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周仓之事,琅琊之行不得不推迟一天。
临行前夜,刘骏难得有空闲,在后宅与妻妾们共用晚膳。
蔡琰因有孕在身,胃口不佳,只用了些肉粥小菜,便由侍女扶着回房休息了。
席间,气氛倒是融洽。貂蝉细心布菜,笑语温婉;大小乔姐妹低声交谈,偶尔掩口轻笑;糜贞依旧安静,但脸上已少了初来时的拘谨,偶尔也会搭上一两句话。
吕玲绮则显得有些心不在焉,筷子在碗里扒拉了半天,也没吃几口。
明日就要出发去见那位才女黄月英了,她心里实在没底。
“怎么了玲绮?饭菜不合胃口?”刘骏注意到她的异样,问道。
吕玲绮抬起头,苦着脸:“夫君,我还是怕做不好,给你丢脸。那黄家娘子聪慧,我除了舞刀弄枪,什么都不懂。”
刘骏还未答话,一旁的貂蝉抿嘴笑道:“妹妹何必妄自菲薄?真诚最是动人。妹妹这般率真性子,妾身瞧着都喜欢,那黄家妹妹想必也不会讨厌。”
小乔也眨着大眼睛附和:“是呀是呀,吕姐姐这样多好,不像我们,想什么都得在心里转几个弯,累得慌。”
大乔轻轻拉了下妹妹的衣袖,示意她少说两句,自己则对吕玲绮温言道:“妹妹只需以平常心对待即可。听闻聪明人不喜寻常虚礼,或许正与妹妹投缘呢。”
刘骏点头:“婉儿说得在理。玲绮,做你自己便是。礼物我已备妥,届时让子瑜先生多说话,你只需适时表达关心与善意即可。”
听着众人劝慰,吕玲绮心中稍安,用力点了点头:“嗯!我晓得了!”
饭后,刘骏先去探望了蔡琰,陪她说了一会儿话,确保她无恙后,才回到书房。明日出行,还需最后确认一些安排。
夜色渐深,侯府内宅逐渐安静下来。唯有吕玲绮院中,还隐约传来挥动兵刃的破空声。显然,这位佳人是在用她最熟悉的方式,来缓解明日的紧张。
书房内,烛火通明。
刘骏看着摊开的地图,琅琊郡位于徐州东北部,与青州接壤,属徐州管辖,地处边地,可谓是地方豪强林立。
诸葛家作为当地名门,影响力不容小觑。
“子瑜,此行安全,子龙已安排妥当了吧?”刘骏问道。
侍立一旁的诸葛瑾连忙回答:“回主公,赵将军已调派一千精骑沿途护卫,皆是军中好手。路线也已规划完毕,尽量行走官道,避开险峻之地。”
“嗯。”刘骏点头,“礼物可都备齐了?给诸葛玄先生的古籍,给族人的奇巧之物,还有给女眷的绸缎首饰,都仔细检查过了,莫要出了差错。”
“主公放心,瑾亲自查验过三遍,绝无问题。”
刘骏揉了揉眉心,靠在椅背上。
主动拜访诸葛亮家人,是他试图扭转“历史”的一次重要尝试。能否提前预定这位卧龙,至关重要。
虽然诸葛亮本人不在,但能与诸葛家建立良好关系,甚至获得诸葛玄等人的好感,无疑能为日后招揽诸葛亮增加重要的砝码。
吕玲绮的“夫人路线”也是其中一环。
黄月英在历史上记载不多,但她对诸葛亮的影响力必然不小。如能投其所好,或建立私谊,益处良多。
“希望一切顺利……”刘骏低声自语。他绝不想再承受一次如失去庞统般的挫败。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州牧府前已是人马齐备。
赵云率一千精骑肃立两旁,士卒们甲胄鲜明,杀气内敛。车队也已准备就绪,装载着送给诸葛家的礼物。
刘骏一身常服,显得英武而不失亲和。吕玲绮则换上了一身较为正式的曲裾深衣,少了平日的飒爽,多了几分端庄,只是她似乎不太习惯,不时偷偷拉扯一下有些紧的领口。
诸葛瑾早已等候在一旁。
刘骏不再多言,翻身上马,朗声道:“出发!”
车马辚辚,一行人离开淮安城,向着东北方向的琅琊郡迤逦而行。
队伍沿着官道行进,速度不快不慢。
刘骏没有乘坐马车,而是与护卫一同骑马,顺便观察沿途风土人情。
车马队伍沿着官道,不疾不徐地向东北行进。
数日后进入东海郡境内,刘骏骑在赤兔马上,目光扫过道路两旁。
田亩齐整,沟渠分明。正值春耕时节,田间地头,农夫们埋头劳作,脸上虽带着辛苦,却无饥馑之色。
偶尔有孩童在田埂上追逐嬉戏,见到官军队伍也不十分惧怕,只是好奇地张望。
沿途村落,屋舍虽大多简陋,但少见残破。村口往往有乡勇持简单棍棒巡逻,见到刘骏这支装备精良的骑兵,立刻警惕起来,有人快步回村报信,直到看清旗帜是徐州兵马,才稍稍放松。
“公台治政,果然严谨。”刘骏微微颔首,对身旁的诸葛瑾说道,“民生能恢复至此,不易。”
诸葛瑾恭敬回道:“陈别驾确有大才。自其主持琅琊政务以来,清剿匪患,整顿吏治,兴修水利,推广淮安带来的新式农具和耕作之法。去岁琅琊郡赋税增收三成,流民返乡者逾万。”
刘骏嗯了一声,心中稍慰。
陈宫能力出众,将边境郡县治理得井井有条,让他后方无忧矣。
队伍行至一处较大的乡邑,正值集市。
只见人声鼎沸,货品琳琅。
除了寻常的布匹、粮食、盐铁,竟能看到一些淮安工坊出产的廉价瓷器、铁锅,甚至还有少量玻璃器皿在商贩间流通。
刘骏勒住马,远远看着。
集市秩序井然,有差役巡视,未见强买强卖,也无人敢对徐州军士不敬。
“走,去看看。”刘骏下马,将缰绳丢给亲卫,带着诸葛瑾和几名护卫走入集市。
他一身常服,但气度不凡,身后跟着精悍护卫,立刻引起注意。
有眼尖的商贩认出诸葛瑾,低声告知旁人。很快,周围人群目光中带上敬畏,纷纷让开道路,却无人敢上前打扰。
刘骏在一个卖农具的摊前停下,拿起一把崭新的镰刀,手指弹了弹刃口,发出清脆声响。
“老丈,这镰刀不错,何处所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