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军全歼池之上旅团近两万余头小鬼子的捷报,最先飞抵的是八路军总部。
当参谋人员将“第五军于鬼哭谷全歼池之上旅团,击毙池之上贤吉少将”的战报念出时,八路军总部内先是一静,随即爆发出阵阵惊叹。
“好家伙!一口吃掉了小鬼子一个加强旅团,还是全歼!”
八路军副总指挥猛地一拍大腿,脸上满是毫不掩饰的赞许,随即又带着几分调侃的语气:
“这个顾家生,还真的不含糊,咱们在这边敲锣打鼓(指正太路破袭战)把小鬼子搅得晕头转向,他倒好,瞅准机会在旁边开了席,还直接端上来一桌‘硬菜’!‘鬼哭谷’,这名字取得好,这下真让小鬼子哭都哭不出来了!”
总部参谋长拿着电报仔细端详片刻,眼中闪烁着精光,也笑着接话:
“战术运用大胆果断,围点打援,预设战场,一击毙命。池之上这个老鬼子,在华北也是臭名昭着,没想到在这里栽了个大跟头,还直接把命都搭上了。第五军此战,确实打出了我华夏军人的威风,更是彻底搬掉了太原外围最大的一块绊脚石!”
他微微一笑,幽默中带着一丝“酸溜溜”的感慨:
“老总啊,看来咱们这动静搞得够大,倒是给人家中央军创造了绝佳的战机。这功劳簿上,是不是也得记上咱们‘敲边鼓’的一份辛苦啊?不过话说回来,这‘席面’够硬,打得漂亮,咱们看着也解气啊!”
言语之间,既有对友军辉煌战绩的由衷祝贺与激赏,也有对顾家生其人才干、第五军强悍战斗力的深刻印象,更夹杂着一丝同为抗日武装,看着别人“借东风”打出惊天战绩时,那点略带“酸味”却坦荡大度的幽默自嘲。
这份捷报,让同样在敌后浴血奋战的他们,在感到无比提气与振奋的同时,也更添了几分战场之外的生动情趣。
..............................
晋东南,卫司令长官拿着顾家生发来的捷报,反反复复看了足有三遍,他从椅子上站起,放声大笑:
“好!好一个顾振国,真乃我抗日之干城,此战,打出了我中央军前所未有的威风!”
他大步走到巨幅作战地图前,看向“太原”的位置上,眼中精光四射:
“第9独立混成旅团覆灭后,筱冢义男已成瓮中之鳖!太原光复,在此一举!”
他立刻转向身旁的副官。
“吾必亲自向军委会为其请功!同时,命令各部,向正面日军第37师团全线施压,策应第五军主力,绝不能让这个第37师团跑去给第五军捣乱,给我死死缠住他们。”
卫司令长官清楚,第五军的这场大胜,吹响了收复华北重镇太原的号角。
....................................
晋西,克难坡。
与卫司令长官的纯粹狂喜不同,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西山,在收到这份捷报时,心情则要复杂得多。
他端着水烟袋,久久不语,半晌才缓缓吐出一口烟雾,对身旁的心腹幕僚感叹:
“这个顾家生,是条真龙啊。这中央军……果然是兵精粮足,悍将如云。”
话语中,既有对巨大胜利的肯定,毕竟太原若克复,于他这战区司令长官脸上也有光彩。但更深层的,则是一股难以言喻的酸涩与警惕。
第五军是中央军嫡系,是“客军”,如此辉煌的战功,彰显的是重庆方面的威势,而非他晋绥军的实力。
此战之后,顾家生及其第五军在晋地的声望必将如日中天,这对他这位一直试图维系晋地本土势力的“老西儿”而言,未来的博弈恐怕要更加费力了。
“命令,以二战区长官部的名义,发贺电给顾军长。措辞要热烈,要彰显我们共同御敌的态度。”
阎西山最终做出了务实的决定,无论如何,面子上的功夫必须做足,甚至要做得漂亮。但在内心深处,他已开始盘算,如何在战后太原的利益分配中,为晋绥军争取更多的筹码。
而且.......这样一来西关口这个要命的点,好像也可以趁机做做文章了。
....................................
当这份层层转递、标注着“特急”“大捷”的电文,最终被侍从室主任恭敬地呈送到总裁的案头时,预期的狂喜如期而至,却又夹杂着一份更为深沉的心思。
“好!好啊!”
总裁看着捷报,喜悦之情跃然于脸上。他露出了近段时间以来最舒展、最由衷的笑容。
他站起身,在书房内快步踱步,难掩兴奋之情。
“振国果然是“党果”柱石,第五军不愧是我革命军之精锐,黄埔之楷模!全歼倭寇一个加强精锐旅团,击毙其旅团长,壮哉!”
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全国各大报纸头版头条对这则捷报的渲染,看到了国际社会惊讶的目光,看到了国内民众如潮的拥戴之声。
这可是他的学生,他的嫡系,他的“御林军”打出的赫赫战功,足以让所有质疑他、挑战他权威的人统统闭嘴。
“立刻以军事委员会名义,通令全国嘉奖!所有参战官兵,一律从优叙奖!顾振国及其有功将领,着即拟订授勋方案,报我审批!”
他一时间意气风发。
然而,当激荡的情绪如潮水退去,他的目光不经意扫过案头另一份密报,那是戴局长亲呈,记录着八路军方面与顾家生接触的全部谈话内容。
尽管文中明确记载了顾家生“严词拒绝,表态效忠领袖”的态度。
可一看到这份密报,他嘴角的笑意仍不由得微微收敛,步履也随之缓下。
振国是忠于他的,这一点,他是愿意相信的。
此役更是其忠诚与能力的最好证明。可是……他太能打,也太有主见了。擅攻太原不事先汇报尚可解释为战机稍纵即逝,但与延安方面的接触,哪怕事先报备,也像一根刺,深深扎在他心头最敏感处。
“还是年纪太轻,把握不住啊!”
这念头开始不受控制地浮现在总裁的脑海之中。
这份过于耀眼的战功背后,是否也意味着,这柄他亲手淬炼的利剑,锋芒已盛,渐趋难握?
他缓步走向窗前,凝视远方,目光渐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