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坊第一批标准药茶包顺利出货,像给五味轩上下打了一剂强心针。沈清辞亲自盯着装车发运后,并未放松,连日泡在工坊里,与负责生产的老师傅们一起,反复调试配方比例和生产流程,确保每一批产品的品质稳定。
“李师傅,这决明子炒制的火候还得再准些,过了有焦苦气,不足则药效难出。”沈清辞捻起一粒样品,仔细看着成色。
“东家放心,小老儿再琢磨琢磨,定拿捏准了。”负责炮制的李师傅连连点头,对这位年轻东家的严谨心服口服。
另一边,包装区内,女工们正在学习如何将混合好的茶料准确分装进特制的滤纸包,再封入印有“五味”标识和功效说明的棉纸袋。白芷在一旁仔细检查封口是否严密,分量是否足称。
“白芷姐姐,这包口总有点歪……”一个年轻女工不好意思地递过一包。
“没关系,熟能生巧。你看,这样折角,再压一下,就平整了。”白芷耐心示范,语气温和。沈清辞远远看着,心中欣慰,白芷越发沉稳细致了。
清风则在前堂与工坊之间穿梭,负责协调运输和反馈市面反应。这日,她兴冲冲地跑回来:“姑娘!好消息!咱们那‘清风散’(针对初起风寒的药茶包)和‘开胃饮’卖得可好了!西街李掌柜家的小公子着了凉,喝了两包咱们的茶,第二天就说松快多了,李夫人直接订了半年的量!还有东市王婆婆,说吃了‘开胃饮’,饭都多吃了半碗!”
沈清辞听了,脸上露出笑容。大众产品的市场反响良好,意味着五味轩真正开始走入寻常百姓家,这是稳固根基的关键一步。
陆景珩下朝回来,得知进展,也颇为赞许:“物美价廉,方便实用,此乃长久之道。工坊生产务必保证质量,口碑建立不易,毁之却易。”
“我明白。”沈清辞郑重道,“已让陈先生制定了更细致的工坊规章,从原料入库到成品出库,每道环节都有记录,责任到人。”
然而,平价路线走顺了,高端定制那边却遇到了新挑战。回春堂的“冬令进补宴”凭借价格优势和多年积累的药材商誉,确实吸引了不少注重“疗效”和“底蕴”的中坚客群。几位原本在五味轩定制药膳的官家老夫人,也被家中注重“实惠”的晚辈劝说,转而尝试回春堂的套餐。
“姑娘,这可怎么办?”清风有些着急,“赵夫人府上刚派人来说,这个月的茯苓糕暂时不定了,想试试回春堂新出的‘八珍养生糕’。”
沈清辞沉吟片刻,并未慌乱:“人各有需,强求不得。赵夫人注重养生,回春堂的‘八珍糕’传承已久,试试也无妨。咱们的茯苓糕,胜在口感细腻、药性平和,自有它的客群。关键是,我们要有别人无法替代的东西。”
她转而问白芷:“我让你试制的‘玉容膏’和‘安神香囊’进展如何?”
白芷答道:“‘玉容膏’的方子按姑娘说的调整了几次,滋润不腻,香气也雅致,几位试用过的夫人都说好。‘香囊’的配方也定了,用的是合欢花、薰衣草配少许琥珀粉,安神效果明显。”
“好!”沈清辞点头,“咱们下一步,就主打这些‘精致养护’和‘怡情雅玩’类的产品。回春堂长于治病补虚,咱们就侧重日常调养和生活情趣,错位竞争。”
正当沈清辞调整策略,应对回春堂的竞争时,一个意想不到的访客,让局面出现了新的变化。
这日午后,一位衣着素雅、气质干练的中年妇人在丫鬟陪同下走进五味轩,点名要见沈清辞。妇人自称姓陈,夫君是江南来的绸缎商。
“陆少夫人安好。”陈娘子落落大方,言语爽利,“妾身听闻少夫人擅制药膳,近日偶得风寒,咳嗽不止,又嫌汤药苦涩,特来求个温和的方子。”
沈清辞观其气色,又细问了症状,便推荐了“川贝雪梨茶”和“陈皮蜂蜜膏”,并现场泡了一盏茶请她品尝。
陈娘子细细品过,眼中露出赞赏:“果然清润可口,喉间顿觉舒爽。少夫人妙手。”她话锋一转,“不瞒少夫人,妾身家中在江南也有些许生意,经营着几家绣庄和茶楼。观您这五味轩,产品新颖,经营有道,尤其这药茶包,构思极巧。不知……可有兴趣将生意做到江南去?”
