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宅家丁那毫不留情的拳脚,以及钱管事冰冷刺骨的威胁,如同三九天的冻雨,将林大山夫妇心中那点因贪婪而燃起的虚火,彻底浇灭,连一丝青烟都未曾留下。
林大山瘫在自家冰冷的土炕上,哼哼唧唧地呻吟着。脸颊高高肿起,泛着青紫的淤痕,嘴角破裂,稍稍一动便牵扯着浑身的伤痛,提醒着他方才经历的噩梦。然而,肉体的疼痛远不及内心的恐惧来得深刻。“收回田地…轰出村子…” 钱管事那毒蛇般阴冷的声音,在他耳边反复回响,吓得他连呻吟都带上了哭腔。
王氏坐在炕沿,脸色惨白如纸,双手神经质地绞着粗糙的衣角,一双眼睛因为惊惧而睁得老大,失神地望着斑驳的土墙。之前的亢奋、算计、自以为是的精明,此刻全化为了深入骨髓的后怕与悔恨。她仿佛已经看到自家那几间破屋被贴上封条,看到一家老小被如狼似虎的李家仆役驱赶着,哭爹喊娘地流落村外,最终冻饿毙于荒野的凄惨景象。
“完了…全完了…” 林大山带着哭腔,一遍遍重复着这绝望的呓语,“地没了,咱们可怎么活啊…都是你!都是你出的馊主意!说什么散播消息,说什么借力打力…现在好了,力没借到,把阎王爷招家里来了!”
王氏猛地一颤,被丈夫的指责刺得回过神来,一股邪火混着恐惧涌上心头,尖声反驳:“放你娘的屁!当时你不是也点头了?!现在倒全怪起我来了?!还不是你自己贪图那丫头片子的香膏生意!”
“我贪?你就没贪?!要不是你整日念叨着接手她的产业,我能鬼迷心窍信了你的话?!”林大山挣扎着想坐起来理论,却牵动了伤处,痛得龇牙咧嘴,只能徒劳地挥舞着手臂。
夫妻二人如同陷在泥潭里的两只绝望的癞蛤蟆,除了互相吐着污浊的唾沫指责对方,再也无力挣扎。狭小昏暗的屋内,弥漫着伤痛、恐惧和相互怨怼的窒息气息。
就在这时,院门外传来一阵轻微的响动,似乎是有人驻足。
林大山和王氏如同惊弓之鸟,瞬间噤声,惊恐地望向那扇薄弱的木门,生怕是钱管事去而复返,带来了更可怕的判决。
然而,门外响起的,却是一个他们此刻最不愿听到,又隐隐带着一丝诡异期盼的声音——轻柔、怯懦,带着几分小心翼翼的试探。
“大哥…大嫂…你们在家吗?我…我听说…听说大哥好像受伤了?”
是沈清徽!
夫妻二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疑不定。她怎么来了?是来看笑话的?还是……
王氏猛地推了林大山一把,压低声音急促道:“快!快躺好!哼得再惨点!” 她自己则迅速用手揉了揉眼睛,努力挤出几滴眼泪,调整出一副天塌下来的凄惨表情,踉跄着跑去开门。
院门“吱呀”一声打开。门外站着沈清徽,依旧是那身洗得发白的粗布衣裙,身形瘦弱,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惊慌与忧虑。她手里还提着一个不大的粗布包袱,看样子像是些不值钱的草药或是吃食。在她身后半步,依旧跟着那座沉默的山峦——陈砺。他目光平静,仿佛只是护送主子前来,对屋内的一切漠不关心。
“招…招娣…” 王氏一见到她,未语泪先流,这次倒是真有几分后怕的泪水,一把抓住沈清徽的手臂,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声音哽咽,“你…你可来了!你大哥他…他被人打了!打得好惨啊!”
沈清徽被她扯得微微一晃,脸上适时地露出震惊与心痛之色,快步跟着王氏走进屋内。一看到炕上鼻青脸肿、哼哼唧唧的林大山,她立刻捂住嘴,倒吸一口凉气,眼圈瞬间就红了,声音带着颤抖:“天爷…这…这是怎么回事?大哥怎么会伤成这样?!”
她快步走到炕边,看着林大山的惨状,那双清澈的眸子里盈满了“心疼”与“不解”的水光,任谁看了,都会觉得这是一个真心担忧兄长的柔弱妹妹。
林大山看到她那副情真意切的模样,再对比方才钱管事的凶神恶煞,一股巨大的委屈和后怕涌上心头,竟真的嚎啕大哭起来,一边哭一边含糊不清地诉苦:“是…是李地主家…钱管事带人…说我乱说话…败坏李家名声…要收我们的地…把我们赶出村子啊!招娣!大哥这次怕是活不成了啊!”
