颁奖典礼上秦风那番关于“获奖感言”的论述,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其引发的思考与讨论,在“新纪元”的科研圈内持续发酵。一种更加注重独立思考和突破创新的氛围,悄然弥漫开来。
然而,并非所有的事情,都如此严肃而富有深意。
几天后,在海底都市“文明方舟”的中央图书馆——这是刚刚落成开放的文化中心一期项目——正举办一场面向青少年的科普讲座。主讲人是生物部门一位以风趣幽默着称的年轻研究员,名叫周明。讲座主题是“深海怪物的真相与谎言”。
能容纳数百人的报告厅内座无虚席,大多是被家长带来的中小学生,一个个睁大了好奇的眼睛。夏夫人的小女儿楠楠也坐在其中,由一位邻居阿姨照看着。
周明研究员口才极佳,他用生动的语言和全息投影,介绍着各种奇形怪状的深海生物,从发光的水母到巨大的乌贼,引得孩子们阵阵惊呼。
“……所以,同学们,传说中的深海巨怪‘克拉肯’,很可能就是大王乌贼在古人眼中的夸张形象……”周明侃侃而谈,气氛轻松愉快。
就在这时,报告厅后排,一个看起来约莫十一二岁、戴着厚厚眼镜、表情十分认真的小男孩突然举起了手。
周明看到了,笑着示意他提问:“这位同学,有什么问题吗?”
小男孩站起身,推了推眼镜,用一种与他年龄不符的、极其严肃的口吻问道:“周老师,您刚才提到深海压强极大,普通鱼类无法生存。那么,根据能量守恒和流体力学原理,如果存在一种能够抵抗如此压强的生物,其肌肉密度和骨骼结构必然发生适应性进化。请问,这种进化是否可能导致其体内产生一种类似于‘生物核聚变’的微型能量核心,用以支撑其在极端环境下的高能耗活动?比如,它们是否可能通过吞食特定矿物,在体内进行原子层面的聚变反应,从而发出那种幽深的生物光?”
问题一出,整个报告厅瞬间安静了。
坐在前排的楠楠歪着小脑袋,大眼睛里充满了迷茫,显然一个字都没听懂。
其他孩子也都是一脸懵懂。
就连一些陪同的家长,也露出了愕然的表情。
生物核聚变?微型能量核心?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周明研究员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嘴角微不可察地抽搐着。他讲的明明是基础的海洋生物知识,怎么突然就跳到核物理和高能生物学的领域去了?这小孩脑洞也太大了吧!
他看着小男孩那无比认真、仿佛在探讨一个严肃科学课题的眼神,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回答。直接否定?似乎会打击孩子的想象力和求知欲。顺着说?那完全是信口开河,违背科学精神。
就在周明有些尴尬地斟酌措辞时,坐在小男孩旁边、一个看起来是他哥哥的年纪稍大的少年,忍不住捂住了脸,低声吐槽道:
“小凯,你又开始了……你这根本就是在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啊!”
这句吐槽声音不大,但在安静的报告厅里却显得格外清晰。
“噗嗤——”不知是谁先忍不住笑出了声。
紧接着,报告厅里响起了一片压抑的低笑声。孩子们虽然听不懂那些高深的名词,但“胡说八道”这个词他们是懂的,顿时觉得那个戴眼镜的小男孩很有趣。
周明研究员也趁机松了口气,用幽默化解了尴尬,他笑着对那个叫小凯的男孩说:“这位同学,你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思路也很……独特。不过呢,我们目前已知的生物学机制,暂时还不支持这种‘生物核聚变’的假设。关于深海生物的发光机制,主要还是基于化学能的……”
他巧妙地将话题拉回到了正常的科普轨道上。
讲座继续进行,但这个小插曲却成了孩子们中场休息时津津乐道的话题。
“那个戴眼镜的哥哥好厉害!说的我都听不懂!”“厉害什么呀,我哥哥说他那是瞎编的!”“可是他说得好认真啊……”“那就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哈哈!”
楠楠跑回到邻居阿姨身边,仰着小脸好奇地问:“阿姨,什么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呀?”
邻居阿姨忍着笑,摸了摸她的头:“就是……像刚才那个小哥哥一样,用很认真的样子,说一些听起来好像很有道理,但其实是自己想出来的、不对的话。”
“哦……”楠楠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而此刻,在图书馆的监控室内,秦风正好在苏文倩的陪同下,视察这座新建成的文化设施。他们透过监控屏幕,恰好看到了报告厅里发生的这一幕。
苏文倩看着屏幕上那个被哥哥吐槽后、依旧皱着眉头、似乎在认真思考自己“理论”哪里不对的小男孩,忍不住莞尔:“这孩子,想法倒是天马行空。”
秦风的目光在那小男孩身上停留了片刻,脸上依旧是那副平淡的表情,但眼中似乎掠过一丝几不可察的微光。
“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他低声重复了一下这个说法,嘴角似乎极其微小地动了一下。
苏文倩有些意外地看向秦风,她很少见到先生会对这种小事有所反应。
秦风却没有再多说什么,转身离开了监控室。
苏文倩跟上,心中却有些疑惑。先生刚才那个反应……是觉得有趣?还是……
她忽然想起,在科学的边界,在人类认知的极限处,很多最初被视为“胡说八道”的猜想,最终不都成为了颠覆性的真理吗?
那个小男孩的“生物核聚变”固然异想天开,但谁又能绝对肯定,在广袤宇宙的某个角落,不会存在着超越人类现有认知的生命形式呢?
或许,先生看到的,不是可笑的胡诌,而是一颗未被框架束缚的、充满无限可能的好奇心。
在规则之内严谨求索,是科学的基石。在框架之外大胆妄想,或许是突破的开始。
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有时,未必全是坏事。
只是这个道理,对于报告厅里那些嬉笑的孩子们,以及那个认真纠结着自己“理论”的小男孩来说,还太过遥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