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太后亲赐“暖冬如意宴”的名头,五味轩上下如同打了鸡血。沈清辞立刻着手筹划,决心要将这场宴席办得既彰显御赐荣光,又突出五味轩的特色。她与陆景珩商议,将宴请范围定在相熟的官眷和杏林好友,规模不大,但求精致。
“既是‘暖冬如意’,主题便是温补驱寒,滋润防燥。”沈清辞伏案疾书,菜单雏形渐显,“得有汤羹,比如黄芪当归羊肉煲;得有主菜,比如栗子焖鸡,温中益气;点心不能少,新研制的桂圆红枣糕正好用上;饮品嘛,之前试做的姜母茶改良版,可以叫‘如意暖身茶’……”
陆景珩在一旁帮她斟酌:“食材须选上等,羊肉要西北的滩羊,鸡要用京郊散养的芦花鸡。器皿也要考究,方能配得上太后的赐名。”
“正是!”沈清辞点头,“还得有些巧思。比如上菜时,每道菜附上一张小巧的签子,简要说明食材功效和适宜人群,既显专业,又添雅趣。”
两人细细推敲,直至深夜。
次日,沈清辞便带着清单开始筹备。然而,她很快发现,事情并不顺利。几家平日供应上等羊肉的铺子,竟同时表示近期缺货,最好的滩羊早已被“大主顾”订走。常供的几家山货行,品质最好的核桃、栗子也所剩无几,价格还上涨了不少。
“姑娘,我打听过了,”阿福皱着眉回来禀报,“抢订羊肉山货的,好像是……回春堂名下的酒楼。他们也在准备什么‘冬令进补宴’,需求量极大。”
清风也嘟着嘴回来:“蜜饯铺的老板说,上等阿胶枣和桂圆肉,最近走货特别快,也是回春堂那边要得多,咱们要的量,得等下一批货。”
又是回春堂!赵掌柜开始利用其庞大的商业网络进行原料挤压了。
沈清辞蹙眉,但并未慌乱。她沉吟片刻,对阿福道:“福叔,滩羊一时难寻,可否用品质上乘的湖羊替代?虽风味略异,但温补之效不差。你再去打听打听,有没有专供军中或特定府邸的渠道,或许有存货。”
她又对清风说:“阿胶枣和桂圆肉,若一时没有顶级的,次一级的也可,但必须在品质上严格把关,宁缺毋滥。另外,看看有没有其他可替代的温性干果,比如南瓜子、花生仁,我们可以在做法上创新。”
陆景珩得知后,沉声道:“我来想办法。兵部同僚或有门路,能弄到些特供食材。太后赐宴,他们总得给几分薄面。”
几经周折,食材总算勉强备齐,虽非最初设想的最优品,却也保证了上乘品质。沈清辞松了口气,专心投入宴席的准备。她亲自监督厨房,调试火候,确保每道菜都达到最佳口感与功效。
“这羊肉煲的当归比例再加半分,黄芪减一分,否则药味略重,恐有些夫人不喜。”
“姜母茶里的红糖换成果汁熬制的饴糖,更清润些。”
清风白芷跟着忙前忙后,记录要点,品尝味道,俨然已是得力助手。
“暖冬如意宴”当日,五味轩精心布置,太后赏赐的金盏菊摆在显眼处,环境雅致温馨。受邀宾客陆续抵达,见到太后御笔题写的宴名,皆肃然起敬,对宴席期待倍增。
宴席开始,一道道药膳依次呈上,香气四溢,摆盘精美。沈清辞穿梭席间,亲自为宾客介绍每道菜的养生功效,言辞得体,笑容温婉。宾客们品尝后,赞不绝口。
“这羊肉煲毫无膻气,温润入喉,喝下去浑身都暖了!”
“桂圆糕甜而不腻,枣香浓郁,真是妙品!”
