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交地租!”底下有孩子接了口。
它点了点头表示回答正确,又抛出一个问题:“你们说说,这王家庄里,真正做出粮食的是谁?”
“张老汉!李婶!”孩子们齐声回答。
“那谁拿到最多粮食呢?”
“王老太爷!”
“聪明!”六耳猕猴赞许地点点头,随即又皱起眉头,做出一副百思不得其解的样子。
“这就怪了哈?出力流汗的,吃得少;不出力不流汗的,吃不完还能拿去卖钱买田置地。你们说,这是为啥?王老太爷是不是比张老汉多长了一个脑袋,所以才该他拿得多?”
台下发出窃窃的笑声,孩子们被它滑稽的表情和问题逗乐了,但也开始思考。
“不是因为他聪明?”一个孩子试探地问。
“哎~王老太爷可能识字,会算账。可张老汉会看天气、会选种子、会伺候庄稼,这不也是大本事?怎么就不值钱了呢?”六耳猕猴立刻反驳。
课堂安静下来,孩子们的小脸上露出困惑。
六耳猕猴不再卖关子,用戒尺轻轻敲了敲木板上,声音变得严肃了些:“根子不在谁聪明谁笨,也不在谁干活多谁干活少。根子在于——地,在谁手里!”
“王老太爷握着了最多的地,张老汉们没地,要想活命,就得去种王老太爷的地,就得按王老太爷的规矩办,就得把大部分收成交出去。这就叫——”
它顿了顿,目光扫过所有孩子,一字一句地说,“地在谁手,饭就归谁有!”
“咱们再往深里琢磨琢磨,”六耳猕猴见孩子们理解了最基本的道理,猴眼里闪过一丝狡黠的光,它踱着步子在讲台前晃悠。
“王老太爷家越来越厉害,趁着荒年低价买地,王家庄的地,十成里有八九成都姓了王!”
它环视课堂:“那么问题来了,地都归了王老太爷家,可种地还是需要人吧?总不能王老太爷自己一个人去种几百亩地吧?那张老汉李婶他们没了地,怎么办?”
有孩子小声说:“……给王老太爷家当长工?”
“对!只能当长工,或者租他的地,变成佃户!”六耳猕猴肯定道,随即话锋一转,“可这样一来,他们辛苦一年,能拿到手的粮食是多了还是少了?”
“少了!”孩子们这次回答得很肯定。
“为啥少了?”
“因为地租更重了!王老太爷地多了,不怕没人租。”众人齐声回答。
“没错!”六耳猕猴用戒尺敲手心,“王老太爷地越多,说话越硬气,他想收多少租子就收多少!张老汉们没别的活路,只能咬牙认了。那他们的日子会变成啥样?”
“越来越苦!”
“吃不饱饭!” 孩子们想着自己之前的日子,七嘴八舌地说着。
六耳猕猴点点头,表情沉重下来:“是啊,日子过不下去啦。那如果不止王家庄这样,天下好多村子都这样了呢?好多像张老汉这样的人都没活路了呢?他们会怎么办?”
课堂安静下来,孩子们努力思考着。 “可能会逃跑?”一个孩子不确定地说。
“逃荒要饭,对吧?”六耳猕猴表示理解,“那要是逃荒都没地方去,到处都是王老太爷这样的人,或者朝廷还要加税呢?”
它停顿了一下:“人被逼到绝路上,活不下去了,会发生什么?他们可能会团结起来!”
它用戒尺将代表张老汉李婶的粉笔头聚拢到一起:“他们会想:这地,原本也有我们祖宗的一份;这粮食,是我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凭什么我们饿死,他王老太爷仓满粮溢?”
“一开始,他们可能只是去求王老太爷,求官府,发发善心。但如果求不来呢?如果换来的是鞭子和锁链呢?”
六耳猕猴的声音带着一种戏剧性的张力,“慢慢地,就会有人明白,求人不如求己,善心盼不来,就得自己去争!”
……
说了官逼民反,六耳弥猴又深入延伸。
它戒尺在空中划了一个大圈:“你们想想,一个王朝刚开始的时候,往往给大家分了地,日子有盼头,天下就太平。”
“可时间久了,就像王家庄一样,土地慢慢都跑到少数人手里了,朝廷也越来越腐败,加税加饷,不管百姓死活。等到天下到处都是张老汉活不下去的时候……”
六耳猕猴顿了顿,声音有力:“那就是王朝要更替的时候了!新的力量会打破旧的规矩,重新分配土地和活路。这个过程,可能很惨烈,但往往也是新生的开始。”
“咱们现在读的历史,王朝的兴衰更替,根子上,都绕不开‘土地’和‘吃饭’两个字!”
……
最后,它总结道:“所以啊,咱们道场现在做的,给你们家分地,定规矩不让土地随意兼并,严惩贪官污吏和黑心地主,就是为了避免再走老路,避免再出现天下大乱、民不聊生的惨剧。”
“让出力的人能吃饱饭,有尊严地活着,这天下才能真正的安稳太平!这道理,你们现在可能似懂非懂,但务必记在心里,以后慢慢体会。”
说完,它放下戒尺,看着台下若有所思的孩子们和后排满头大汗的人类教师,满意地呲了呲牙,恢复了点猴相:“好了,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儿。下课!”
这堂课讲解,从一个小小的王家庄入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将土地兼并、阶级矛盾、权力本质、王朝兴替乃至革命起义的根源。
道场对历史课的要求极为特殊,不仅要客观陈述史实,更重在剖析历史规律,灌输新的政治理念。
这其中蕴含的深刻乃至颠覆性的思想,短期内培养的人类教师很难透彻理解并坦然讲授。
因此,大多数历史课暂由智慧高超,且绝对忠诚于道场理念的灵兽担任。
张潇一听的点点头,后面一群教师听了后也是震惊无比,冷汗直流。
虽然他们知道道场授课与大明有很大不同,但没想到,竟然将这种话、这种事也给孩子们直白讲出来。
会不会太百无禁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