王氏也在一旁拍着大腿哭嚎:“没法活了!真的没法活了!我们就是说了几句实话,他们就要赶尽杀绝啊!”
夫妻二人唱作俱佳,将受害者的角色演得淋漓尽致,试图博取最大的同情。
沈清徽静静地听着,脸上的神情从震惊、心痛,逐渐转为一种带着悲悯的沉重。她没有立刻说话,只是等两人的哭嚎声稍歇,才轻轻叹了口气,声音依旧柔和,却带着一种奇异的安抚力量:
“大哥,大嫂,你们先别急,慢慢说。到底…到底是为了什么?李家为何突然发这么大的火?”
林大山和王氏闻言,哭声一滞,脸上同时闪过心虚与尴尬。他们总不能说,是因为自己散播谣言想借刀杀人结果玩脱了吧?
王氏反应快,避重就轻,继续哭诉:“还能为什么?不就是因为你那茶山的事!我们…我们也是为你着急,跟人多说了几句,担心李家对你不利…谁知道…谁知道就传到他们耳朵里,非说我们造谣…招娣,我们这可都是为了你啊!” 她巧妙地将自己的私心包装成了“仗义执言”。
沈清徽心中冷笑,面上却露出一丝恍然,随即是更深的不安与自责。她低下头,声音充满了愧疚:“原来…原来还是因我而起…大哥大嫂,是我连累你们了…”
她这番姿态,彻底打消了林大山夫妇最后一丝疑虑。看吧,这丫头果然什么都不知道,还觉得是她连累了我们!夫妻二人心中一定,哭嚎得更加起劲,仿佛受了天大的冤屈。
沈清徽默默听着,等到他们再次声嘶力竭,才抬起头,眼中水光未退,神情却变得异常坚定。她转身,对一直沉默如影子般的陈砺轻声道:“陈砺,劳烦你去请一下村里的张爷爷,请他来看看大哥的伤。”
陈砺微微颔首,并不多言,转身便大步离去,执行命令干脆利落。
支开了陈砺,沈清徽才重新看向兄嫂,语气带着一种孤注一掷般的决绝:“大哥,大嫂,你们别怕。这事因我而起,我…我不能看着你们被李家如此欺辱!”
她顿了顿,仿佛下定了极大的决心,声音虽轻,却字字清晰:“我…我这就去李地主家,去找钱管事…不,我直接去求见李老爷!”
林大山和王氏闻言,哭声戛然而止,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仿佛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话。
“你…你去李家?” 林大山结结巴巴地问,脸上写满了惊惧,“你去做什么?那…那李家如今正在气头上,你去了不是自投罗网吗?”
王氏也急忙拉住她:“是啊招娣!你可不能去!那钱管事凶得很,连你大哥都敢打成这样,你一个丫头片子去了,还能有好?”
沈清徽却倔强地摇了摇头,脸上带着一种柔弱与坚毅交织的复杂神情,格外能打动人心:“大哥大嫂是为了我才遭此横祸,我若缩在后面,还是人吗?无论如何,我总要去试试…去给李老爷磕头认错,求他高抬贵手,放过大哥大嫂。所有的错,都是我一个人的错,与我兄嫂无关…”
她说着,眼眶更红,却强忍着不让眼泪掉下来,那副“舍身饲虎”般的神情,看得林大山和王氏都怔住了,心中竟难得地生出了一丝名为“感动”和“愧疚”的情绪。
“招娣…” 王氏讷讷地,不知该说什么好。
“大哥大嫂放心,” 沈清徽深吸一口气,仿佛在给自己打气,“我…我这就去。无论如何,总要为你们争一条活路。”
说完,她不再停留,转身便快步走出了这间弥漫着绝望与怨怼的屋子,背影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格外单薄,却又带着一种义无反顾的决然。
看着她就那样“孤身一人”前往龙潭虎穴般的李宅,林大山和王氏面面相觑,一时竟忘了身上的疼痛和心里的恐惧,只剩下一种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
“她…她真去了?” 林大山喃喃道。
王氏张了张嘴,最终颓然坐倒在炕沿,眼神复杂地看着门口,半晌,才低声道:“这丫头…倒是还有点良心…”
且说沈清徽离开林家,却并未直接前往位于村东头、高墙耸立的李宅。她脚步不停,穿过几条村巷,径直来到了村中最为开阔、也是平日里村民聚集闲聊的打谷场边缘。
此刻已是傍晚时分,不少村民吃过了晚饭,正三三两两地聚在打谷场边的大树下、石碾旁,消食闲谈。而话题的中心,自然离不开刚刚发生的、林大山被李地主家狠狠教训的大事。各种猜测、议论、唏嘘、乃至几分隐秘的快意,在人群中弥漫。
就在这时,他们看到了沈清徽。
只见她孤身一人,脸色苍白,眼圈泛红,脚步匆匆,却方向明确地朝着李宅所在的方向走去。那瘦弱的身影在渐沉的暮色中,透着一股悲壮的味道。
立刻有相熟的妇人扬声问道:“招娣丫头!你这急急忙忙的,是要去哪儿啊?”
