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长空铁翼
新疆,某处深藏在山脉腹地的绝密机场。
黎明前的黑暗最为深沉,但在这里,却是一片与寂静夜色格格不入的紧张与忙碌。巨大的地下机库闸门缓缓滑开,发出低沉而有力的轰鸣,露出了内部灯火通明、如同巨兽巢穴般的景象。空气中弥漫着航空燃油的特殊气味、液压油的清香,以及一种金属被电流激活后产生的微弱臭氧味。
地勤人员身着深蓝色连体工装,如同精密的齿轮,在各自岗位上高速运转。他们围绕着跑道上一架架形态凌厉、通体呈现暗哑灰色的战机,进行着最后的起飞前检查。这些战机拥有独特的无垂翼飞梭构型,机身线条流畅得仿佛不属于这个时代,正是共和国最尖端空中力量的象征——歼-36“玄龙”隐身多用途战斗机。
“报告塔台,‘雷公’01至50号机,预起飞检查完毕!燃油加注至标准作战载荷,各系统参数正常!”
“武器挂载确认!‘霹雳-21’远程空对空导弹,以及‘蜂群’IV型智能僚机,全部就位!”
“数据链同步完成,接收最新战场态势信息!”
“飞行员生理参数监测正常,已进入座舱,开始启动‘龙睛’综合航电系统!”
一道道清晰、冷静、充斥着专业术语的报告声,在机场塔台、地勤指挥频道以及飞行员内部通讯网络中交替响起。没有多余的废话,只有最高效的信息传递。
飞行员座舱内,幽蓝色的光芒从多功能显示器上散发出来,映照着一张张年轻却坚毅的面庞。他们佩戴着集成度极高的头盔显示系统,深吸一口气,将氧气面罩扣紧。手指在闪烁着不同颜色指示灯的触摸屏和实体按键上快速滑动、点击,进行着繁琐而至关重要的起飞前设定。平视显示器(hUd)上,绿色的字符和数据不断刷新,勾勒出即将踏足的死亡空域。
“塔台,‘雷公’大队请求进入起飞程序!”
“允许进入!祝你们凯旋!”
机场跑道两侧的指示灯骤然亮起,如同两条指引向苍穹的战道。巨大的涡扇变循环发动机发出低沉有力的咆哮,随即转化为震耳欲聋的怒吼!强大的尾流吹起跑道上的尘埃,形成短暂的气旋。
一架接一架的歼-36,如同挣脱大地束缚的暗色利箭,在跑道上急速滑跑,然后轻盈而决绝地昂起头,刺入依旧被黑暗笼罩的天幕。紧随其后,另一个机场,体型庞大、采用飞翼式布局、如同黑色幽灵般的轰-20战略轰炸机编队,也带着沉重的压迫感依次升空。它们的弹舱内,携带着此次战役的终极杀器——“长空-1”空射反舰导弹。
五十架歼-36,每一架都如同一个移动的空中指挥节点,其机腹或机翼下方,紧密跟随着数架体型小巧、造型各异的“蜂群”智能无人机。这些无人机与母机通过高速数据链相连,构成了一个分布式的侦察、电子战和攻击网络。庞大的混合编队在爬升中完成集结,调整航向,如同一片死亡的乌云,向着东南方向——山西战区,扑去。
当编队进入宁夏上空时,天色已微微发亮。下方是广袤而宁静的山河大地,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这片土地上的入侵者已被彻底肃清。阳光穿透云层,在歼-36的暗灰色蒙皮和轰-20的飞翼式布局上勾勒出冷峻的轮廓。编队以超过两马赫的速度在高空巡航,留下的只有逐渐消散的尾迹云,如同在纯净的蓝色画布上划过的寥寥数笔,却带着无与伦比的力量感与肃杀之美。
“所有单位注意,这里是‘雷公’指挥长机。” 加密通讯频道内,响起一个沉稳的中年男性声音,“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们此次的任务,是配合太原上空雄兵连的冷枫同志,对盘踞在太原空域的饕餮舰队,发起首轮战略性空中突击。这意味着,我们将直面敌人最猛烈的第一波防空火力。各编队,严格按照预定作战计划执行,保持数据链畅通,无人机前出侦察,电子对抗单元随时准备压制!”