此言一出,沈清辞心中一动。江南富庶,讲究养生,确是巨大的市场。但她表面不动声色:“陈娘子谬赞。五味轩初创不久,根基尚浅,恐难当此任。”
陈娘子笑道:“少夫人过谦了。太后赐名,产品精良,已是金字招牌。妾身所言合作,并非购买方子或简单代销。妾身意在江南寻一稳妥之地,与少夫人合开一家分号,字号、产品、核心技术仍由您掌控,我们出铺面、人手和本地资源,利润按约定分成。相当于将五味轩的精致药膳,引入江南。您意下如何?”
这个提议,远比回春堂的“吞并”或“代工”有诚意得多,是真正的合作共赢模式。沈清辞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位陈娘子。
“此事关系重大,需从长计议。”沈清辞谨慎回应,“不知陈娘子对合作细节,可有初步构想?”
“这是自然。”陈娘子从袖中取出一份简要的契稿,“妾身粗略拟了个章程,请少夫人过目。具体条款,均可商议。”
沈清辞接过契稿,只见上面条理清晰,权责分明,确实显露出诚意和专业。她压下心中波澜,道:“多谢陈娘子看重。契稿容我细阅,并与家人商议后,再给娘子答复。”
“理应如此。”陈娘子起身,“妾身会在京中盘桓数日,静候佳音。”说罢,便告辞离去。
送走陈娘子,沈清辞立刻找来陆景珩和陈先生,将契稿递给二人。陆景珩仔细看过,沉吟道:“契稿本身看似公允,陈娘子此人,需得仔细查探其背景底细。江南商路复杂,合作对象的选择,至关重要。”
陈先生也道:“少夫人,此乃机遇,亦是风险。若合作成功,五味轩可打开新局面,不再困于京城一隅与回春堂缠斗。但若所托非人,恐损及声誉根本。”
“我明白。”沈清辞点头,“需派人仔细打听这陈娘子的来历,其在江南的生意信誉如何。此外,合作模式、利润分成、质量控制、乃至字号使用权限,都需逐一厘清,订立详约。”
接下来的几日,陆景珩动用人脉暗中查探陈娘子背景,反馈的信息颇佳:陈家是江南有名的丝绸商,信誉良好,陈娘子本人精明能干,常协助夫君打理生意,在商界口碑不错。与此同时,沈清辞与陈先生反复推敲合作细节,拟定了一份更为周密严谨的契约草案。
就在沈清辞准备再次约见陈娘子深谈时,清风带来一个消息:回春堂的赵掌柜,似乎也听闻了风声,近日与几位江南来的客商接触频繁。
“看来,赵掌柜的耳目,灵通得很。”陆景珩眸光微冷。
沈清辞蹙眉:“他是想搅黄我们的合作,还是……也想插手江南市场?”
“都有可能。”陆景珩道,“与陈娘子之事,需加快步伐,以免节外生枝。”
次日,沈清辞与陈娘子再次会面。这次,沈清辞拿出了己方修改完善的契约草案。双方就出资比例、管理权限、利润分配、产品质量标准、保密条款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商讨。陈娘子谈判技巧娴熟,但在核心利益上并不咄咄逼人,显示出合作的诚意。最终,大部分条款达成一致,约定待沈清辞派人实地考察江南铺面选址后,便可正式签约。
送走陈娘子,沈清辞长舒一口气,心中既有对未来的憧憬,也有一丝不安。走出京城,意味着更广阔的天地,也意味着更复杂的挑战。
当晚,沈清辞与陆景珩在灯下商议派谁前往江南考察最为稳妥。
“阿福熟悉工坊和产品,但于商谈缔约并非所长;陈先生精于账目,但对异地营商了解不深。”陆景珩沉吟,“或许,我可向父亲借调一位常年往来南北、经验老道的管事陪同前往。”
“如此甚好。”沈清辞刚点头,就见阿福快步进来,脸色有些奇怪。
“少爷,姑娘,陈娘子派人紧急送来的信。”阿福递上一封密封的信函。
沈清辞拆开一看,脸色微变。信上写道,陈娘子刚得到消息,回春堂的赵掌柜已动身前往江南,据闻携重金,意图在江南主要州府抢先布局“养生药膳”市场,并可能对有意与五味轩合作者施加压力。陈娘子提醒沈清辞早做决断,并建议考察人选务必可靠机警。
“赵掌柜……动作好快!”沈清辞握紧信纸。看来,江南之行,已不仅是商业拓展,更是一场与老对手的正面交锋了。派谁去,才能既完成考察,又能应对可能出现的复杂局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