沈清徽停下脚步,转过身,面向众人。她似乎努力想挤出一个安慰的笑容,却比哭还难看,声音带着明显的哽咽,却足以让周围的人都听得清楚:
“婶子…我…我去李老爷家…给我大哥大嫂…求个情…”
她的声音不大,却像一块巨石投入平静的湖面,瞬间在人群中激起了更大的波澜。
“什么?你去李家求情?”
“哎呀使不得啊丫头!那李家正在气头上,你去了不是送上门挨欺负吗?”
“你大哥那是自作自受,乱嚼舌根,你何必去替他顶缸?”
村民们七嘴八舌地劝说着,看向沈清徽的目光充满了同情与不赞同。
沈清徽却倔强地摇了摇头,泪水终于忍不住滑落脸颊,她对着众人,声音带着哭腔,却异常清晰地说道:“谢谢各位叔伯婶娘好意…可…可我大哥大嫂纵有千般不是,终究是我的血脉亲人…他们如今被打伤,田地也要被收,若是被赶出村子,叫他们怎么活?我…我不能眼睁睁看着啊…”
她抬起袖子,擦了擦眼泪,继续道,语气充满了“自责”:“说起来,这事…这事或许也与我有关。定是大哥大嫂心疼我,怕我那茶山被人惦记,才…才在外面多说了几句,惹怒了李家…说到底,祸根还是在我这里…我不能连累他们…”
她这番言语,姿态放得极低,将所有的过错都揽到了自己身上,同时又点明了林大山夫妇“为她出头”才惹祸的“事实”,将一个重情重义、勇于承担、甚至有些“傻气”的孤女形象,塑造得无比鲜明动人。
在场的村民,大多心地淳朴,见她如此,之前对林大山夫妇那点“活该”的心思,不由得淡了几分,转而对她生出了更多的怜惜与敬佩。
“唉,这丫头,也太实心眼了…”
“是啊,林老大那种人,哪里值得她这样…”
“招娣丫头仁义啊!这时候还想着护着兄嫂…”
在众人一片同情与叹息的目光中,沈清徽深深吸了一口气,仿佛汲取了莫大的勇气,决然转身,继续朝着李宅的方向走去。她的背影在众人眼中,愈发显得孤寂而勇敢。
这一幕“孤身求情”的戏码,通过众多村民的眼睛和嘴巴,迅速在白石村传播开来,将她“以德报怨”的“仁义”之名,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当然,这一切都在沈清徽的算计之中。
当她终于来到李宅那气派的黑漆大门前时,身后不远处,已然悄悄跟来了不少“关心”事态发展的村民,远远地站着,既想看清结果,又不敢过于靠近,生怕被李家的怒火波及。
沈清徽没有理会身后的目光。她整理了一下微乱的衣襟和发丝,脸上重新挂起了那副柔弱而惶恐的表情,深吸一口气,抬手,轻轻叩响了门环。
门房不耐烦地打开一条缝,见是一个面生的村姑,正要呵斥。
沈清徽连忙上前一步,微微屈膝,行了一个不算标准却足够恭敬的礼,声音怯怯地,带着哀求:“这位大哥,劳烦通禀一声…民女林招娣,求见李老爷…民女…民女是来替兄嫂林大山、王氏,向李老爷…磕头赔罪的…”
她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入了门内,也隐约飘到了远处观望的村民耳中。
门房打量了她几眼,似乎认出了她就是最近村里风头正劲的那个“招娣丫头”,又见她态度恭顺,犹豫了一下,丢下一句“等着”,便“哐当”一声又把门关上了。
时间在寂静中一点点流逝。暮色渐浓,李宅门前悬挂的气死风灯被点亮,昏黄的光晕笼罩着沈清徽单薄的身影,她静静地站在那里,低眉顺眼,姿态放得极低,仿佛真的只是一个前来祈求宽恕的、无助的孤女。
远处观望的村民都不由得为她捏了一把汗。
不知过了多久,那扇沉重的黑漆大门终于再次打开。出来的却不是李地主,而是面色依旧阴沉的的钱管事。
钱管事站在高高的台阶上,居高临下地睨着沈清徽,语气冰冷:“林招娣?你来做什么?” 他自然早就知道了门外发生的一切,包括那些围观的村民。
沈清徽见到他,仿佛受惊的小鹿般,身体几不可察地颤抖了一下,连忙又行了一礼,声音带着哭过后的沙哑和十足的卑微:“钱…钱管事…民女是来替不懂事的兄嫂,向李老爷和您赔罪的…他们…他们不该在外面胡言乱语,败坏李家清誉…千错万错,都是他们的错…求李老爷和钱管事大人有大量,饶了他们这回吧…”
她说着,竟真的作势要跪下去。
这一跪,若是跪实了,落在远处村民眼中,便是李家仗势欺人,逼得一个孤女下跪求饶!钱管事眼角余光瞥见远处那些影影绰绰的人影,心中一惊,他虽得主子吩咐要强硬,却也不想将事情做得太绝,平白落了李家苛待村民的口实。
“站着说话!” 钱管事立刻出声制止,语气依旧不善,却到底没让她真跪下去。
沈清徽“依言”站直了身体,依旧低着头,肩膀微微耸动,仿佛在极力压抑着恐惧和委屈。
钱管事冷眼看着她这副模样,心中也是念头飞转。老爷的意思,是杀鸡儆猴,教训林大山夫妇,震慑村里那些乱嚼舌根的人,并非真要立刻收回田地赶人——那吃相未免太难看,容易激起民愤。如今这林招娣主动上门,姿态放得如此之低,正好给了双方一个台阶下。
他冷哼一声,声音依旧严厉,却不再像之前那般充满杀气了:“林招娣,你兄嫂在外散布谣言,污我李家声名,本该重罚!念在你尚且明事理,主动前来认错,我李家也不是那等不通情理的人家!”
