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祦静静地伫立在原地,目光紧紧追随梁九功渐渐远去的背影,心中犹如翻江倒海一般。
感慨的浪潮一波接着一波:“时至今日,我终于是鼓足勇气,迈出了这关键至极的一步。那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皇位,此刻仿佛已在向我招手,距离我越来越近了。”
胤祦暗自深吸一口气,像是给自己紧紧弦一般,在心底暗暗告诫自己:“不过,千万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大意。我现在,每一步都要稳扎稳打,就像在走一条布满荆棘的险路,稍有不慎就可能万劫不复。绝不能在这最后的紧要关头功亏一篑啊!”
与此同时,在长春宫这边,赵昌迈着沉稳而恭敬的步伐,亲自前来宣读圣旨。
宫殿内,檀香袅袅,香烟在烛火的映照下,缓缓升腾,弥漫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
赵昌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而清晰地宣读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长春宫向若璃宣读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今有昭嫔马尔泰氏若璃,其性情淑慎,勤勉柔顺,雍和粹纯,性行温良,克娴内则,淑德含章。
特此册封马尔泰氏若璃为昭贵妃。
昭贵妃马尔泰氏,柔嘉表度,六行悉备,久昭淑德。
特恩其迁入永寿宫,为永寿宫主位娘娘。
钦此。”
马尔泰若璃身姿优雅地跪在地上,头微微低下,声音轻柔却又饱含感激地谢恩道:“谢皇上隆恩,臣妾感激不尽!”
赵昌微微弯腰,脸上堆满了笑容,恭贺道:“奴才恭喜昭贵妃娘娘!娘娘荣升贵妃,这可是众望所归啊!宫中上下,哪个不称赞娘娘的贤德呢。”
若璃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谦逊的微笑,轻声说道:“赵昌公公过奖了!这都是皇上的恩泽浩荡,臣妾实在愧不敢当。”
说着,若璃轻轻唤来贴身丫鬟,温柔地说道:“雪盏,去把本宫精心准备的赏赐拿给赵公公。”
雪盏乖巧地应了一声,莲步轻移,转身快步取来一份丰厚的礼物,双手恭敬地交给了赵昌。
册封仪式结束后,若璃的身边仿佛围绕着一层荣耀的光环。
她不仅获得了一部分宫权,如同拥有了一把开启宫廷事务大门的钥匙,还得到了皇帝毫无保留的信任和支持。
这让她在宫廷这个复杂的舞台上,有了更多施展才华和权力的机会,能够更加从容地处理各种宫廷事务。
与此同时,皇帝也为胤祦的终身大事做了安排,定下了他的正妻,也就是嫡福晋钮祜禄氏松格里。
这位嫡福晋出身名门世家,家族的荣耀和背景如同璀璨的星辰,在朝堂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皇上视为胤祦嫡福晋的最佳人选。
除了嫡福晋之外,胤祦还有两位侧福晋,分别是瓜尔佳氏和富察氏。
这两位侧福晋虽然在地位上稍逊于嫡福晋,但她们同样出身名门,是大家闺秀。
她们就像两颗璀璨的明珠,各自散发着独特的光芒。
此外,还有几位格格也一同进入了胤祦的府邸。
这些格格的家世相对来说没有那么显赫,但她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优点和特长,仿佛是夜空中闪烁的繁星,各有各的魅力。
按照预先的计划,两位侧福晋将在明年正式入住府邸,而嫡福晋则要等到两年之后才能入府。
时光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匆匆流逝,转眼间两年的时间就过去了。
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皇帝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就像一座逐渐倾斜的大厦,整体呈现出下滑的趋势。
他的脚步不再稳健,眼神也不再锐利,仿佛被岁月的沧桑蒙上了一层纱。
就在这一年的八月,胤祦迎来了人生中的重要时刻——迎娶嫡福晋钮祜禄氏松格里。
婚礼现场热闹非凡,张灯结彩,红绸飞舞。
整个宫廷都沉浸在一片喜庆的氛围之中,这场盛大的婚礼成为了宫廷中众人瞩目的大事。
婚礼过后不久,康熙皇帝在朝堂之上,面色庄重地正式宣布立胤祦为太子。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胤祦的信任和期待,仿佛看到了这个庞大国家未来的希望。
