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曼哈顿的七月,热浪裹着街头的咖啡香扑面而来,豫菜北美体验店的装修筹备现场,却比室外更热闹。
国内设计师张薇正拿着图纸,和北美装修团队负责人汤姆蹲在地上,对着墙面浮雕的安装位置反复比划,旁边堆着刚从国内空运来的牡丹纹样预制构件,阳光透过未封窗的玻璃,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
“汤姆,这里的浮雕必须和吊顶的木构纹样对齐,牡丹燕菜的制作场景要正对主入口,让食客一进门就能看到!”张薇指着图纸上的标记,语气坚定。
她手里的设计图,每一处细节都藏着中原文化的巧思:
墙面浮雕选取了豫菜最具代表性的六道经典菜品,从牡丹燕菜的切丝摆盘,到鲤鱼焙面的淋汁拉花,每一个动作都刻画得栩栩如生;
吊顶则提炼了河南古建筑的斗拱纹样,用轻量化的银色金属框架复刻,既保留了中式建筑的层次感,又适配纽约现代简约的审美。
汤姆皱着眉,用卷尺量了量墙面尺寸:“张,这些浮雕的拼接缝要做到完全隐形,难度很大,而且纽约的消防规范要求墙面装饰不能超过3厘米厚度,你们的预制构件会不会超标?”
“早就考虑到了!”
张薇从包里掏出样品,递给汤姆,“我们用的是超薄树脂材料,厚度只有2.5厘米,重量轻,防火等级达b1级,完全符合纽约的消防标准。拼接缝做了斜口处理,安装后用同色系涂料填补,肉眼根本看不出来。”
她指着样品上的纹理,“你看,这上面的厨师手势、食材细节,都是我们找豫菜非遗传承人反复确认的,保证还原最正宗的豫菜制作场景。”
两人正说着,项目负责人林哲带着采购经理走了进来,手里拎着几个印有甲骨文“食”字的餐具样品:“张姐,汤姆,餐具样品到了!碗沿和盘底都印了甲骨文‘食’字,外侧是简化的牡丹花纹,内侧是纯白色,既显文化特色,又不影响食客看菜色。”
张薇拿起一个汤碗,对着光线看了看:“釉色很均匀,手感也不错,就按这个标准批量采购。对了,用餐区的桌椅选好了吗?要兼顾舒适和中原风格,椅子的靠背可以做弧形,像河南窑洞的曲线,桌面用浅色实木,上面刻浅纹牡丹。”
“已经联系了当地的家具厂,下周就能出样品。”
林哲翻开笔记本,“还有个重要的事——开放式厨房的设计,纽约食客很在意食材新鲜和烹饪过程,咱们的开放式厨房要做全透明玻璃隔断,既让食客能看到烹饪,又能隔绝油烟。”
提到开放式厨房,汤姆眼前一亮:“这个设计很好!我之前做过几家餐厅的开放式厨房,食客特别喜欢。不过你们豫菜的烹饪会不会有很大油烟?纽约的排风标准很严格。”
“放心,我们选的是国内最先进的油烟净化设备,净化率达98%,排风管道做了降噪处理,不会影响用餐体验。”
张薇补充道,“而且开放式厨房的台面要分区域,冷菜区、热菜区、面点区分开,厨师的工作服也做了设计,上衣印牡丹纹样,围裙绣甲骨文‘厨’字,既规范又有特色。”
穿过前厅区域,走到商铺最内侧的后厨位置,张薇指着地面的标线:“这里是面点区,专门做河南烩面、鲤鱼焙面,要预留足够的操作空间,烩面的拉制过程能让食客从玻璃外看到;那边是热菜区,灶台要按豫菜厨师的习惯摆放,炒勺、锅铲都是从国内定制的,保证厨师上手就能用。”
林哲突然想起什么,说道:“对了,咱们还得预留外卖取餐区!纽约的外卖需求特别大,尤其是午餐时段,白领们都习惯点外卖。取餐区要靠近门口,做个独立的柜台,上面放电子取餐屏,食客输入取餐码就能自助取餐,不用进前厅,节省时间。”
“这个建议好!”