他顿了顿,提高了音量,既是说给沈清徽听,也是说给远处那些竖着耳朵的村民听:“此次便看在你的面子上,暂不收回他家的田地!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逃!林大山夫妇,需闭门思过,若再敢在外胡言乱语,定不轻饶!你可听明白了?!”
沈清徽心中冷笑,面上却露出如蒙大赦般的感激神情,连连点头,声音带着哽咽:“听明白了!听明白了!多谢钱管事开恩!多谢李老爷大人大量!民女回去一定严加管教兄嫂,绝不让他们再出来生事!多谢!多谢!”
她一边说着,一边又作揖不止,将那感恩戴德、劫后余生的模样,演得入木三分。
钱管事看着她那副“诚惶诚恐”的样子,满意地点了点头。既维持了李家的威严,又显示了李家的“宽宏大量”,还让这丫头欠下了一个“人情”,这个结果,老爷想必也会满意。
“哼!记住你说的话!回去吧!” 钱管事拂袖转身,再次“哐当”一声关上了大门。
直到那扇黑漆大门彻底隔绝了内外,沈清徽才缓缓直起身。她脸上那卑微、惶恐、感激的表情如同潮水般退去,只剩下月色下的一片清冷平静。
她转过身,面向远处那些依旧在观望的村民,什么也没说,只是微微屈膝,行了一礼,仿佛在感谢他们的“关心”,然后便低着头,步履匆匆地沿着来路返回。
村民们看着她“安然无恙”地离开,虽然听不清具体对话,但看那钱管事最后关门的态度,以及沈清徽“感恩戴德”的样子,都猜到事情大约是解决了,李家收回了成命。
“看来是招娣丫头求情管用了…”
“李家到底还是讲点道理的…”
“唉,也是这丫头仁义,换做别人,谁管林老大那种人的死活…”
“是啊,招娣丫头不容易啊,自己日子刚有点起色,就被这不省心的兄嫂连累…”
议论声中,沈清徽“以德报怨”、“重情重义”的形象彻底立住了。而她主动承揽过错、严加管教家人的承诺,也让她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将来林大山夫妇若再敢来纠缠,便是不知好歹,恩将仇报。
月光如水,洒在寂静的村路上。
沈清徽独自走着,身后是村民们的议论与同情,身前是逐渐亮起灯火的家家户户。
她的脚步从容,心境更是如同这无风的夏夜般平静。
回到小院时,陈砺早已归来,正沉默地守在院门口。
见她回来,他上前一步,低声道:“主子,张爷爷去看过了,皮肉伤,无大碍。”
沈清徽微微颔首,推开院门走了进去。
院内,油灯已经点亮,昏黄而温暖。
她走到石桌旁坐下,陈砺默默为她倒了一碗温水。
“李地主承了情,兄嫂受了教训,村民看了场好戏…” 沈清徽端起水碗,却没有喝,只是看着碗中晃动的灯影,唇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带着冷意的弧度,“这个台阶,他们下得,我也上得。”
一举两得。
麻烦暂时解决,而她的形象,在白石村村民心中,已从一个可能有点运气、有点本事的孤女,悄然转变为一个仁厚、明理、且隐隐有了些份量,连李家都要给几分“面子”的人物。
陈砺站在一旁,看着灯下主子那沉静如水的侧颜,心中唯有彻底的敬服。
这一局,主子赢得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