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妃楚明玉是个想到便做的性子,风风火火,毫无寻常闺阁女子的扭捏。
她得了苏晚棠送的“瑾妃平安包”,觉着那药汤甘甜清火,药囊气味虽特殊却也不难闻,关键是心思简单实用,便真个儿上了心。
这日,她坐在景阳宫内,铺开信纸,提起那支常被用来画兵器图样的狼毫笔,大大咧咧地给远在西北边关的父亲威武将军写了一封家书。
信中,她先是大赞了一番这“平安包”的妙处,继而笔锋一转,带着几分献宝似的得意提议道:“爹爹,您麾下那些儿郎们日日操练,风餐露宿,最易染上风寒时气。女儿瞧着,不如也将这甘草绿豆汤列入日常伙食,再给每人发个这样的药囊挂在营帐里头?花费不大,说不得就能让军中的病号少上许多,也省得军医老是跟您抱怨药材周转不灵!这可女儿在宫里的好姐妹瑾妃想出来的好法子,灵验得很!”
威武将军楚雄在边关大营收到爱女这封字迹算不上娟秀、却充满关切的信,虽是些家常话,但见女儿远在深宫还惦记着将士们的安康,心中不免生出几分“吾家有女初长成”的欣慰。
他虽是一介武夫,却并非莽撞之辈,略一思忖,觉得此法成本低廉,试试也无妨,便下令在自己直属的一个先锋营盘中先行试行,命火头军每日熬制那指定的汤水,并分发药囊。
谁知,这一试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奇效。
恰逢那段时日,边关附近几个村落亦有轻微的时疫流传,其他营盘或多或少都出现了兵士病倒的情况,唯独这个试行了“瑾妃平安包”的先锋营,患病者寥寥无几,将士精神饱满,士气明显高于邻营。
随军医官仔细记录后上报,称此方虽看似寻常,却能固护卫气,增强体质,于预防时气疾患确有实效。
威武将军闻报大喜,他深知在边关,保持军队战斗力是何等重要。
当下不敢怠慢,立刻将此作为“体恤士卒、改良军备后勤”的一项显着功绩,郑重其事地书写奏章,以六百里加急快马送递京城,向朝廷详细禀报试行成果,并恳请陛下恩准,在西北边防军中全面推广此防疫之法。
皇帝萧景珩正为京郊时疫难控、且忧心疫情若蔓延至军队将动摇国本而焦头烂额之际,忽然接到威武将军这道奏报,简直是喜出望外,如同久旱逢甘霖!
他在翌日早朝之上,手持奏章,龙颜大悦,当众高声赞扬:“瑾贵妃苏氏,虽深处宫闱,然心系社稷,关怀将士,献此防疫良策,验之有奇效,实乃朕之福气,亦是大乾之福!威武将军楚雄,治军严谨,体恤下情,善于纳谏,推行得力,亦当重重嘉奖!”
这道来自边关的实证奏折,加上皇帝的金口玉言,彻底奠定了“瑾妃防疫包”的权威性与正当性。
此前宫内那些暗地里质疑、阻挠的阴微之声,顷刻间烟消云散,再无人敢置喙半句。
内务府那些曾经阳奉阴违的管事太监们,此刻变得异常勤勉高效,将一应防疫物资及时、足量地送往各宫各殿,不敢有丝毫延误。
代理六宫的庄妃蔡文和趁此东风,协理事务更加顺畅,她雷厉风行,以“办事不力、延误宫务”为由,顺势将几个已被查明是贤妃旧部、此前在防疫物资分发上暗中作梗的管事太监剔换撤职,进一步肃清了宫闱。
丽妃楚明玉在景阳宫得知自己无意间的举动竟立下如此大功,帮了父亲,更帮了好姐妹,高兴得一蹦三尺高,也顾不得换什么正式宫装,穿着一身利落的骑射便服,便风风火火地直奔承乾宫,见到正在暖阁内休息的苏晚棠,上去便亲热地搂住她的肩膀,爽朗地大笑:“好妹子!姐姐真是服了你了!随便动动脑筋,想出的法子不但能保宫里平安,还能惠及边关将士,帮衬我爹立了功,连陛下都夸赞不已!往后你再有什么好主意、好东西,可得头一个告诉姐姐我啊!姐姐给你当个传声筒,保管比那些酸文假醋的官儿们顶用!”
苏晚棠被她晃得头晕,心中却是既好笑又感动,更是暗暗松了口气。
丽妃这误打误撞的“军粮改良术”,如同神来之笔,不仅帮她化解了宫内的阻力,更将她的善举推及朝堂军伍,极大地提升了她的声望,狠狠打击了贤妃残余势力的气焰,使得她推行的防疫措施得以在全宫、乃至更大范围内顺利推行。
这员福将,当真是她的意外之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