他相信胤祦有足够的能力和智慧,去治理好这个幅员辽阔的国家。
然而,命运似乎并不眷顾康熙皇帝。
他的身体状况并没有因为立太子这件喜事而有所好转,反而每况愈下。
到了十一月,他已经病得十分严重,虚弱得连床都下不了。
在这种情况下,胤祦肩负起了更多的责任,开始正式协助处理宫廷事务,每天坐在案前,认真批阅着一份又一份的奏折。
最后,在十一月二十九日,康熙皇帝强撑着病体,写下了传位圣旨,正式将皇位传给了胤祦。
这道圣旨,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开启,胤祦将肩负起治理国家的重任。
顾问行代表皇上前来宣旨,他站在宫殿的中央,声音回荡在空旷的宫殿之中: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承祖宗之业,君临天下,如今已年届古稀,精力渐退。
深思国祚绵延,社稷为重,兹决定传位于胤祦。
胤祦乃朕二十子,天性仁孝,聪慧过人,且长久以来研习经史,深谙治国之道。
朕深信其必能承继大统,弘扬祖宗之德,保我江山社稷永固,让万民都能安居乐业。
自即日起,胤祦即皇帝位,望诸臣工同心辅佐,共襄盛举。
钦此。”
宣旨之后,没过几日,一代康熙大帝终究还是没能战胜病魔,在乾清宫与世长辞。
整个宫廷瞬间被一层肃穆和哀伤的氛围所笼罩,大臣们神色凝重,宫女太监们也都轻声抽泣。
然而,新皇帝胤祦并没有沉浸在哀伤之中,他迅速而果断地采取行动,下旨封自己的生身母亲,马尔泰若璃为母后皇太后,以此来彰显自己对母亲的孝敬之情。
胤祦身边的大太监姜济文,迈着匆匆的步伐,赶忙来给太后娘娘传旨。
宫殿内,烛光摇曳,仿佛在诉说着宫廷的兴衰变迁。
姜济文恭敬地展开圣旨,宣读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自古帝王承天御宇,皆以风化之基为先,教化之源起于慈母。
皇太后德协乾元,恩同坤厚,温恭之性彰显,俭约之行并赞。奉庭闱以笃孝,居宫掖以宣勤,内治有序。
佐皇考重华之烈,启国家奕叶之休。抚育朕躬,备极劳心,恩泽深厚。
推仁惠以垂训,本诗书以示教。今兹仰答慈徽,共尊亲者万国。矧升平之永庆,喜福祉之懋膺。
亿兆嵩呼,近依殿陛,梯航云集,远贡共球。用抒臣子之诚,敬效尊隆之典。礼仪具肃,咨考佥同。
祗告天地、宗庙、社稷,于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率诸王、贝勒、大臣、文武群臣,谨奉册宝,恭上皇太后尊号曰昭元皇太后。
伏愿纯嘏茂膺,寿祺多益,彤廷宝册,鸿名并高厚以无疆,紫极春晖,爱日与升恒而俱永。
臣诚欢诚忭、稽首顿首、谨言。欢愉并洽于宫廷,膏泽宜均于海宇。”
姜济文站在一旁,静静地看着太后娘娘,目光中带着一丝恭敬和期待。
待旨意宣读完毕后,他面带微笑,轻声说道:“太后娘娘,既然旨意已经传达,您看是否需要收拾一下,然后就可以移步前往慈宁宫了呢?慈宁宫那边已经准备好了,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当当。”
马尔泰若璃微微颔首,眼神中透露出一种端庄和从容,轻声说道:“半夏,去帮哀家准备一下,待哀家稍作整理后,便前往慈宁宫。”
半夏乖巧地应了一声,转身快步离去,去为太后娘娘准备所需的物品。
马尔泰若璃又看向姜济文,声音温和地说道:“姜济文公公,此次前来传旨,辛苦了。一路上奔波,想必也累了。”
姜济文连忙躬身施礼,恭敬地回答道:“太后娘娘言重了,这都是奴才分内之事。能为太后娘娘效劳,是奴才的荣幸,就算再辛苦也值得。”
若璃微微一笑,说道:“嗯,你这孩子倒是嘴甜。这样吧,半夏,去把本宫准备的赏赐拿给姜公公。”
半夏很快取来一个精美的荷包,递给姜济文。
姜济文见状,急忙跪地谢恩,声音带着一丝激动:“哎呦,那奴才就多谢太后赏赐了!太后娘娘如此厚赏,奴才真是感激涕零啊!”
马尔泰若璃在接到圣旨后,心情犹如波澜起伏的大海。她心中暗自感慨:“终于,在这康熙后宫中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如今终于当上太后了!”
她深知这一殊荣背后,不仅仅是荣耀,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但同时,她也为自己的儿子能够登上皇位而感到无比欣慰,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功德朝自己招手!
若璃心中暗道:‘终于登基了!可以开始计划了!’
她带着青芽、雪盏以及永寿宫的宫女太监们,浩浩荡荡地一同搬进了慈宁宫,开始了她作为母后皇太后的全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