张薇立刻在图纸上标注,“取餐区的背景墙可以做个小型LEd屏,循环播放豫菜的历史故事和菜品介绍,食客取餐时还能了解豫菜文化。柜台高度1.2米,方便拿取,旁边放几张折叠椅,要是食客想在店里吃外卖,也有地方坐。”
汤姆看着图纸上密密麻麻的标注,忍不住感叹:“你们考虑得太细致了!既突出了中原文化,又完全适配纽约的消费习惯,我敢说,这家店肯定会火!”
下午时分,团队召开装修方案最终确认会,会议室里摆满了样品。
墙面浮雕小样、吊顶金属框架模型、餐具样品、桌椅模型,甚至连服务员的工作服都挂在衣架上。
李明远看着这些细节,满意地点头:“装修方向很对,‘融文化’和‘重实用’兼顾,既让北美食客感受到中原文化的独特魅力,又能满足他们的用餐需求。现在要明确工期,两个月内必须完工,大家有没有信心?”
“有!”团队成员齐声应道。
林哲站起身,汇报工期安排:
“第一阶段(第1-2周):拆改原有装修,完成水电改造和墙面基础处理,同步采购建材和设备;
第二阶段(第3-6周):安装墙面浮雕、吊顶框架、开放式厨房隔断,铺设地面和墙面瓷砖,同步进行家具定制;
第三阶段(第7-8周):安装油烟净化设备、空调系统、照明灯具,摆放桌椅和餐具,进行清洁和调试,最后做消防验收和卫生检测。”
张薇补充道:“我会留在纽约全程跟进装修,每天和国内设计师团队视频沟通,确保文化元素的呈现不出偏差。汤姆负责现场施工管理,保证工期和质量,咱们每周开一次进度会,及时解决问题。”
会议结束后,李明远走到窗边,看着楼下穿梭的人群,手里摩挲着印有甲骨文“食”字的餐具。
他想起之前在纽约做市场调研时,有位华人食客说“在国外吃不到正宗的家乡菜,更别说了解菜背后的文化”,而现在,这家体验店不仅能让食客吃到豫菜,还能通过墙面浮雕、餐具、装修细节,了解中原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李总,您看这个!”
林哲拿着一张设计图跑过来,“张姐刚改的包间名字,一个叫‘洛邑厅’,一个叫‘汴梁厅’,分别对应河南的洛阳和开封,包间里的墙面挂豫菜老照片,桌子上放河南特色的小摆件,比如迷你版的龙门石窟模型,让商务宴请更有文化氛围。”
李明远接过设计图,笑着点头:“名字起得好!既体现河南的历史底蕴,又让食客容易记住。对了,软装部分要注意,窗帘选浅色系,上面印暗纹牡丹,灯光用暖黄色,营造温馨的用餐氛围,别太亮也别太暗。”
夕阳西下,金色的阳光洒在装修筹备现场,墙面的浮雕小样在光影下,仿佛活了过来。
厨师正在小心翼翼地摆放牡丹燕菜的食材,拉面师傅正在拉扯雪白的烩面,空气中仿佛已经飘来了豫菜的香气。
张薇和汤姆正在确认明天的施工计划,林哲在联系家具厂确认样品进度,采购经理在统计餐具的采购数量,每个人都忙碌着,却充满了期待。
李明远知道,这两个月的装修,不仅是打造一家餐厅,更是在纽约的心脏地带,搭建一座连接中原文化与北美市场的桥梁。
“明天就正式开工!”
李明远拍了拍手,语气坚定,“咱们要把这家店做成豫菜出海的标杆,让每一个走进来的食客,都能通过一顿饭,爱上豫菜,爱上中原文化!”
夜色渐深,曼哈顿的灯光次第亮起,豫菜体验店的窗户里,团队成员还在忙碌着,为即将启动的装修做最后的准备。
窗外的车水马龙,窗内的文化匠心,正悄然酝酿着一场跨越山海的味觉与文化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