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科集团与Siren的合作项目,如同一台精密机器被按下了启动键,开始高速运转。项目被命名为“棱镜”,寓意折射多元光芒,这名字让林晓觉得充满了讽刺——她正是那个需要被折射、却害怕被看穿本质的存在。
项目组正式成立,市场部主导,但不可避免地需要与行政、财务、公关等多个部门协同。这意味着,林晓白天作为行政部派出的协调人员(赵经理“顺手”将这个吃力不讨好的联络员角色塞给了她),需要与夜晚她所扮演的Siren的团队(以阿凯为首)进行对接。
她坐在工位上,看着内部通讯软件上那个属于“Siren工作室-阿凯”的联系人头像,感觉像是在凝视着一个随时会引爆的炸弹。每一次信息往来,她都必须确保用语、语气完全符合“林晓”的身份——恭敬、细致、甚至带着点程式化的刻板。她不能流露出任何对音乐的专业见解,不能使用任何可能暴露熟悉度的缩写或行话。
与此同时,她又要以Siren的身份,通过阿凯,对“林晓”传递过来的公司流程、要求做出反馈,那些反馈必须专业、犀利,带着艺术家的坚持。她感觉自己像一个精神分裂的患者,在同一个对话框里,用两种截然不同的口吻与自己对话,大脑需要时刻进行无缝切换,任何一次微小的失误都可能前功尽弃。
程煜并没有直接介入项目细节,但他无处不在。
他会突然出现在项目组的阶段性汇报会议上,坐在角落,沉默地聆听。他的目光很少停留在做汇报的市场部总监身上,反而更多时候,会落在那个坐在后排、低着头认真记录、几乎不发言的行政协调员——林晓身上。
他在观察,观察她在听到关于Siren的音乐理念、舞台设计等讨论时的反应。她总是那样,微微低着头,眼镜片反射着屏幕的光,看不清眼神,只能看到紧抿的嘴唇和偶尔因记录而快速移动的指尖。太平静了,平静得有些不正常。一个普通人,听到与自己日常工作毫无关联的、如此前沿且富有冲击力的创意时,真的能没有一点好奇、一点情绪的波动吗?
有一次,会议讨论到某个舞台结构的安全性,涉及到一些基础的物理承重原理。市场部的人有些争执不下。一直沉默的林晓,忽然抬起头,用她那细小的声音,引用了一段非常精准的、来自公司某次工程技术培训手册上的规范条文,瞬间厘清了一个关键争议点。
那一刻,她眼神专注,语气肯定,虽然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逻辑力量。
程煜的目光骤然锐利。那不是属于一个普通行政职员的反应速度和知识储备。那更像是一种……深植于骨髓的分析本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本能,他在Siren对音乐结构的掌控中感受到过,在“幽灵”对战机的把握中想象过。
暗涌,在她平静的表象下汹涌。程煜感觉,自己似乎触摸到了那冰山下巨大的一角。
而赵经理,也嗅到了不同寻常的气息。
他看不懂总裁为何对这么一个项目如此“关心”,但他本能地觉得,这对林晓并非好事,或者说,他不允许这对林晓是好事。他变着法子在行政协调的工作中制造障碍,拖延流程,或者将一些模糊的、本不属于林晓的过错推到她身上,试图让她在项目组中出丑,进而影响总裁对她(或者说,对行政部)的看法。
林晓像是在走钢丝,一边是程煜洞察一切的目光,一边是赵经理不断吹来的阴风。她疲惫到了极点,只有在深夜,以“幽灵”的身份踏入格斗俱乐部时,才能获得片刻的喘息和真实的宣泄。
拳台上,她不再需要伪装。汗水、撞击、肌肉的酸痛、以及将对手压制在地时那短暂的掌控感,都是真实的。她能感觉到自己的力量,听到自己真实的心跳。
“你最近状态很凶啊,幽灵。”陪练揉着发疼的胳膊,龇牙咧嘴地说。
林晓没有回答,只是用缠着绷带的手背擦去下颌的汗水,眼神在俱乐部昏暗的灯光下,亮得惊人,也冷得惊人。那是被压抑到极致后,反弹出的锋利。
她知道自己游走在危险的边缘。程煜的注视如同悬顶之剑,赵经理的迫害如同脚下不断崩塌的岩石。而“棱镜”项目,就是连接这两处险境的、最细的那根钢丝。
暗涌已在深处咆哮,刀锋即将破水而出。
她不知道,最先被这刀锋所伤的,会是谁。
第十九集 结束
下一集预告: “棱镜”派对筹备进入关键阶段,林晓的双重身份能否继续完美隐藏?程煜的耐心是否即将耗尽?赵经理的阴谋会否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刀锋出鞘的时刻,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