“ ‘雷公’01编队收到,已抵达预定巡航高度,无人机群已前出至侦察阵位。”
“‘雷公’07编队报告,雷达及光电系统未发现异常,保持静默航行。”
“‘雷公’11编队,电子支援测量(ESm)系统监测到微弱敌方雷达辐射信号,来源方位xxx,正在分析特征。”
“轰-20‘重锤’编队报告,已进入武器投射预备航线,等待目标指示。”
冰冷的专业汇报在频道中流淌,编织成一张无形的、覆盖天空的杀戮之网。
与此同时,数百公里外的太原上空,战况已臻白热化。
冷枫的身影,如同违背物理法则的流星,在密集的能量炮火和穿梭的饕餮小型飞行器(“剃刀”、“秃鹫”)间以令人眼花缭乱的速度穿梭、折返。他的感知被提升到极限,周围的一切仿佛都变成了慢动作。他锁定了一艘正在为地面部队提供强大火力支援的饕餮“护卫舰”(一种比“剃刀”级稍小,但火力更集中的舰艇)。
没有预兆,他的速度骤然爆发,在空中留下几近音爆的残影,瞬间贴近了那艘护卫舰的能量护盾。手中那柄看似古朴的暗合金八面汉剑,此刻凝聚着难以想象的动能与一种奇特的、干扰能量稳定的频率。他没有选择蛮力劈砍,而是将剑尖精准无比地点在护盾能量流转的一个非线性节点上。
“嗡——!”
一声并非通过空气传播、而是直接作用于能量场的低沉嗡鸣响起!那艘护卫舰原本稳定闪烁的幽蓝色护盾,如同被投入石子的水面,剧烈波动、扭曲,随即像被戳破的气泡般,闪烁了几下,骤然熄灭!
“我已发动突袭,敌xxx号护卫舰护盾已失效。重复,护盾已失效。” 冷枫冷静的声音通过雄兵连专用频道,瞬间传递到后方指挥体系以及正在待命的轰-20编队。
“目标确认!护盾失效!‘重锤’编队,发射‘长空-1’!重复,发射‘长空-1’!” 命令立刻下达。
远在战区边缘安全空域的轰-20机群,其庞大的机体微微调整姿态,旋转式弹舱门无声滑开。数枚修长、呈现出深邃星空色泽的导弹,被弹出弹舱,尾部瞬间点亮了幽蓝色的、不同于任何化学推进剂的等离子光焰!
“长空-1”空射反舰导弹!这是“黑色长城”工程步入宇航级文明技术门槛的标志性产物之一。它采用复合推进模式,初始阶段利用超燃冲压发动机在大气层内加速,接近目标时则可启动短暂的矢量推进进行末端机动。其战斗部并非单纯的高爆或穿甲,而是蕴含了初步的空间压缩技术和能量崩解效应,专门用于对付大型、高防护的太空战舰。
导弹如同被赋予了生命的死神之矛,以远超现役任何导弹的速度,沿着预定的低可探测性弹道,无声无息地扑向那艘失去了护盾的饕餮护卫舰。
在饕餮舰队的雷达和光学传感器上,这些导弹的信号特征微弱得如同背景噪音,直到进入最后的不可逃逸区,才被惊恐地识别出来。但为时已晚!
数枚“长空-1”几乎同时命中目标!没有惊天动地的巨大爆炸,而是先看到刺眼的白光一闪,仿佛空间本身被撕裂了一个小口,随即那艘护卫舰的舰体结构从内部开始扭曲、坍缩,如同被无形巨手捏碎的玩具,伴随着泄露能量的疯狂电弧,最终化作一团急剧膨胀、然后又迅速冷却的金属残骸云!
