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去县供销社报到,头一件事就是得把户口关系从柳树屯迁出去。
这事必须得亲自跑一趟渤海所公社。
这天一大早,林卫家就跟家里人说了这事。
林建国听了,放下手里的烟杆,点了点头:“是该去了,这是正事。”
他想了想,又补充道,“我跟你一起去趟大队部,让你振邦叔给你开张介绍信。出门办事,没个信不成。”
王秀英则更关心实际的,她一边在灶房里忙活,一边朝外头喊:“去公社得走十几里地,空着肚子可不行!”
早饭桌上,林卫家的碗里不出意外地多了一个煮鸡蛋,手里还被塞了两张热乎乎的杂粮饼子。
“揣上,路上饿了垫吧垫吧肚子。”王秀英又从柜子里翻出几张皱巴巴的毛票,硬塞进他兜里。
“到了公社,要是赶上午饭点,别舍不得钱,去国营饭店吃碗面。咱不去占公家便宜,但也不能饿着肚子办事。”
“知道了,娘。”林卫家把钱和饼子都仔细收好。
吃完饭林建国带着他去了大队部。
大队长林振邦正叼着个旱烟袋,和几个小队长围着一张桌子,研究着队里那几头耕牛的口粮分配问题,一个个都愁眉不展。
“振邦叔。”
“是建国和卫家啊。”林振邦抬起头,看见他们,脸上那股子愁容才散了些,立马换上了热情的笑容。
“卫家这孩子,是要去公社办手续吧?我给你写信去。”
他办事极为爽快,把手里的账本一合,领着林卫家进了里屋。问明了事由,就从抽屉里拿出信纸,“唰唰”几笔就写好了介绍信,字写得龙飞凤舞,透着一股子利落劲儿。
末了,又郑重地掏出大队的公章,对着印泥哈了口气,重重地盖了上去。
“拿着。”他把那张还带着油墨香气的介绍信递给林卫家,语气里带着几分羡慕和期许。
“到了公社,把腰杆挺直了,你现在是国家的人了,跟咱这些泥腿子不一样了。”
“谢谢振邦叔了,我到哪儿都是柳树屯的人。”林卫家双手接过,话说得妥帖。
从大队部出来,他一个人踏上了去往渤海所公社的路。
从柳树屯到公社,没有正经的大路,就是一条被牛车和脚板年复一年踩出来的黄土道,坑坑洼洼,走起来深一脚浅一脚。
路两边的田地里,庄稼都蔫头耷脑的,叶片上蒙着一层厚厚的黄土,风一吹,就扬起一阵呛人的尘烟。
林卫家一边走,一边看似随意地打量着四周。瞅见一丛长得还算茂盛的野菊花,趁着四下无人,念头一动,几颗成熟的种子就悄无声息地进了空间。
走了快一个钟头,脚底板都有些发烫了,才远远地看见一片青砖瓦房的建筑群,屋顶上还插着几面迎风招展的红旗,那就是渤海所公社的所在地了。
公社大院比柳树屯的大队部气派多了。
一个敞亮的水泥地大院子,正对着大门的是一栋两层的苏式小楼,墙上刷着“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红色大字标语,在阳光下格外醒目。
院子里人来人往,有穿着四个口袋干部服、别着钢笔的公社干部,行色匆匆;
也有像林卫家一样,穿着打补丁的粗布衣裳,从下面各大队过来办事的社员,脸上大多带着几分拘谨和敬畏。
林卫家按照大门旁边的指示牌,穿过院子,找到了挂着“户籍办公室”牌子的小平房。
他站在门口,整理了一下有些褶皱的衣领,才轻轻敲了敲门。
“进来。”里面传来一个还算客气的男声。
林卫家推门进去,屋里不大,就摆着两张掉了漆的办公桌。
靠窗的桌子后头,坐着一个戴着黑框眼镜、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的中年男人,正低着头在写着什么。
“同志,您好。”林卫家往前走了两步,恭恭敬敬地把手里的介绍信和自己的分配通知书一起递了过去。
“我是柳树屯大队的林卫家,过来办个户口迁移。”
那男人一听,立刻停下了手里的笔,抬起头来。
当他看到那张盖着县劳动人事局红印章的分配通知书时,脸上的表情明显热情了不少。
“哎呀,快坐,快坐!”他站起身,指了指旁边的一条长凳,又主动提起墙角的暖水瓶,给林卫家倒了杯水。
“中专生!了不得,了不得!咱们公社今年就出了你这么一个大才子!”
这热情的态度,跟林卫家预想的完全不一样。
“同志,您太客气了。”林卫家连忙说道,并没有真的坐下。
“应该的,应该的。”男人满脸笑容,自我介绍道:
“我姓刘,是这儿的户籍干事。你这事是正事,是好事,必须得给你办好、办快了!”
刘干事办事效率极高。他接过林卫家的材料,仔细核对了一遍,嘴里还不住地赞叹:
“县供销社,采购员,这可是好单位,好岗位!以后前途无量啊!小林同志,以后发达了,可别忘了咱们渤海所公社的老乡啊。”
“刘干事您说笑了,我就是个跑腿的。”林卫家谦虚地应着。
就在刘干事低头填表的时候,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了,一个穿着四个口袋干部服、身材微胖的男人走了进来,他一进门就嚷嚷道:
“老刘,我那份关于各大队秋粮预产的报告,你给我汇总了没?下午开会就要用!”
刘干事一看来人,立马站了起来,脸上堆满了笑:“哎哟,是王主任啊!您放心,早就给您弄好了,就放在您桌上呢。”
这位王主任“嗯”了一声,目光不经意地扫到了林卫家和他手里的分配通知书,有些好奇地问道:“这是?”
“主任,我给您介绍一下!”刘干事献宝似的说道。
“这位是咱们公社柳树屯大队的林卫家同志,高材生!今年刚从中专毕业,分到县供销社当采购员去了!这不正来办户口迁移嘛。”
“哦?”王主任的眼睛亮了一下,他上下打量了林卫家一番,脸上露出了和煦的笑容。
“好啊!年轻人有出息!这是给咱们渤海所公社争光了!小林同志,以后到了县里,要好好工作,不要辜负了组织的培养。”
“谢谢王主任,我一定努力工作!”林卫家不卑不亢地回答。
王主任满意地点了点头,又对刘干事说道:“老刘,小林同志这是去办入职的正事,手续一定要给他办得妥妥当当,不能有任何疏漏,知道吗?”
“您放心吧主任,保证没问题!”刘干事把胸脯拍得“砰砰”响。
有了主任的亲自发话,接下来的流程更是顺畅无比。
办完所有手续,林卫家郑重地向两人道了谢,才转身离开。
他刚走出办公室没多远,就听见身后传来王主任和刘干事的对话声。
“对了主任,您刚才说下午要开会讨论秋粮预产的事?今年这光景怕是不太乐观吧?”
“何止是不乐观!”王主任的声音压低了些,但还是清晰地传进了林卫家的耳朵里。
“我今天刚从下面几个大队跑回来,旱情比想象的还严重!好几个大队的水井都快见底了。今年的公粮任务,怕是……”
后面的话,随着他俩的音量降低而听不清了。
但仅仅是这几句,就让林卫家心头一沉。