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第一缕晨光透过通风井时,沈墨心已经坐在工作台前,手里捏着片晒干的莲蓬 —— 是去年夏天在西湖边捡的,她一直夹在《考工记》里当书签。绢画扫描底图上,“莲瓣区” 的标注用红笔圈了圈,残片上仅存三枚半开的莲瓣边缘,淡粉色的颜料在岁月里褪成了浅灰,却仍能看出当年画师勾勒的细腻笔触。
“今天试莲瓣?” 江寻端着两杯咖啡走过来,把其中一杯推到她面前 —— 加了两勺糖,是她喜欢的甜度,他昨天整理储物柜时看到她藏的方糖罐,默默记在了心里。沈墨心抬头时,看见他眼底还带着刚睡醒的轻浅笑意,黑色冲锋衣的拉链拉到胸口,露出里面印着小云朵图案的 t 恤(是上次团队团建时的纪念品,她以为他早扔了)。
“嗯,” 她把莲蓬放在底图旁,指尖划过残片的莲瓣边缘,“小时候外婆家有个荷塘,夏天的早上,荷叶上的露水会顺着莲瓣滑下来,碰一下花瓣,它会轻轻晃,像在跟人打招呼。残片上的莲瓣有‘颤动感’,AI 之前生成的静态图案没有这种感觉,我们试试把‘风动莲颤’加进参数里?”
江寻把终端屏幕转向她,调出莲瓣残片的显微扫描图 —— 能清晰看到颜料层的纹理,像极了真实莲瓣的脉络。“‘颤动感’可以用‘动态张力参数’实现,” 他指尖在键盘上轻敲,屏幕上跳出新的参数模块,“比如设定微风频率为 0.5hz,莲瓣边缘的摆动幅度从 0.1mm 递减到 0.03mm,模拟露水滑过时的轻颤 —— 但需要你描述更具体的‘颤’的感觉,是‘脆生生的晃’,还是‘软乎乎的摆’?”
沈墨心拿起莲蓬,轻轻捏了捏半开的莲瓣:“是‘软乎乎的摆’,像刚睡醒的小孩伸懒腰,幅度小却有韧劲。外婆说‘莲瓣有魂’,碰它的时候要轻,不然它会‘不高兴’—— 这种‘不高兴’是指花瓣会蔫,对应到参数里,是不是可以让过度摆动时,色彩饱和度稍微降低一点?”
“当然可以,” 江寻眼睛亮了,立刻在参数里添加 “情绪反馈机制”,“当摆动幅度超过 0.12mm 时,色彩饱和度自动降低 5%,标注为‘莲瓣的不高兴’;当幅度在 0.05-0.1mm 之间时,饱和度提升 3%,标注为‘愉悦的轻颤’—— 这是我们第一次给参数加‘情绪标签’,说不定能让莲瓣真的‘活’起来。”
调试到一半时,沈墨心突然停住笔:“莲瓣的脉络不对。” 她指着屏幕上 AI 生成的莲瓣脉络,“真实的莲瓣脉络是‘润’的,像浸了水的棉线,而不是现在这样干硬的线条 —— 我想起外婆洗莲蓬时,会把莲瓣放在水里,脉络会变透明,能看到里面的细血管,这种‘水润感’怎么加进去?”
江寻没立刻回答,而是起身走到调配台,取了点清水,滴在残片旁的空白绢纸上:“你看,水在绢上晕开的痕迹是‘渐变的透’,不是均匀的透明。我们可以在脉络参数里加‘湿度映射’,让脉络线条的透明度从中心向边缘按 15% 的梯度递增,再叠加‘水痕模糊效果’,模拟浸在水里的润感 —— 就像你说的‘浸了水的棉线’。”
沈墨心看着他用滴管小心地控制水量,突然觉得心里暖暖的。他总能把她模糊的感觉,精准地转化成可落地的参数,不是靠技术硬套,而是真的在 “听懂” 她的心意。她凑到屏幕前,看着江寻输入新的 “湿度映射” 参数,突然想起昨天他给鹤羽加的 “打籽绣” 参数,忍不住笑了:“我们现在像在给古画‘写日记’,每个参数都是它的小情绪。”
“是我们一起写的日记,” 江寻转头看她,暖光落在他眼底,“每一个参数里,都有你的回忆,我的算法,还有我们一起想的办法 —— 这才是‘情感参数输入法’的意义,不只是技术,是两个人的心意融在一起。”
中午时分,第一版带 “情绪标签” 的莲瓣终于生成。屏幕上的莲瓣在模拟的晨光里轻轻轻颤,脉络泛着水润的光泽,当微风参数启动时,边缘软乎乎地摆动,色彩饱和度随着幅度变化,真的像外婆荷塘里的莲瓣 —— 甚至比记忆里的更鲜活。沈墨心忍不住伸手碰了碰屏幕,好像能摸到那软乎乎的花瓣,眼泪突然涌了上来,却笑着说:“它在跟我打招呼呢,你看,它在笑。”
江寻递过纸巾,指尖轻轻擦去她眼角的泪:“我就知道,你能看懂它的情绪。” 他顿了顿,指着莲瓣根部的空白处,“这里可以留个小位置,以后我们加专属标记时,把‘莲瓣的微笑’也融进去 —— 让它成为我们和古画之间的小秘密。”
沈墨心点头,靠在他肩膀上,看着屏幕上轻颤的莲瓣。通风系统的嗡鸣声好像消失了,耳边只剩下想象中的荷塘风声,还有键盘偶尔的轻敲声。她突然觉得,所谓 “心流状态”,不是一个人埋头做事,而是两个人的灵感像莲瓣上的露水一样,轻轻碰撞,然后一起滑向同一个方向,滋养出最鲜活的创意 —— 就像此刻屏幕上的莲瓣,因为有了两人的心意,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 “灵魂”。
下午,他们又优化了 “风动频率” 和 “湿度映射” 的参数,让莲瓣的颤动感更自然。夕阳透过通风井时,江寻把今天的参数记录整理好,在扉页上画了一朵小小的莲瓣,旁边写着 “墨心的荷塘记忆 + 江寻的动态算法 = 有魂的莲瓣”。沈墨心看到时,偷偷在莲瓣旁边加了个笑脸,像极了屏幕上 “愉悦的轻颤” 的莲瓣 —— 这是他们灵感交融的第一枚印记,藏在字里行间,温暖又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