“附上的这功效签子有趣,长知识了。”
几位太医也对药膳搭配的合理性表示认可,与沈清辞交流起食疗心得,气氛融洽。太后赐宴的消息和宴席的精致,很快在京中贵眷圈传开,五味轩的风头一时无两。
然而,宴席散后,沈清辞还来不及歇口气,陈先生便拿着账本,面色凝重地找来。
“少夫人,宴席虽成功,但支出远超预算。因食材价格上浮,加之器皿、人工,此番几乎是亏本在做。”陈先生指着账目,“长此以往,恐难以为继。且回春堂那边,其‘冬令进补宴’定价比我们低三成,虽用料或许不及我们精细,但凭借其口碑和渠道,吸引了不少中低端客源。我们的高端路线,受众毕竟有限。”
沈清辞看着账本,沉默片刻。她深知,仅靠太后光环和高端定制,难以支撑五味轩的长远发展。回春堂正在利用其规模优势,进行价格和资源挤压。
“陈先生所言极是。”沈清辞深吸一口气,“我们不能只守着顶尖的一小撮客人。高端宴席要精,打响名号;但日常的、大众能消费起的药膳产品,更要尽快做起来,走量求存,薄利多销。工坊必须尽快投产标准化的药茶包、简易膏方。”
陆景珩支持她的想法:“不错。口碑已立,接下来要下沉。我们的优势在于方子新颖、口感易接受。可开发几个针对常见小恙(如风寒初起、食欲不振)的简便药茶方,价格亲民,便于购买和冲泡。”
“正是!”沈清辞眼睛一亮,“比如‘防风苏叶茶’、‘山楂麦芽饮’。还可将一些药膳做成半成品,如搭配好的炖汤料包,客人买回家自己加食材炖煮即可。这样既能控制成本,又能扩大销量。”
说干就干。沈清辞立刻调整方向,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工坊标准化产品的研发和生产上。她简化配方,寻找性价比更高的替代药材,与工匠反复试验包装,确保药效和便捷性。同时,她让清风白芷在店铺显眼位置设立“平价养生区”,主打这些新产品。
策略很快见效。物美价廉的药茶包和炖汤料包受到寻常富户、甚至一些讲究养生的小吏之家欢迎,销量稳步上升,有效对冲了高端定制的成本压力。五味轩的客源层次变得更加丰富多元。
就在五味轩逐渐稳住阵脚,工坊开始批量生产之际,周老忽然来访,神色间带着一丝忧虑。
“清辞,景珩,”周老压低声音,“老夫近日听闻,回春堂赵掌柜,近日与内务府几位采办走动甚密,似乎在争取明年宫中部分日常药材和滋补品的供奉资格。若此事促成,回春堂凭借宫中专供的身份,其势将更盛,对五味轩的挤压恐会加剧。”
沈清辞心中一惊。宫中专供,不仅是巨大的利润,更是金字招牌。若回春堂得手,五味轩日后在药材采购、价格谈判上将更为被动。
陆景珩眼神微冷:“赵掌柜这是要釜底抽薪。我们必须有所应对。”
周老点头:“好在目前尚在酝酿阶段。或许……可请文先生或王院判,在合适时机,向宫中陈明药膳与普通药材滋补之别,强调五味轩在药膳领域的独到之处,争取一个‘药膳特供’的名目,哪怕份额不大,亦是立足之地。”
送走周老,沈清辞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竞争已从市场层面,蔓延到了更深层次的资源与名分争夺。
“没想到,开个铺子,竟也如战场一般,步步惊心。”她轻叹。
陆景珩握住她的手,目光坚定:“既已入局,便唯有前行。你有太后赏识,有独特技艺,有我们大家相助,未必没有一席之地。宫中专供之事,我来设法周旋。当下之急,是让工坊尽快步入正轨,新产品的品质和供应绝不能出问题。”
“我明白。”沈清辞振作精神,“先把眼前的事做好。工坊第一批标准药茶包明日正式出货,我得亲自去盯着。”
次日,沈清辞一早便赶到城外的工坊。新招募的工人们在阿福和陈先生的安排下,已开始按流程操作,洗药、切制、配料、包装,井然有序。沈清辞仔细检查了每个环节,确认无误,才稍稍放心。
第一批贴着“五味”标识的药茶包顺利装车,运往城中店铺。看着马车远去,沈清辞心中升起一丝成就感,但周老带来的消息,仍像一片阴云笼罩心头。赵掌柜的网,似乎越收越紧了。她不仅要守好店铺,还要开始学习,如何在这复杂的棋局中,为自己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