的嫩叶样本,同时又采集了旁边典型黄化病株的叶片(尤其是叶脉部位,富含病原菌),动作迅速而精准,如同最精锐的士兵接到了最高指令。
“跟我来。”他拿起样本,对白梨简短地说了一句,便大步流星地走向大棚隔壁的一间简易板房。那里,被他改造成了一个功能齐全的临时实验室。
白梨好奇地跟了进去。实验室里充斥着消毒水、化学试剂和仪器运转的细微嗡鸣声。各种她叫不出名字的仪器闪烁着指示灯,桌面上摆放着培养皿、试管、移液枪,一切都井然有序,透着一种冷硬的科技感,与她那个充满草木清香的仙田和老屋截然不同。
林予安套上干净的白大褂,戴上无菌手套和护目镜,瞬间进入了工作状态。他先将病株样本进行研磨、离心,提取出可能含有黄龙病病原菌(韧皮部杆菌)的汁液。然后,他又将茶苗嫩叶用同样严谨的方法处理,得到澄清的茶苗提取液。
最关键的一步来了。
他在无菌操作台上,将一滴病株提取液和一滴茶苗提取液分别滴在特定的培养基上,然后用极细的接种环将它们混合,制作成临时玻片。整个过程行云流水,没有一丝多余的动作。
他将其置于高倍显微镜下,调整焦距。
白梨也凑了过去,透过目镜,她看到的是一个微观世界的厮杀战场。病株提取液区域,可以观察到大量细长、扭曲的菌丝状结构(韧皮部杆菌在培养基上的形态),它们如同邪恶的触手,张牙舞爪地蔓延。
而当林予安将视野移动到混合区域时,令人震惊的一幕发生了!
只见那些原本活跃的病原菌丝,在接触到茶苗提取液后,仿佛遇到了天敌克星,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得萎缩、断裂、甚至溶解! 就像阳光下的冰雪,迅速消融!而茶苗提取液本身,则散发出一种温和而坚定的微光(或许是灵力残留的微观体现?),所到之处,病原菌被清扫一空!
秒杀! 绝对的压制性效果!
林予安猛地抬起头,看向白梨,眼神中的灼热几乎要溢出来,混合着巨大的震惊和无法抑制的兴奋。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但尾音还是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看到了吗?抑制效果……远超目前已知的任何一种化学药剂或生物制剂!这简直是……奇迹!”他顿了顿,目光紧紧锁住白梨,语气变得无比郑重,“白梨,这茶苗……是你培育的。我们……能合作吗? 系统地研究这种抗性机理,开发出可能根治黄龙病的方案!这能挽救整个柑橘产业!”
他的提议在白梨意料之中。她看着眼前这个因为重大发现而容光焕发、一扫疲惫的男人,心里的小算盘也开始噼啪作响。
合作?当然可以。但怎么合作?她可不想像以前在公司那样,技术被人拿走,自己只剩点辛苦费。
她歪了歪头,脸上露出一种混合着无辜和精明的表情,慢悠悠地摊了摊手:
“合作啊?行啊。我出技术——”她指了指显微镜,“就是这茶苗,还有怎么让它长成这样的……嗯,‘秘诀’。” (仙田和灵力的秘密当然不能说,但培育方法和特殊“肥料”可以有限度提供。)
“你出地、出设备、出人手,负责所有后续的研究、实验、报批、推广这些麻烦事。”她很清楚自己的优势和短板。
然后,她伸出两根手指,比了个“六”的手势,语气轻松却不容置疑:
“收益六四开。我六,你四。”
这个分成比例,在技术合作里堪称“霸道”,尤其是在对方提供绝大部分科研资源和后续商业化支持的情况下。
林予安显然没料到她会如此直接地提出分成,而且比例如此倾斜。他愣了一下,深邃的眼睛看着她,像是在评估她是否在开玩笑。
实验室里陷入短暂的沉默,只有仪器还在不知疲倦地低鸣。
白梨迎着他的目光,毫不退缩,甚至还眨了眨眼:“怎么?觉得我要多了?林教授,你要想清楚,没有我这‘秘诀’,你这项目可能就卡死在18%的病株率上了哦。我这可是核心技术,颠覆性的。”
她故意把“林教授”和“核心技术”咬得很重。
几秒钟后,林予安紧抿的嘴角,几不可查地向上弯了一下。那笑意很淡,却瞬间冲散了他脸上的严肃。他似乎被她这副“坐地起价”还理直气壮的样子逗乐了,又或许是认可了她对自身技术价值的清晰认知。
他没有讨价还价。
而是干脆地摘下了手上的无菌手套,随意放在操作台上,然后向白梨伸出了右手。他的手掌宽厚,指节分明,带着长期劳作和实验留下的薄茧。
“成交。”他言简意赅,语气笃定。
白梨看着他伸出的手,又看了看他眼底那抹未散的笑意和全然的信任,心里那点故作精明的算计忽然就散了。她也笑了,伸出手,稳稳地握了上去。
“成交!”
两只手,一只带着实验室的微凉和严谨,一只带着茶园的温暖和随性,在这一刻,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紧紧握在了一起。
一场始于意外发现、关乎无数果农希望的合作,就在这间充满化学试剂气味的简易实验室里,以最“商业化”又最“信任”的方式,达成了协议。
而窗外,秋阳正好,仿佛也在为这个崭新的开始,投下赞许的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