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计划”的巨轮一旦启航,便以无可阻挡之势,将汉部落这架精密的机器推向全速运转。在阳歌的强力推动和“天劫”倒计时的巨大压力下,任何疑虑和懈怠都被扫除一空。而计划的第一支柱——“金匮藏经,知识存续”——的重担,便落在了绘及其领导下的所有学者、工匠肩上。
任务之艰巨,超乎想象。这并非简单的藏书,而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对整个汉部落乃至所能接触到的世界的一切知识,进行一次前所未有的、系统性的抢救式整理、校勘、标准化,并以尽可能永恒的方式记录下来。
绘在他的工作室内,面对着一面巨大的墙面,上面钉满了各式各样的皮纸和木牌,构成了一张极其复杂的网络图。中心是几个大字:“万物知库”。由此衍生出无数分支:农桑、百工、营建、医药、星历、律法、兵策、史话、地理、物产、音律、文字……每一个分支下,又细分出更多条目。这并非他一人之功,而是召集了所有识文断字的学者,经过数日激烈讨论才确定下来的知识分类体系。
“我等所为,非为一族之存续,乃为文明之不绝。”绘对麾下所有参与此项工程的人员说道,声音因疲惫而沙哑,眼神却亮得惊人,“每一卷竹简,每一片石板,都可能是末日之后,重建世界的种子。一丝一毫,不得有误!”
浩大的工程随即展开,整个龙城仿佛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学堂与工坊的综合体:
编纂中心:设在原学堂扩建而成的大院内。数十名学者日夜不停地工作。他们负责从各处收集来的、或是口述记录的知识进行鉴别、校对、去芜存菁。争论之声不绝于耳: “此农耕之法,乃鹿丘所传,需注明!” “这剂药方用量过于猛烈,需标注‘慎用’,并附上玥医官修订之方。” “星图轨迹之推演,必须与巫最新观测数据核对,分毫不能差!” “《汉纪年》需加速编纂,务必记录自阳歌首领到来后之所有大事!” 绘穿梭其间,解答疑难,最终拍板定稿。定稿后的文本,成为抄录的唯一标准范本。
材质的革命:知识不仅要记录,更要抵抗时间与灾难的侵蚀。寻常竹简、木牍、麻纸难以长久保存。坚手调集了最好的石匠、铜匠和皮匠,开辟了专属工坊。
· 石室刻经:精选质地细腻、坚硬耐风化的青石板。技艺最精湛的老石匠带领学徒,用钢凿和锤子,将最重要的典籍,如《汉约》核心律条、核心历法算经、农时纲要等,一笔一划地镌刻在石板之上。叮叮当当的敲击声日夜不息,石屑飞舞,每一笔画都凝聚着无比的虔诚与耐心。
· 金版铭文:熔炼珍贵的铜锡,浇铸成一块块光滑平整的铜板。识字的铜匠们使用坚硬的钢錾,将重要的技术图纸(如水力鼓风机构造、高炉砌筑法、弩机分解图)、精细星图、以及汉部落的文字演变历程,精细地雕刻在铜板表面。金光闪闪的铜板,仿佛承载着文明最坚硬的核心。
· 皮卷秘藏:选用最上等、经过特殊鞣制处理的兽皮,薄而坚韧,历久不腐。由书法最好的学者,用混合了矿物颜料和胶脂的特制墨汁,抄录医药典籍(附有草药彩图)、历史细节、地理水文调查报告、诗歌传说等更为庞杂的内容。这些皮卷被精心卷起,用玉扣或象牙别子封存。
抄录流水线:为了应对海量的抄录工作,绘设立了高效的流程。识字的少年被招募进来,负责在相对普通的麻纸上进行大量初稿抄写和复写工作。而重要的定本,则由资深学者亲自誊抄到指定材质上。工坊内,墨香混合着石材的粉尘、金属的焦糊味,形成一种奇特而庄严的气息。
内容的广度:知识收集的范围无所不包。不仅有汉部落自身的智慧结晶,也包含了从亳邦学者那里旁敲侧击学来的天文历法知识、从鹿丘部落交换来的优良作物栽培法、从“林中人”那里记录的丛林生存技巧和草药图谱、甚至还有从俘虏的亳邦士兵口中套问出的亳邦地理山川、风俗人情。一切都被视为宝贵的资产,被分门别类地记录保存。
场景如同蒙太奇般切换:
· 白发苍苍的老农,坐在学者面前,仔细口述着不同土壤墒情下播种的微妙差异,年轻书记员飞速记录。
· 一名伤残的老兵,正向负责记录兵策的学者比划着一种临阵应变的小型战阵变化。
· 玥带领着医官们,通宵达旦地整理、绘制着图文并茂的《本草备要》和《疠症辑要》皮卷。
· 小学徒们抱着成摞的抄写好的麻纸稿,在各个工坊间飞奔传递。
· 昏暗的灯火下,老石匠眯着眼睛,最后一凿完成了《定澜水利图》石板上的最后一道水纹。
所有人都明白这项工作的意义。一种超越个人的、崇高的使命感,驱使着每一个人竭尽全力。整个龙城,仿佛都在进行一场无声的、与时间赛跑的文明传承仪式。
数月之后,第一批成果开始显现。在龙城最深处、选址经过巫和岩灵反复勘测、被认为地脉最为稳定的一处山腹中,一座名为“秘藏阁”的宏大地下建筑初步落成。
厚重的石门被缓缓推开,绘手持火把,率先走入。眼前是一个巨大的、经过加固的天然洞窟,又被人工开凿出数个相连的石室。室内干燥凉爽,一排排巨大的、分类标记的石架和铜柜已然就位。
学者和工匠们怀着近乎朝圣的心情,将第一批制作完成的知识载体——沉重的石刻板、金光暗蕴的铜版、以及一卷卷散发着草木和皮革清香的皮卷——井然有序地安放其上。
火光照耀下,石刻的纹理、铜版的冷光、皮卷的柔韧,交织成一幅令人震撼的图景。这里存放的不再是冰冷的物件,而是一个文明跳动的心脏、不灭的灵魂。
绘抚摸着冰凉的刻字石板,眼中闪烁着泪光与欣慰。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还有海量的工作要做。但“秘藏阁”的建立,标志着“方舟计划”的知识存续支柱,终于从蓝图走向现实,步入了坚实而有序的正轨。
文明的薪火,在这些看似笨重却永恒的材料中,得以封存,静待未来重见天日的那一刻。
第三百八十二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