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的一月,寒风凛冽,明远楼中央厨房的建设工地上却热火朝天。
塔吊正将巨大的不锈钢设备吊进车间,工人师傅们戴着安全帽,忙着铺设水电管线,车间外的“明远楼中央厨房建设项目”横幅在寒风中猎猎作响。
这是团队投资2000万打造的现代化中央厨房,占地5000平米,涵盖食材清洗、切配、预制、冷链配送全流程,建成后将为郑州所有明远楼门店及预制菜生产线的统一供应原料,彻底解决门店分散加工导致的“口味不一、效率低下”等问题。
“李总,食材预处理车间的清洗线已经安装完毕,明天就能调试;切配车间的自动化切菜机、燕菜丝专用切割机也到位了,就等您来验收!”
中央厨房项目负责人陈峰拿着施工进度表,快步走到李明远身边,语气里满是兴奋。
他指着车间内的设备,“这套清洗线是国内最先进的,能实现‘浸泡-喷淋-臭氧消毒-沥干’全自动流程,蔬菜清洗效率比人工快10倍,还能去除99%的农残。”
李明远走进食材预处理车间,看着长达10米的清洗流水线,水流从喷淋头均匀喷出,模拟人工揉搓的力度,既能洗净泥沙,又不会损伤菜叶。
“试洗一批河南白菜!”他对工人说。很快,新鲜的河南白菜被送入流水线,经过2分钟的清洗、消毒,从另一端出来时,菜叶鲜嫩水灵,根部的泥沙被彻底冲净,沥干后的水分不超过5%。“很好!”
李明远点头,“接下来要重点调试燕菜丝切割机,豫菜的牡丹燕菜,燕菜丝切得细不细、匀不匀,直接影响菜品口感和颜值。”
在切配车间,一台燕菜丝专用切割机正进行调试。
工人将泡发好的洛阳燕菜(白萝卜)放进进料口,按下开关,刀片高速运转,不到1分钟,细如发丝的燕菜丝就从出料口落下,均匀地铺在传送带上,每根丝的直径都控制在0.5毫米左右,比人工切得更均匀。
“以前门店厨师切燕菜丝,最快的师傅一天也就能切20斤,还容易粗细不一。”
陈峰笑着说,“这台机器每小时能切300斤,而且粗细均匀,误差不超过0.1毫米,完全能满足所有门店的需求。”
除了自动化设备,中央厨房还按“品类分区”做了精细规划:
预处理区:负责蔬菜、肉类的清洗、去皮、去骨,配备全自动洗菜机、肉类去皮机、骨泥分离机,确保食材处理标准化;
切配区:按“菜品需求”细分工位,燕菜丝、鱼块、肉片等分别由专用设备切割,人工仅负责分拣和质检,避免交叉污染;
预制区:制作标准化调料包、预制菜半成品,比如牡丹燕菜的高汤包、糖醋软熘鱼块的糖汁包,按门店用量定量封装;
冷链配送区:配备-18c冷冻库和0-4c冷藏库,食材切配完成后,立即按门店订单分装,由冷链车配送到店,确保新鲜度。
“李总,您看这个调料包!”
预制区负责人拿着一袋牡丹燕菜的高汤包,“里面的高汤是用牛骨、老鸡慢熬8小时,然后真空封装,门店收到后,只需要加热就能用,味道和中央厨房熬制的一模一样,不会再出现‘今天咸、明天淡’的问题。”
为了保障菜品口味统一,研发团队还专门制定了《中央厨房原料标准化手册》,对每一种食材的处理流程、用量、规格都做了明确规定:
比如制作糖醋软熘鱼块,选用的草鱼必须是1.5斤左右的鲜活鱼,去鳞去内脏后切成3厘米见方的块;糖汁包的糖、醋、酱油比例严格按3:2:1调配,误差不超过5克。
“以前门店厨师凭经验调味,有的师傅口味重,有的偏淡,顾客总说‘今天的鱼块和上次不一样’。”
研发总监李哲说,“现在用标准化调料包,不管哪个门店、哪个厨师做,味道都能保持一致。”
中央厨房试运行期间,首批为明远楼老店和二店配送了3天的原料。
老店厨师长赵师傅收到燕菜丝和高汤包后,当场制作了一道牡丹燕菜——燕菜丝泡发后铺在盘底,加热后的高汤浇上去,再摆上胡萝卜丝、香菜叶,造型精致,味道鲜美。
“和我自己熬的高汤一模一样!”赵师傅尝了一口,惊讶地说,“以前每天早上要花2小时熬高汤,现在直接加热就行,省了不少时间,还不用担心熬砸了。”
三店的李岩师傅则对烩面面团的配送赞不绝口:“中央厨房送来的面团,已经揉好醒发到位,我直接拉就能用,筋道得很!以前在店里揉面,要揉够20分钟,现在省了一半时间,能多做不少烩面。”
试运行一周后,门店反馈效果显着:
门店后厨工作量减少40%,厨师不用再花时间清洗、切配,能专注于烹饪和服务;
菜品口味一致性提升90%,顾客投诉“口味不一”的情况从之前的15%降到了2%;
食材损耗率从门店单独加工的8%,降到了中央厨房的3%,仅这一项,每月就能节省成本5万元。
“中央厨房的核心,不仅是效率提升,更是品质可控。”
李明远在中央厨房启动仪式上说,“以前我们总担心‘开得店越多,口味越难把控’,现在有了中央厨房,不管开10家店、100家店,顾客吃到的豫菜,都是最正宗、最统一的味道。”
启动仪式当天,郑州各门店的厨师长都来到中央厨房参观。
看着自动化的清洗线、精准的切配设备、标准化的预制流程,大家都感慨不已。
“以后再也不用凌晨三点起来备菜了!”
老店的王师傅笑着说,“中央厨房把原料都处理好,我们只需要做好最后一步烹饪,能把更多精力放在提升菜品口感上。”
随着中央厨房正式投入使用,团队还计划将其功能拓展到预制菜生产。
未来,东南亚出口的豫菜预制菜、线上销售的半成品,都将由中央厨房统一生产,实现“门店原料+预制菜出口”的供应链整合。
“中央厨房就像明远楼的‘心脏’,为所有门店和业务供血。”
陈峰说,“接下来我们还要引进更先进的智能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门店销量,提前备货,避免浪费,让供应链效率更高。”
傍晚时分,首批满载原料的冷链车从中央厨房出发,驶向郑州的各个明远楼门店。
车厢里,燕菜丝、鱼块、调料包整齐地码放在冷藏箱中,温度稳定在2c,确保明天一早送到门店时,还是新鲜如初。
李明远站在门口,看着冷链车远去的背影,心里满是期待——中央厨房的建成,不仅是供应链的升级,更是明远楼规模化发展的基石。
未来,不管门店开得再多,不管业务拓展到哪里,这份来自中原的正宗味道,都能通过标准化的供应链,精准地传递到每一位食客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