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玥的巡诊营
治水工地上,钢铁与岩石的碰撞声、号子声、水流声交织成一曲改造自然的雄浑乐章。然而,在这宏大叙事的背后,另一种看不见的威胁始终如影随形——伤病与瘟疫。数千人聚集于潮湿泥泞的环境,高强度劳作带来的外伤,恶劣卫生条件可能引发的痢疾、疟疾,都是比滑坡和洪水更为隐匿、却同样致命的敌人。
阳歌深知这一点。在工程全面启动之初,他便将医疗保障的重任,完全交给了女儿玥。这不是出于溺爱,而是基于玥在此前对抗瘟疫中展现出的非凡天赋、冷静判断以及那本正在不断增厚的《疠症辑要》所积累的权威。
玥没有辜负父亲的信任。她没有将自己局限于城池内的医棚等待病人,而是极具前瞻性地向父亲提议,并迅速组建了一支特殊的队伍——流动巡诊营。
这支队伍规模不大,却极为精干。核心是数名跟随玥学习已久、已能熟练处理常见外伤和辨识多种草药的年轻学徒。此外,还有一批心思细腻、手脚麻利的妇女,负责熬药、护理和清洁工作。她们的“坐骑”是几头温顺的驮驴,背上驮着鼓鼓囊囊的皮囊和藤箱,里面装满了各式各样的草药、研磨好的药粉、煮沸消毒后晾干的麻布条、以及玥亲手配置的几种常用药膏。
巡诊营没有固定驻地,如同游弋在战场后方的轻骑兵,每日穿梭于各个工段之间。玥身披一件素色的麻布斗篷,身上总带着淡淡的草药清香,她的到来,往往能让焦躁疲惫的工友们感到一阵莫名的心安。
“伤者集中处,必有秽气,秽气生,则病疫起。”这是玥常对队员们说的话,也是她一切行动的准则。她推行的制度,在时人看来有些奇特甚至繁琐,却极为有效。
其一,热水消毒,绝非小事。 在每个工段临时搭建的窝棚区,玥强制要求设立“沸水点”,大的工段甚至设有多处。所有用于清洗伤口、擦拭身体的麻布,必须用大陶罐煮沸至少小半刻钟后方能使用。起初,许多粗豪的工匠觉得多此一举,甚至抱怨浪费时间。
“用火烧过的水擦伤口?干净是干净了,可也太麻烦了!”一位名叫牛角的工师营队员,在撬石时被崩裂的石片划伤了手臂,鲜血直流,被同伴送到巡诊点时,还大大咧咧地觉得随便包一下就好。
玥却毫不退让,亲自监督学徒用煮过的麻布蘸着温开水为他清洗伤口,仔细剔除里面的石屑泥沙,然后再敷上药膏,用干净的布条包扎。
“麻烦?”玥的声音平静却不容置疑,“你若想这条胳膊十天后还能用力抡锤,而不是红肿流脓,高烧不退,甚至要断臂保命,就乖乖照做。这点麻烦,比躺着等死麻烦多了。”
牛角被她的话吓住了,又见处理过程确实细致,嘟囔了几句便不再反对。十天后,他的伤口愈合良好,几乎没受影响,他逢人便夸玥姑娘的法子虽麻烦却真管用,成了热水消毒的忠实拥护者。
其二,隔离病患,阻绝蔓延。 一旦发现有队员出现发热、呕吐、腹泻或身上起红疹等可疑症状,玥会立刻下令,将其转移到工地下风向特意搭建的、相对孤立的“观察棚”中。此举起初引发了更大的恐慌和抵触,人们害怕被抛弃,更害怕那孤零零的棚子。
一名来自鹿丘部落、名叫黍穗的年轻队员,在连续暴雨后发起高烧,浑身打颤。他被强制送入观察棚时,恐惧得泪流满面,以为自己是得了什么绝症,要被放弃了。
玥每日亲自前去为他诊脉、喂药,耐心解释:“这不是罚你,是保护你和大家。若真是会过人的病,你一人在此,便不会传给同棚的兄弟,不会耽误工程,你的家小也更安全。若不是,休养几日便可回去。”她不仅送来汤药,还让人送去干净的饮水和食物。
黍穗的烧很快退了,证实只是劳累后的风寒。当他康复回归时,对玥感激涕零,也让众人明白了隔离并非抛弃,而是一种更负责任保护。自此,再有病患被隔离,抵触情绪大为减少。
其三,预防为主,草药定量。 玥根据季节和工地环境特点,提前配好了数种具有清热、祛湿、解毒作用的预防性草药汤剂。每日清晨和收工后,由巡诊营队员在各工段的炊事点统一熬制大桶的“防疫汤”,要求每人必须饮上一碗。
“又要喝这苦水……”一些队员私下抱怨。 “苦口良药!”负责分汤的妇女会立刻板起脸训斥,“玥姑娘说了,这能防拉肚子,防热病!你想像上次那样疼得打滚吗?快喝!” 久而久之,饮用“防疫汤”成了工地上雷打不动的规矩。
此外,玥还特别注重饮水清洁,反复告诫所有人必须喝烧开过的水,严禁直接饮用生冷的河水和积水。
她的这些措施,像一张无形的防护网,默默守护着这支庞大的治水大军。
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尽管劳动强度极大,环境恶劣,但工地上除了最初因滑坡导致的伤亡外,再未出现大规模的非战斗减员。因伤口感染而导致的严重并发症极为罕见,腹泻、疟疾等季节性流行病的发生率也远低于往年同期。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康复后能迅速重返岗位。生病的队员在隔离棚中得到照料,避免了疫情扩散。
人们逐渐意识到,那位沉默寡言、总是带着药箱穿梭在尘土与泥泞中的首领之女,她的存在和她的那些“规矩”,是何等重要。她或许不像她父亲那样挥斥方遒,不像她哥哥那样能设计巧夺天工的堤坝,也不像坚手那样能驾驭钢铁洪流,但她用她的方式,牢牢守护着这条战线的最后一道关卡,保障着最宝贵的资源——人的健康。
阳歌在一次巡视中,看到女儿正蹲在一个沸水点前,亲自检查麻布是否煮沸足够时间,额角沾着一点烟灰。他没有打扰,只是远远看着,眼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欣慰和骄傲。他的女儿,正在用她的智慧和仁心,为这部宏大的史诗,编织着一条坚韧而温暖的生命线。
第三百零一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