这震撼的一幕,通过数据链实时呈现在所有“雷公”大队飞行员的头盔显示器上。
“到我们了!” “雷公”指挥长机的声音带着一丝压抑的激动,“各编队!按照攻击序列,为地面兄弟部队,撕开一道口子!”
“07编队收到!无人机已标定敌‘秃鹫’攻击艇集群!‘霹雳-21’,发射!”
“导弹离架!”
“11编队锁定敌方预警节点!发射!”
“15编队……”
刹那间,来自歼-36编队的数十枚“霹雳-21”超远程空对空导弹,拖着淡白色的尾迹,如同离巢的马蜂,扑向数百公里外正在与延安方向中国空军混合编队纠缠的饕餮飞行器。“霹雳-21”拥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和智能识别能力,在“蜂群”无人机和中继制导的支援下,精准地找到了自己的目标。远方的空域中,开始不断爆开一团团短暂而绚烂的火球。
然而,死亡也同时降临。
就在“雷公”02编队的一架歼-36,刚刚完成导弹发射,正准备进行战术机动时,一道来自极高空的、粗大的暗红色能量光束,以近乎光速凭空出现,如同死神的指尖,瞬间将其笼罩!
没有预警,没有规避的机会,甚至没有留给飞行员哪怕零点一秒的反应时间。
那架价值连城、凝聚了无数心血的歼-36,连同其周围护卫的几架“蜂群”无人机,就在所有友军飞行员的注视下,于通讯频道共享的战场态势图中,被瞬间抹去!没有爆炸的火球,没有纷飞的碎片,仿佛它们从未存在过一般,只在空气中留下了一道短暂的能量涟漪和一丝电离空气的焦糊味。
频道里出现了极其短暂的死寂。
随即,被打破。
“注意规避!02号机……被击中了!是来自高轨道的定向能打击!” 临近的011编队长机飞行员的声音依旧保持着职业性的冷静,但语速明显加快,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08号机也被锁定!……信号丢失!他的无人机编队同步损失!” 另一个声音紧跟着报告,带着同样的冰冷和紧迫,“所有幸存单位,立即执行‘跃升’预案!爬升至临近空间,脱离敌方低空火力圈,准备执行下一轮打击!”
剩余的歼-36立刻做出反应,发动机加力燃烧室喷出耀眼的尾焰,以近乎垂直的轨迹,疯狂地向稀薄的大气层边缘爬升。它们要利用高度来规避那种防不胜防的轨道打击,并在新的高度上,寻找下一次进攻的机会。
在遥远的、悬浮于地球同步轨道附近的饕餮一艘指挥舰内,观测员发出了惊疑不定的报告:“指挥官,那些地球人的飞机……它们正在向大气层外爬升!速度极快!这……这不符合他们以往的航空器性能数据!”
座椅上的饕餮指挥官,金属面甲下的光学传感器闪烁了一下,发出冰冷的电子合成音:“爬升到太空?该死的……这些低等文明的生命,什么时候具备了初步的太空作战能力?命令轨道防御平台,调整瞄准参数,优先猎杀这些具备大气层边缘活动能力的战机!”
在太原上空,在冷枫如同手术刀般的精准突袭、在地面防空部队顽强的拦截、在“长空-1”导弹的震撼打击、在歼-36机群和来自延安方向的歼-20、歼-16、歼-11、歼-10等混合编队持续不断的超视距远程火力覆盖下,饕餮舰队遭受了开战以来单次战役中最惨重的损失。继续滞留下去,付出的代价将远超他们所能承受的极限。
入侵者的锋芒,第一次在华夏的长空下,被硬生生地折断。撤退的指令,已经开始在饕餮舰队内部悄然传递。而共和国的铁翼,正追逐着他们的败影,将复仇的火焰,燃烧向更高的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