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雄浑的鼓声自芙蓉园深处传来,“咚 —— 咚 —— 咚 ——” 三响过后,原本散落在园内赏菊、闲谈的才子佳人纷纷驻足,循着鼓声往中央那座两丈高的木台聚拢。
木台由楠木搭建,铺着猩红地毯,台前摆着两排紫檀木案几,案上整齐码着上好的宣纸、徽墨与狼毫笔,台侧还立着几位身着绯色官袍的侍从,神情肃穆,更添几分庄重。
不多时,一身明黄锦袍的代王杨侑缓步走上台,立于中央的白玉栏杆旁。他身姿挺拔,目光扫过台下汇聚的宾客,清了清嗓子,声音透过预先架好的铜管传向四方:“大隋大业十一年秋季芙蓉园诗会,今日正式启幕!”
话音刚落,台下便响起一阵轻缓的掌声。
杨侑抬手虚按,待掌声渐歇,继续高声宣布:“现将本次诗会举办方与相关事宜告知诸位 —— 世家方面,有太原王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弘农杨氏、河东柳氏…… 共十二家名门望族鼎力支持;平康坊诸阁中,明月轩、翠云楼协办此次盛会;场地由皇家园林芙蓉园全权提供;另有赞助商,乃第五文渊公子!”
每念到一个名号,台下便有相应家族的子弟微微颔首示意,待听到 “第五文渊” 四字时,不少人下意识看向人群中那个手持细烟杆的白衣少年,眼中带着几分好奇 —— 谁也没想到,这场本该是文人雅聚的诗会,竟会有 “商人” 冠名赞助。
杨侑宣布完毕,便侧身退至台侧。
随即,一位身着青色官袍、留着三缕长髯的官员走上前来,手中捧着一卷明黄色的卷轴,朗声道:“接下来,由本官宣读诗会规则,诸位静听!”
他展开卷轴,目光扫过台下:“本次诗会规则简单,诸位请看台前两侧的案几 —— 上面的纸墨笔砚,皆是为大家备好的。无论诗词歌赋,不分春夏秋冬,凡属雅作,皆可挥毫书写。”
“写完之后,诸位需在作品末尾署上姓名与籍贯,切记不可遗漏 —— 否则佳作无人识,可就白费心血了!”
说到此处,官员故意顿了顿,引得台下众人轻笑,他才继续道,“随后将作品送至东侧‘组委会’处,由组委会转呈裁判团。裁判团共九人,皆是当朝大儒与文坛名宿,会对所有作品逐一品鉴,先选出三十篇出色之作;再由三位主裁判从中遴选前三名,最终决出本次诗会的状元、榜眼、探花!”
规则宣读完毕,官员猛地举起手中卷轴,声音陡然拔高,带着几分激昂:“—— 大隋大业十一年秋季芙蓉园诗会,此刻,正式开始!”
“好!” 台下顿时爆发出一阵热烈的喝彩声。
才子们纷纷涌向台前的案几,提笔蘸墨,有的凝眉沉思,有的挥毫疾书;佳人则或立于一旁静静观看,或与同伴低声讨论,秋阳洒在众人身上,伴着园中飘来的桂花香,一派雅趣盎然的景象,悄然在芙蓉园内铺展开来。
芙蓉园的菊圃旁,姬晓平被一圈世家子弟围着,几人脑袋凑在一起,手指时不时指向台侧的方向,低声窃窃私语,神情里藏着几分警惕与探究。
不远处的廊下,姚玄素立在柱旁,目光频频往姬晓平那边瞟,黑纱下的眉头微蹙,显然在留意他们的谈话,又怕过于明显引来注意,动作间带着几分不自在。 贵宾席上,文渊将这两人的小动作尽收眼底,指尖夹着的烟卷燃着点点火星,嘴角勾起一抹了然的笑
而此刻,园内更多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文渊身上 —— 无论是伏案构思的学子,还是端坐案前的裁判,皆时不时抬头看向贵宾席,眼神里满是纳闷:那细白长棍究竟是何物?为何文渊公子与几位贵人都拿在手里,还会冒出青烟?
文渊见状,索性站起身,将烟盒揣进怀里,朝着贵宾席的主位走去。他先走到几位世家主君与商号管事面前,笑着递上一根烟:“诸位长辈,这是小子新制的玩意儿,名叫‘香烟’,吸着解乏,今日借诗会的光,请诸位尝尝鲜。”
说着,他拿出火折子,亲手为众人点烟,还耐心教他们如何含在唇间、如何吸气吐雾,动作娴熟又客气。
席间有几位老家主曾在宫宴上见过杨广,此刻见这位身着常服、气度不凡的 “贵人” 也坐在其中,刚想起身行礼,却被杨广递来的眼神制止 —— 他微微摇头,示意不必声张,随即又低头吸了口烟,吐出的青烟袅袅散开,神情自在得很。
众人见连这位 “大人物” 都在吸着 “香烟”,顿时没了顾虑,纷纷有模有样地学起来,一时间,贵宾席上响起阵阵轻咳声,夹杂着几句 “这玩意儿倒新奇” 的议论,气氛竟比先前轻松了不少。
分发完贵宾席,文渊又走向裁判席。
几位须发皆白的大儒正对着案上的诗稿斟酌,见他走来,纷纷停下笔。
文渊躬身行礼,笑着递烟:“诸位先生辛苦了,这烟能提神,您几位不妨试试,说不定能有更多灵感。”
老儒们虽觉得这 “冒烟的物件” 有些古怪,但见文渊态度恭敬,又听闻是新奇玩意儿,便也接过尝试,不多时,裁判席上也升起了缕缕青烟。
最后,文渊走到学子们聚集的案几旁,将烟一根根分给众人,笑着道:“诸位才子,写诗作对累了,便吸口烟歇会儿,也算小子为诗会添份趣意。”
学子们本就对这新奇物件好奇,此刻得了文渊亲手递来的烟,纷纷围上来请教用法,连先前拘谨的寒门士子也放松了不少。
不过半盏茶的功夫,曲江池畔的芙蓉园内,便处处升起了微微青烟。淡蓝色的烟霭混着桂花与菊花的香气,飘在秋阳下,映着众人或好奇、或愉悦的神情,成了这场诗会上最特别的景象。
而文渊借着这一盒小小的香烟,不动声色地拉近了与世家、大儒乃至学子的距离,连原本带着警惕的姬晓平,也暂时停下了私语,望着这满园青烟,眼神里多了几分复杂 —— 他们没料到,文渊竟能借着一件小物件,将诗会的气氛搅得如此 “热闹”,还悄无声息地织起了人脉网。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咳嗽声突然划破了这份热闹:“咳咳咳 ——!咳咳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