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科创走廊”的成功,关键在于能否打破行政区划的壁垒,实现真正的区域协同,避免各地一哄而上、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同质化魔咒”。
这一点,袁天早有预见,并已未雨绸缪。
仪式结束后的第二天,袁天并未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而是直接在市政府会议室,主持召开了首次“数字科创走廊沿线城市协同发展联席会议”。
除了京州,还有走廊规划范围内的清河、湖州、丽山、平港四个主要城市的主要领导带队参加。
会议室内,椭圆形的会议桌旁坐满了人,气氛微妙。
各市领导表面上客气,但眼神中多少带着些审视与试探。
谁都明白,“走廊”是机遇,但如何在京州这个“巨无霸”身边找到自己的位置,分得一杯羹而不是被“虹吸”,是他们最大的担忧。
袁天开门见山,没有客套废话:“今天请各位来,不是听我京州做报告,更不是来划分势力范围。
我们是来共同答题的——答题的题目是:如何让‘数字科创走廊’的一池春水,活络我们每一个城市的发展血脉,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他让工作人员打开巨大的电子屏幕,上面显示着基于海量数据分析和专家论证绘制的“汉东省数字科创产业链全景图”与“区域产业协同布局建议方案”。
“各位请看,”袁天拿起激光笔,光束在屏幕上移动,“如果我们还抱着‘大而全’的老思路,每个市都去争抢人工智能、半导体、生物医药这些热门标签,结果必然是资源分散,恶性竞争,谁都做不强。”
他话锋一转,光束聚焦到京州:“京州,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人才储备和刚刚启动的算力平台,我们的定位,是‘走廊’的研发创新策源地、总部经济聚集区和高端人才枢纽。
我们主要负责攻克最前沿的技术,培育最具颠覆性的创新企业,吸引和留住顶尖人才。”
接着,光束移向邻市清河:“清河,拥有全省最大的精密制造产业基础和熟练产业工人队伍,你们的优势在于高端制造和成果转化。
京州实验室出来的芯片设计,可以立刻在清河找到生产线进行流片和封装测试;研发的新药,可以在清河符合国际标准的Gmp工厂实现规模化生产。”
清山市长的眼睛亮了起来,身体不自觉地前倾。
光束又指向以风景秀丽着称的湖州:“湖州的最大财富是绿水青山。
你们的角色,不应该是去搞污染风险的硬件制造,而应是‘数字孪生’技术的最佳应用场景、大数据清洗标注基地,以及为整个走廊提供‘后花园’式的生态休闲和康养服务。
我们可以把需要安静研发环境的项目、数据中心的部分后端放在湖州。”
湖州市长若有所思,缓缓点头。
对于拥有深水良港的平港,袁天指出:“平港,你是‘走廊’通向全球的门户和物流枢纽。
未来,走廊生产的高附加值产品,通过你的港口发往全世界;全球的创新资源,也可以通过你这里,最便捷地进入走廊腹地。”
对于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但农业资源丰富的丽山,袁天也给出了定位:“丽山可以大力发展智慧农业、农业大数据和食品溯源技术,成为‘走廊’的绿色厨房和技术应用特色示范区。”
袁天的这番剖析,如同一位高明的棋手,将棋盘上的每个棋子都放在了最能发挥其作用的位置上。
他不是在分配残羹冷炙,而是在为每个城市量身定制一条融入大局、发挥优势的特色发展路径。
“当然,这仅仅是建议。”袁天放下激光笔,目光扫过各位市长,“具体的协同机制,包括利益共享、税收分成、数据互通、资质互认、人才共享等细节,需要我们坐下来,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一条一条地谈,形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
京州愿意率先开放我们的公共技术平台,以成本价向走廊内所有城市的企业和机构提供服务!”
这番话,彻底打消了各市的疑虑。他们看到的不是一个意图独占一切的霸主,而是一个愿意分享、致力于构建共赢生态的引领者。
清河市长首先表态:“袁市长分析得透彻!我们清河愿意扮演好‘高端制造基地’的角色,与京州深度绑定,共同发展!”
其他几位市长也纷纷附和,会议气氛从最初的谨慎试探,转向了热烈务实的讨论。
一个打破行政藩篱、基于市场与产业规律的区域协同发展新模式,就此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